
中篇小说连载
《激情四月天》之十九、二十
孔凡辛
十九、
星期天,王强骑自行车带着王健去伏牛山脚垂钓。钓鱼竿是从农民家里采来的竹子,王强自己做的,鱼娄是王强用废弃了的打包的塑料带自己編织的。
风和日丽,天气真好。
撒下鱼铒,放好钓竿,王强和王健坐在岸边钓起鱼来。半个小时过去了,王健叫了一声,爸!
只见王健钓竿 [18:50] 沉沉的,一条鲫鱼上勾了,王强立即过来帮忙,鱼跳了起来,又沉了下去。
王强高兴地喊道,一条大鱼。于是提着钓竿溜起鱼来,溜了好一会,待鱼没力气了,然后轻轻提起。好家伙把鱼竿都压弯了,这鱼足够半斤多重。
把鱼放到鱼篓里,扎好绳子,沉入水中。王健还不会上蚯蚓,于是王强替王健把红蚯蚓穿进了鱼勾,仍由王健放到原处垂钓。
爸,王健不一会儿又叫道。王强一看,王健又钓上了一条大鱼。而坐在旁边的王强连个动静也没有。王强干脆放下钓竿,替王健服务,在王健一声又一声“爸”的叫喊中,鱼篓渐渐装满了鲫鱼。中午吃了干粮,又钓了一会儿,起风了。王强提提鱼篓,起码有十多斤鲫鱼,真是大丰收,于是他们收竿回家。
一天晚上玲子和王强商凉,王健一天比一天长大了,家里的费用也越来越多。靠我一个人的工资也养不了一家三口人。听燕萍说踏鞋邦赚钱容易,燕萍已学会踏鞋邦了,我也想去学,你也跟我去,你把做鞋邦学会。这样,你做鞋邦,我踏鞋邦,兴许能多赚几个钱,先渡过这个难关,你看如何?
王强说,一切听你的。又说,我们家原先也有一台鞋邦机,只是旧了点,前些年大姨家的孙女也学踏鞋邦,借去用了。现在她已买了新的鞋邦机,旧机被丢弃在一旁,不妨把那台旧机要回来,供你学习。当晚夫妻商凉已定。第二天,王强用玲子商店的三轮车把鞋邦机运到了岳母家。这样玲子用业余的时间,陪同王强一起开始学习做、踏鞋邦的工作。一个月后,他们基本掌握了做、踏鞋邦的技术。这时大姨妈也来帮忙,说她隔壁一家邻居的亲戚开皮鞋厂,正缺人踏鞋邦,不如前去试一试。于是约好了时间,那邻居带王强和玲子到了那家皮鞋厂,老板娘交代了踏鞋邦的要求,王强和玲子专心听讲,最后拿了样子和一双鞋邦的材料,吩咐踏好了送过去看看行不行。回到家里,王强和玲子摆开了战场,毕尽是头一次正式上阵,夫妻俩不免有些慌乱……
王强和玲子夫妻俩拿着做样子的鞋邦翻过来倒过去,反复研究,拿定主意后王强开始做鞋邦,忙了一个白天,王强把鞋邦做好了。这时王健放学回家了,王强赶忙烧菜做饭,不一会儿,玲子也下班了。匆匆吃了晚饭,玲子马上坐下来踏鞋邦。王健做完了作业,端端正正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王强洗了碗筷后也坐到玲子的旁边,一起琢磨如何踏鞋邦。看了电视,王健睡觉了,不一会儿,王强也睡下了。玲子一边看样子,一边踏鞋邦,一直忙到凌晨才把一双鞋邦踏好,她靠在鞋邦机前打了个盹,这时天已经亮了。
王健吃了几片赖氨酸面包,匆匆忙忙去上学了。玲子和王强也草草吃了早餐,带着昨晚踏好的鞋邦,两人骑着自行车到皮鞋厂试鞋邦去了。一切顺利,夾邦师傅十分满意,老板娘又吩咐了几句,接着发了十双鞋邦,后来增至每天二十双鞋邦。这样白天王强在家做鞋邦,晚上玲子下班后踏鞋邦,玲子每天都踏到凌晨一、二点钟,有时还要洗衣服,每天睡觉只有三、四个小时,好在年轻气盛,否则早累出病来了。踏鞋邦虽然辛苦,收入还是可观,一双鞋邦的加工费是一元,二十双就是二十元,一个月积累起来也有六百元块,加上他们省吃俭用,慢慢地家庭也有点积蓄。
夜里,王健突然叫肚子疼,疼得流出了冷汗。王强和玲子夫妻俩连忙将他送到了医院,医生诊断为肠粘连,是上次盲肠炎手术不彻底留下的后遗症。
是不是还要做手术?夫妻俩担心地问。
先在病房观察几天,视情况而定,值班医生说,先挂盐水消炎吧。
于是王健又住了院。夫妻俩玲子夜班,王强日班,日夜照看王健,王健肚子时疼时不疼,有时候肚子疼得连哭带喊,大汗淋漓,夫妻俩急得差点跪下来拜大夫。后来还是一位老中医开了几帖中药,通了大便,王健才不叫疼了。
在医院继续住了几天,健儿出院了。接着王强和玲子轮流带王健去医院做理疗,王强又在家里给王健打氢氮霉素,也不知打了多少针氢氮霉素,直到有一天,玲子对王强说,儿子跑起路来怎么一瘸一瘸的。一问王健,说:爸给我打针打疼了。后来医生说,不需要打了,才停下来。
王强走来走去,还是离不开庙宇,那十八罗汉,面孔狰狞,张牙舞爪,好象有股魔力紧紧拽住了他,他东奔西逃,累得满身是汗,十八罗汉叫着,抓住他,不要让他逃了!王强使尽全力,大声喊道,救命啊!这才从梦境中惊醒过来。
王强,王强,玲子打开灯说道,你又做恶梦了?
王强连忙说,我总是被这梦缠着。
玲子说,坐起来清醒一下。
第二天,王强的大姨来了,烧了些金银纸,又在正栋梁上贴了一张咒符,吩咐道,以后要远离庙宇。到了晚上,又送来一个蒸熟了的猪心,上面放了些朱砂,说有安神作用。
到了月底,鞋厂的老板发了工资,一共是六百元。王强和玲子夫妻俩自然高兴,又买了些水果给介绍人,算是谢谢人家一片好心。
夫妻俩省吃俭用,勤劳工作,过了几年,终于有了五六万元的积蓄,这年春天,他们用三万多元在市郊北面买了六十平米的商品房。房子结顶的时候已是夏天,星期天,一家三口兴致勃勃去看房,走到半路,王强由于大便干燥喝了藩泻叶,这时藩泻叶的药性上来,肚子疼得要命。玲子好容易找到一个茅坑,王强一泻为快,未了没纸解手。刚好有一居民路过,玲子于是跟过去要了卫生纸,王强才得以从茅坑里出来。到了新屋,天已黑了,王强他们打着手电筒,找到了居室。里面乱七八糟的丢满了废弃的砖头、木块和拉圾。玲子赶忙收拾,腾出一块地方,当晚一家三口就睡在新房里。近处蚊子嗡嗡叫,远处传来一声声蛙鸣。荷!还真有青草池塘听蛙声的感觉啊。
盛夏时节各鞋厂有一个来月的休假,刚好用这段时间来装修房子。王强会点木工活,于是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忙得不亦乐乎。
王强骑着自行车到鞋都接活计。安山市有好几个鞋都,王强去的鞋都处在安山市的南面,里面集中了大小几百家鞋厂,虽是大热天,各厂家都已在做皮棉鞋。皮棉鞋的鞋邦比较难踩,价格也比单鞋贵一倍,踏一双皮棉鞋的鞋邦大概在二元左右。王强和一家鞋厂谈好了交易,头几天验邦的都安然通过。后来有一天,验邦的师傅竟然说十几双鞋邦不合格,要拆掉重踩,这不是故意刁难吗?王强于是和那验帮的女师傅吵了起来,后来玲子也过来了,二口子据理力争,那验邦的师傅的寸土不让,最后老板裁决,这鞋邦收了,但以后也别踩了。王强只好骑着自行车到别处找生意。这样的事情经常出现,但为了生计,王强也没有办法。踏鞋邦生意时闲时忙,忙的时候厂方连连催促,闲的时候一天也踏不了几双,于是王强学会了修鞋邦机的小马达,并在卖修鞋邦机马达的店里放了名片,但生意也不是很好。为了打开生意路,王强曾去皮鞋厂踏鞋邦车间为工人们免费修马达,总之为了多赚几个钱,王强绞尽脑汁。在替人修马达的过程中,他碰见好几家踏鞋邦专业户,召集一班女工踏鞋邦,自已当老板。这给王强很大启发,他也想学着干。只要肯跑,鞋源还是有的,只是踏鞋帮的女工要自己去找,工场的场地要自己去租。玲子要上班,还要忙家务,没有时间和王强一起跑,再说这点小事王强满以为自己可以胜任。决心已定,于是开始行动。踩着自行车东奔西跑,终于找到了一处地方地,大约一百来平方米,月租也不贵,交了定金后,剩下的事就是去找女工。听说别的工场的老板都是去上峃找的女工,上峃处于安山市的西边山区,于是在那老板的指点下王强一大早上了公交车直奔上峃。招工还算顺利,有十几位女工愿意过来,王强和她们约好九月一日在码头等她们。玲子对王强办工场一事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接着王强又带玲子去了工场,规划了一下工作和吃住拉撒的场地,回家后就专心至致地筹划起来。
九月一日 ,工人们带着鞋邦机陆续到来,工场一下子热闹起来,总共来了十二位女工,十位是踏鞋邦的,二位是做鞋邦的。玲子和她的妹妹燕萍也来了,燕萍是来买菜做饭的。下午王强的鞋邦到了,做邦的二个女工开始做邦,到了晚上,十几支日光灯齐刷刷地点亮,只听见小马达嗖嗖的响声。来的都是熟练工,一上岗就能工作,踏鞋邦的速度也很快。
一个月下来,除了工人的工资和水电费外,净收入三、四千,王强和玲子都很高兴。可是到了第二个月麻烦就来了。先是工商局来人说,必须办理营业执照,求神拜佛,好容易办了营业执照。接着最要命的是鞋厂方面出了问题,鞋邦供应不上。王强只好东奔西跑,这个厂拿些鞋邦,那个厂拿些鞋邦,弄得精疲力尽。
最后消防部门也来了,说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王强不胜其烦,只好关门大吉。
二十、
王强呆在家里做饭烧菜。他本来很会吸烟,一天要吸两包“上游”。玲子知道丈夫奈闷,虽然反对,但更多是同情。王强不是没戒烟,戒了几次都没成功,玲子在商店买了糖果、橄榄、山楂片帮助他戒烟,王健把父亲的香烟藏起来。结果是王强吃了糖果、橄榄、山楂片后,嘴里还是不舒服,烟瘾发作起来,满屋找香烟,实在找不到了,便将烟缸里的烟头一个一个,剝出来,用报纸卷起来吸,于是又开始吸烟。当工作都没有了的时候,这烟是非戒不可了。戒烟是个痛苦的过程,靠的是毅力。一个星期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戒烟终于成功。
烟戒了还得去找工作 ,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没有人会帮他的忙,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唯一的办法是去人才介绍所,运气好的时候一切都会顺利。王强在公告栏上找来找去,突然眼前一亮,“经济技术贸易有限公司”,工作内容,洽谈业务。交了介绍费二十元,王强立即去应聘。到了十三层(十三层是当时安山市最高的一幢写字楼,刚好在王强岳母家的旁边),上了二楼便找到了这家公司,是一家小公司,总经理袁奋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高高的个子,国字脸上透露出一股秀气。
我们公司什么业务都做,袁奋介绍说,主要的工作方式是先打电话联系好客户,然后直接去洽谈。你做过业务没有?
没有,王强回答。
那得好好学习喔,袁奋笑着说,我们这里工资不高,一个月只有五百元,当然还有业务提成。要不你先回去考虑一下,如果愿意,明天再来签合同也可以。
王强想了想说,现在就签了吧。于是签了合同,第二天来上班了。
这幢写字楼是公司荟萃的地方,站在楼顶可以鸟瞰全安山市。楼对面就是浩浩荡荡的清江,江北岸的青山屋宇楼塔依稀可见。王强在大厦的二楼工作,每天上下班的人挤满了电梯,王强于是不乘电梯,改做登楼。二楼挺好的,登楼既可以避开上下班高峰,又可以锻炼身体。
年终快到了,事情还真不少:替厂家单位做广告挂历、彩盒礼品袋、春节副食品销售等等,都要王强打电话联系。本来公司人手就少,而王强一来公司就显示出非凡的工作能力,俗话说,能者多劳,于是这些事大部分都得由王强来完成。他打电话,跑基层,忙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是小生意,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只是手头的客户多了,和客户周旋的能力強了,这为他今后的业务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王健突然浑身发黄,去中医院一检查,化验单出来了,得的是甲型肝炎,必须立刻住院治疗。中医院是个二甲医院,医疗条件不怎么好,医生医德也忒差。玲子小心翼翼地问:医生我儿子需要多少时间可出院?病好了自然会让你出院,医生老大不愿地丢下一句话,就去跟别的病人沟通了。玲子发现和别的病人说话时,那医生态度特别好。医生查完病房后都走了,一病人家属问玲子,你有没有送红包啊?玲子是老实人,问,什么红包啊?
那人笑了笑,说,知道你没送,就是送钱啊。你们都送了?玲子问,大家笑而不答。后来,玲子和王强商凉这事,王强说,别理他们,这是公立医院,送什么红包?
好在王健年轻,身体恢复能力強,在王强和玲子的细心照料下,一个月后就痊愈出院了。夫妇俩紧绷的弦总算松了下来,一个月来,他们又上班又要过来陪儿子,可以说是身心俱疲。王健也争气,请了一个月的病假,学校里的功课竟一点也没拉下,其中考试,成绩居然名例全班第一,怪不得班主任瞿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们天天在校上课读书,考试成绩竟不如一个多月不在校读书的王健。
不久王强为公司揽了一笔十几万的生意,为某摩托车厂做路边灯箱广告,十几万对于大公司这只是一桩小生意,但像技术发展公司这样的小公司这可是桩可喜可贺的大生意。签合同那天总经理袁奋亲自为王强壮行,王强则穿上昨天花一百元钱刚买来的西装,里面的羊绒衫还是王健穿的,不过王强穿着也勉强合适。袁奋笑着对王强说,老王,今天你挺精神的,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王强到了经济开发区,直奔“胜利摩托厂”,摩托厂的老总对王强的工作很满意,当下吩咐厂办公室主任和王强签了合同,付了前期制作费,待工程制作完毕,验收后再付其余款项。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眼的功夫,王健快到了高考,需要一个相对的安静的学习环境,但现在居住的房是木头结构,隔壁邻居又把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不利于王健复习功课。玲子和王强合计了一下,准备搬出来住。本来想搬到新房去住,但新房离王健的学校太远了,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主意,先把新房租掉,然后用租来的钱再租房子。他们在离学校附近的地方终于租到了一套房子,租金也不算贵,每月六百块钱,租了新房,再加上一百块钱,还算过得去。房东是个孤寡老太婆,儿女都在国外,独居一幢房,听说王强他们是为了孩子读书安静来租房,显得十分兴奋,说,我的儿子、女儿,孙子、外孙女都在国外读书的,也都是什么硕士、博士,你们儿子在这里学习,既安静又舒适,将来保证能考上清华北大的。王强和玲子连忙道谢说,托你老人家的福。
这幢房子是民国时期建的,砖木结构的平房,房东住一间房,王强他们三口住一套房,其余好几间房都空着,倒也真是安静。王强他们的房间约八十多平米,分正房、套房和廂房,还有一间厨房。房东老太婆说,也不为几个房租钱,主要是太安静了,你们搬进来,我也有个伴。王强和玲子连忙说,是,是。于是当天就搬了过来。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孔繁新,笔名孔凡辛,现居北京。本人酷爱文学,喜欢小说和诗歌的写作。用现实主义的笔调,描写人生百态;用烂漫主义的风格,抒发诗情画意。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络和多个微信平台。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767344.html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