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 末 絮 语
苟平刚(甘肃)

不咸不淡的日子,随着唇边的烟圈飘渺、荡开,苍白的日子在嚎啕的寒风中冷彻肺腑亦或温暖如春。空落落的村庄、寂寥的山林、蜿蜒游弋着的玉带、此起彼伏的鸡犬声、牛哞声,裸露着的空旷的黄土地,使徜徉在水墨画中的人心平气和、安然自若,素雅淡然。

大千世界,也曾细数光阴回眸过往;也曾在生活的惊涛骇浪里迷茫困惑、无助茫然;也曾在漫漫冬夜里迎着季节的严寒,仰望星空,搜寻着那一颗颗最亮的星星,我知道他们都是我的亲人,即使阴阳相隔也会俯瞰在深邃、辽远的苍穹之下,寻觅着疲惫的风尘仆仆的身影。多年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竟然忽略了很多很多,比如一起走过的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您的唠唠叨叨,您的音容笑貌、追逐着的目光、彼此的快乐忧伤及,还有我追悔莫及的自私、冷漠,时至今日愧疚、悔恨,终不能释然。
挥之不去的记忆深处,我的亲人、我的心心念念的她、我的惺惺相惜的故友、我曾经承受过的滴水之恩,随着如烟往事飘渺在红尘陌上,淡忘于天各一方的江湖中,相见无期……
匆匆忙忙的潮汐簇拥着人间的我,浮浮沉沉,独自飘零,承受着叶的寂寞孤独,欣欣然落叶归根,又被呼啸而过的风抛上九天摔下尘埃,人生五味,旅途况味,心亦自知。

破落冷寂的村庄里,三三两两的老人聚集在豁口的土墙下晒着冬日暖阳,有一句无一句的前言不搭后语的自说自话,场院边被人们遗忘的碌碡、黝黑沧桑的麦草垛、南山上的皑皑白雪、雪地里的抱团取暖的玉米秸秆们,彼此守望着苍茫的岁月。冰雪覆盖着的河流之中,流淌着生命的激情,老榆树下晒着太阳的老黄牛无精打采的反刍着过去未来,三三两两的麻雀在枝头上跳跃着飞来飞去,吟唱着亘古不变的歌,给寂寞的山村里注入了些许热闹的元素。一抹暖阳悄悄地触摸着苍苍白发、亲吻着沧桑的容颜,轻轻地滑落于颤巍巍的手臂以及瘦骨嶙峋的背影,寒风中依稀听见他们自言自语的唠叨声:“快过年了,娃娃们该回家了……”。
精明能干、风姿绰约的女人们,叽叽喳喳地东家出西家入,山里人热情好客,催促着婶婶大妈们脱鞋上炕,斟茶倒水。嬉笑怒骂中家长里短、不亦乐乎。聊天拉话中丝毫不影响手中的活计,只见银针飞舞,丝线缠绕,厚厚的千层底结实温暖,慰籍着无处安放的乡愁,温暖着漂泊他乡的男人们,望眼欲穿地期待着久别重逢的喜悦。

曾经的母校,父母的村学,在轮回的岁月里迎来送往。忆往昔多少人流着鼻涕、满身是土的步入了热热闹闹的校园,在四面露风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在不大的操场上你追我赶、嬉戏玩耍……。时光如梭,世事多变。日益萧条的村学里,娃娃们越发的少了。他们走在父母走过的路上、坐在父母坐过的教室里如饥似渴、摇头晃脑、调皮捣蛋,老师们走了一波又一波,他们悄悄地走了正如悄悄地来,谁人还记得记忆中的启蒙老师,谁人还记得校园里的过往趣事?如今老师们的手中早已没了教鞭的踪迹,更多的是人性化的教书育人。现在的孩子们不再是畏师如虎,惶惶不可终日了。不上学的日子里,一个个惬意舒适地抱着手机废寝忘食,如痴如醉,呼之不语,喝之不理,一脸无奈的爷爷奶奶们无计可施,只好放其自然。

候鸟般的我穿梭在城乡之间,疲于奔命。一头是温馨的港湾,其乐融融,一头是无上光荣的事业,或许焦头烂额、手忙脚乱,或披星戴月永远在路上,忘不了妻儿的唠叨和等待,咀嚼着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边走边想、边想边悟。
雄鸡啼鸣,唤醒了乡村里的爱,牵念着漂泊的人,滚滚车流追逐着心里的欲望和思念,日复一日。田间的稻草人把心心念念付诸于奔跑的风,无论腥风血雨还是春和景明。林立的水泥钢筋揉搓着残留的灵感,盼了又盼的雪花瞬间迷濛了眼眸,落在心上的小精灵们如此寥廓而又妙不可言。
日子轻轻滑过,不惊不扰地走过了春秋冬夏。再回首岁末将至,多少人在疫情的阴霾中受尽了折磨煎熬,茫然的眼神、凌乱的步伐、苦涩的笑容一切的一切都在解解封封中怨天尤人,多少生命瞬间黯然熄灭,山崩地裂的噩耗刹那间日月无光。“沸羊羊、喜洋洋、懒羊羊与灰太狼们”在这一场角逐中见血封喉。大“阳”小“阳”左右逢源,混迹人间,无辜的人们惊慌失措,饱尝痛苦。

冬雪纷纷,寒意浓稠。至此新旧交替之际,想说的话太多太多,只不过在疫情肆虐的路上,何其苍白无力。大疫三年,胜利在望,把过往与痛苦一起埋葬,健步如飞地向春光灿烂的日子挺近,于团团圆圆的新春佳节把手言欢,举起盛满祝福的酒杯,道一声:“新年快乐”。
人在旅途,听四季的风呢喃细语,看一一掠过的风景,嘴角上扬,挥别无常的世事,感恩岁月的馈赠,无惧风霜雪剑,笑看红尘,知足而常乐。
作者简介:苟平刚,甘肃省宁县人,网名陇上林海,笔名山魂,出生于1976年7月。从小酷爱文学,虽然碌碌无为,依然在坚持写作,近年在公众号平台和《九天文学》期刊发表百篇作品,有一半作品被读者推荐上了红榜和精华榜,网红作者之一。现在从事林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