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金健雄逸 精能古雅——访著名书画家陈志国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劲健雄逸 精能古雅
——访著名书画家陈志国先生
走近志国 感悟志国
白雪覆盖原野,大地冰冻如铁。
寒冬时节的一天下午,刺骨的西北风吹着大片的雪花飞旋着。
我驱车前往位于长春市二道区合肥南路的乐东拖拉机宿舍,采访了著名书画家陈志国先生。这是一栋临街、老旧的宿舍楼。
与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常务理事、著名书画家陈志国先生
按照彼此事先约定的楼栋和单元号,我上了二楼,叩开了著名书画家陈志国先生的家门。瞬间,一缕缕异样的书香气,扑面而来。
陈志国先生家住的是老式两居室的房子,房间较小,没有客厅。阳面是一间不大的卧室,阴面的房间,就是陈志国先生经常写写画画的工作室。
我打量着这间不大的工作室,左侧一个老旧的书架上,摆满了陈志国先生习书作画的一些工具书、碑帖书、参考书等等。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莎士比亚的一段格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再看一眼书架的顶部,那上面不规则地摆放着一些不同规格的宣纸;一旁的两把椅子上,则摆放着陈志国先生刚刚创作的不同规格的书画作品。转过身的右侧,是一个不大的案子,上面铺着被各种颜料和墨汁浸染的毡子。据了解,这个案子伴随陈志国先生已多年了。
坐在我面前的陈志国先生,字山水,清风堂主,署名治国。
陈志国先生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现为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创研员、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常务理事等。
在人生的道路上,陈志国先生虽然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但那张黑红的脸膛、十足的精气神,特别是走起路来扑扑腾腾的脚步,似乎只有60多岁的样子。从孩儿提时代算起,陈志国把几十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他苦苦追求的书法绘画事业上了。
尽管我与著名书画家陈志国先生已相识几年,而且在我心目中的印象也越来越深、越来越好。但真正走近陈志国先生,并与其进行深入的合作,还是近两三年的事。
特别是自从2019年以来,彼此之间的交流交往逐步增加。
记得那是2019年9月和2019年12月,还有2020年9月和2020年12月、2021年9月和2021年12月,我和我的团队先后几次与北京大学兰亭书画研究院、刘炳森艺术研究会等单位,在省城长春共同举办了《迎国庆7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迎国庆71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7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迎国庆72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8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等活动,陈志国先生不仅积极主动地参加、精心地创作,还在展览现场展出了其不同书体、不同规格的毛泽东诗词、唐诗宋词等精美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每一次展览,陈志国先生都获得了金奖或银奖的荣誉称号。
时间进入了2022年,陈志国先生更是积极主动的参加我和我的团队与北京大学兰亭书画研究院、刘炳森艺术研究会、吉林省老研会、吉林省弘华书画院、长春华联古玩城及《青波访谈》栏目组等,在省城长春举办的两次大型活动。
其中最近的一次是2022年10月中旬,在省会长春举办的《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暨颁奖典礼》,陈志国先生再次获得了金奖的荣誉称号;还有在近两天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9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网展)中,陈志国先生创作的山水画四条屏,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可以说,几年来每一次陈志国先生的参展作品都受到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特别是陈志国先生精心创作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及唐诗宋词等,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且都被评为了金奖。
是的,连续几次与陈志国先生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对先生的从艺之路,以及在这条他苦苦追寻的书画艺术之路上,是如何执着如初、孜孜以求、义无反顾地走过来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但坦率地说,此次前往陈志国先生的家中,确实是笔者对陈先生的第一次采访。正因为这样,陈志国先生便成为了我笔下的主人公。
饱蘸汗水 执著如初
书法和绘画都是一种需要锤炼的艺术,当一个人的人生感悟、他的内在修养、学养还未达到一定程度之时,也肯定创作不出理想的作品来。几十年来,陈志国先生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勤奋练习书法和绘画,他还经常自觉的理论联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苦功夫。
冬去春来,酷暑严寒,从早上到夜晚,从白天到黑夜,陈志国先生对书画特别是书法艺术总是那么的一往深情。
对笔者而言,最初了解著名书法家陈治国先生,一是因为他的老师——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先生的介绍;二是因为陈志国先生创作的精美的书法作品。
追求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前进的路,并不都是平坦笔直的;奋进是一个拼搏的过程,因为现实生活中的路有时充满着曲折和荆棘。
追溯陈志国先生所走过的艺术之路,我们不难发现,他曾义无反顾地在艺术追求之路上蹒跚而行,也似乎有过无师自通的亦步亦趋之感。而在文革的初期,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成了他艺术实践的战场。有过好长的时日,他只是练习楷书,因为那时连基本的教材都缺乏。但后来他却偶尔可以借到一些字帖,他从《多宝塔碑》开始,临摩颜真卿、苏东坡等的字帖,继而介入行书、隶书等实践中。
几番风雨,几番磨砺,陈志国先生都从未满足于现状。时间留下了跋涉者辛勤的足迹,也记录着他有声有色的故事。
笔者通过梳理陈志国先生走过的书法艺术之路,得知陈志国先生9岁的时候便开始习书,始学唐楷,相继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勤礼碑、欧阳询的九成宫、褚遂良的阴符经、宋苏轼丰乐亭、醉翁亭等。从历代楷书中打好基础后,又潜心学临晋王羲之书法,尤其是对兰亭序墨迹情有独钟,临池不辍,反复对临意临,从中掌握用笔技法。
在学二王书法中,陈志国先生还反复临摹17帖和圣教序,先后临摹王羲之小楷乐毅论、赵孟頫小楷道德经,又学临了贺知章的草书孝经、孙过庭的书谱、王铎、黄庭坚、米芾行书、草书等。
就这样,陈志国先生循序渐进,在临摹汉隶诸碑中下了很大的功夫。
时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陈志国先生报名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并有幸师从著名书法教育家姚俊卿先生。
此时的陈志国先生,经历了农村、工厂的生存历练,在心智上和艺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不管生活如何面临变迁和磨难,他都以一颗笃定的心来面对。而陈志国对书法和绘画的热爱执著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可以说超过了所有的一切,每日临池不辍,在艺术的天地里不断地游走。
虔诚耕耘 成就斐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辛劳,一分成就。陈志国的努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拂去岁月的浮尘,掀开历史的篇章,人们惊喜地发现,陈志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向未来迈进,那一组组是数字的诗篇,不正是他为事业奋斗搏击的真实写照吗?那一组组数字的凯歌不正是陈志国在崎岖不平的小径上不断攀登的真实体现吗?
这些辉煌的成绩,记载了陈志国的奋斗轨迹,也昭示着陈志国的灿烂美好的明天!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陈志国没有满足。尽管他已年过7旬,但虔诚与执着,始终支配着他的中枢神经,使他在书法事业上更加勤奋忘我地耕耘着。我深信,陈志国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时间,留下了陈志国先生辛勤的足迹;岁月,记下了他来之不易的功绩;荣誉,意味着他的付出和奉献 。
这里,我们还欣慰地看到,早在1985年的时候,他就以一篇精美的《兰亭序》获长春市第二届书法大展一等奖。接着就一发不可收,书法作品入选和参加省内外各种书法、篆刻大展,还有中韩书法艺术交流等国际艺术活动。更重要的是还被长春市评了一个自学成才奖。无疑,对陈志国先生来说,这是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和艺术界对自己的认可。
此后的数年里,陈志国先生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市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并获奖。继1985年书法作品获长春地区第二届书法大赛一等奖后,1990年,吉林省昌邑保险杯书画大奖赛获大奖;1991年硬笔书法获中国首届现代书法艺术大奖赛三等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随后又编入作品集;硬笔书法业绩被编入《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同年获吉林省迎新春保险书画大奖赛获大奖;1992年硬笔书法作品获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一届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大展三等奖,并入编作品集;2002年在“吉林省首届临帖展”中获三等奖;2004年先后两次参加中韩书法艺术交流展,并入编作品集;2008年获首届中国重阳书画奖,并入编《首届中国重阳书画展作品集》,书法作品入选吉林省书法大展并入编《吉林省书法大展作品集》。
不仅如此,陈志国先生的书法作品还先后入编《全国著名书法家千米长卷》《中国百年书法》《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名家作品集》等多种典集。1996年,陈志国的书法业绩被长春市总工会评为自学成才奖;多次参加省市书协举办的各种形式的书法展览和赛事并获奖;多次参加中日韩书法作品交流展;经常参加省老研会举办的各种书画活动并获奖。与此同时,陈志国先生的个人简历还入编了《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
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书画艺术始终执着追求的陈志国先生,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陈志国先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