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古董,均具有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但这些价值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的的学术价值或学术意义。学术是文化的高级阶段,学术上去了,文化才能上去。所以,收藏的终极意义同样是学术。通过学术,来提升古董的文化意义。那么,年前才横空出世的耀州窑汝瓷天青釉执壶的学术意义又是哪些呢,笔者的释读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印证了古籍记载。南宋有一本收藏类书籍,叫《百宝总珍集》,书中罗列了100种古董,应该是宋朝收藏界收藏知识的荟萃,也是中国最早的收藏典籍之一。其86条为“青器”,全文是:“汝窑上脉偏滋媚,高丽新窑皆相类。高庙在日煞直钱,今日押眼看价例。汝窑土脉滋媚,与高丽器物相类。有鸡爪纹者认真,无纹者尤好。此物出北地,新窑修内司自烧者自后,伪者皆是龙泉烧造者。”文前是一首七言古诗,后面是一段解释。从诗中我们得知:1.汝窑是一种青瓷,“青器”。2.汝窑瓷胎质滋润妩媚。3.高丽新窑很相似。4.宋徽宗宋高宗时期非常值钱。5.南宋时汝瓷也价值不菲。从解释中我们得知:1.汝瓷胎质滋润细媚。2.像高丽青瓷。3.釉面有鸡爪纹的是真品,没有的更好。4.汝瓷的出产地在北地。5.修内司是新窑,烧造的汝瓷在后。6.汝瓷的仿品是龙泉窑烧造的等。
与宋代古籍记载相比,今天关于汝瓷的认知就浅薄多了。汝窑并不是汝州窑瓷器,而是一种“青器”,青瓷。它的原产地是北地(耀州窑)。南宋修内司窑也烧汝瓷,但是是新窑。龙泉窑也烧汝瓷,但是是伪品。这里的伪品当是假御用品的意思。
明朝初年曹昭的《格古要论》也是一部收藏专著,书中记载:“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从文字学角度看,此文源自《百宝总珍集》,从收藏学角度看,曹昭一定研究过汝瓷,曹昭的汝瓷观是:1.汝瓷是北地所出产的。2.宋代汝瓷是淡青色,有的有开片,没有的最好。3.胎质滋润细媚。4.薄甚等。由于曹昭的汝瓷细节更多,所以,曹昭论述的汝窑瓷应该就是汝瓷的标准器。
二、耀州窑汝瓷天青釉执壶的标准器意义。按曹昭关于“汝窑器”的几项标准看,陕西收藏家赵文剑先生所藏的耀州窑天青 釉执壶是完完全全的标准器。具体讲,就是:1.产地符合。北地,即北地郡,即耀州窑生产地。2.天青釉。曹昭所说的“淡青色”,即后来所说的天青色。这种釉色既发青色,又发蓝色,青中发蓝,蓝中发青,青蓝中微微透出一种云白,恰是“雨过天晴云破处”。耀州窑汝瓷执壶所展现的天青釉色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标本。3.“无纹者尤好”。这把天青釉执壶将“尤好”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底足的处理,简直美得不可思议,非玉胜玉,锦绣一般。三个芝麻钉痕同样中规中矩,叹为观止。见图。4.薄甚。耀州窑汝瓷执壶与其它汝瓷的最大区别是“薄甚”,胎体很薄,最薄处约一毫米多。5.礼器。从这把执壶的保存情况看,它不是一件使用器,而是一件礼器,皇家供奉在庙堂里的礼器,就像法门寺供奉的秘色瓷一样等。
三、对一些古籍记载的校正。南宋叶寘的《坦斋笔衡》也记述了汝瓷:“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古籍记载的定州白瓷很多,出土的定窑白瓷也很多,有芒口的,也有非芒口的,是宋代重要的贡瓷窑口。说“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显然是不对的。又说汝瓷的生产在“汝州造青窑器”之后,就更是贻笑大方了。文人记述与专家记述的差别是明显的,叶寘的记载在今天仅仅是一个参考,学术价值不大。
四、耀州窑的柴窑与汝窑。有专家指出,耀州窑生产的汝瓷与耀州窑生产的柴窑瓷有继承关系,此观点是正确的,符合历史实际。一是符合古籍记载。《格古要论》说:“柴窑出北地。”“天青色。慈润细媚。”“又说:“汝窑出北地。”“淡青色。””土脉滋媚。“”薄甚“。在古籍记载中,两者几乎没有区别。二是出土文物证实。在耀州窑遗址出土大量天青釉瓷片。三是收藏界收藏有一定数量的耀州窑柴窑瓷器和耀州窑汝瓷。四是从现世的耀州窑柴窑瓷器、汝窑瓷器看,两者的继承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继承关系是薄胎。古籍有柴窑“薄如纸”和北地汝窑“薄甚”的记载。薄胎是耀州窑瓷器的“黑科技”,是耀州窑柴窑瓷、汝窑瓷与其它瓷器的最大区别。
附耀州窑天青釉执壶底足图

2022.12.28
3:33
楚丰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