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九】
樵仙居品茶聊文学
文‖ 毋东汉
(九)炸弹与旗帜
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创造了一种楼梯台式诗体叫马雅体,我国著名诗人贺敬之的《放声歌唱》就是马雅体。我小时候读过。至今,还记得开头两句,是这样的:
无边的
大海
波涛
汹涌,
生活的
浪花
滚滚
沸腾。
……
这种楼梯台式句子,是马雅体基本特征。这种马雅体节奏分明,韵律显著。体现了诗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湖北人民出版社印制的《现代汉语小词典》对什么是“诗”,这样阐述:“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发抒情感。”这是最权威的诗的定义。
有这样一首歪诗,曾作为批评的对象:
“啊!
大海,
到处是水。
啊!
骏马,
你也四条腿。
啊!
月亮,
你要是个烧饼该多美?”
这首诗语言粗陋,俗不可耐,成为笑料。但按照诗的定义衡量,它再低劣,仍不失为诗!它有节奏,有韵律,有意象,有画面感。若那位作曲家有闲,给它谱曲,还能唱呢!
同样的道理,一座房子,尽管墙是斜的,柱子是歪的,屋顶是千疮百孔的,门窗是破烂的。但谁能说它不是个“房子”呢?又是同样的道理,黄土、水泥和砖瓦,以及几根木头堆放在一起,谁能把它叫“房子”呢?还是类似的道理,若把面条揉成渣渣,用蒸米饭的方法把它蒸熟,盛在碗里,给碗上贴上标签,再写上:“大米饭”,谁承认呢?
然而,我们的个别报刊上堂而皇之开辟诗歌专栏,专门发表这种既无节奏,又无韵律的东西,标签为“诗”。连标点符号也不规范。头一行太长了折回第二行,加个逗点又连续本该的第二行,完了吗?不知道,后边沒有句号。这种所谓的“诗”,犹如一堆建筑材料,能叫“房子”吗?犹如蒸面条渣渣,能叫“米饭”吗?它连那歪诗“大海骏马烧饼”都不如。基本不具备诗的要素,不是诗。
鉴于这些诗的作者可能都有些吓人的头衔、唬人的获奖记录,甚至是另外某报刊权贵主笔,想来该不是外行,我把这种诗试图归类,努力于避免“狗”“熊”不分的错误。我把它归入散文诗吧?我是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偏爱散文诗。我读过鲁迅的《野草》,读过泰戈尔的散文诗,还读过郭风的散文诗,对军旅诗人韩笑的散文诗很感兴趣,他的散文诗押韵,我学写的散文诗大多有韵。我知道散文诗的形式像散文,本质是诗。我曾这样比喻:“散文是猫,诗是鹰,散文诗就是猫头鹰。”散文诗不要求押韵,但节奏、音乐感还是具备的,如高尔基的《海燕》。
把这种无节奏,无韵律的玩艺和格律体、民歌体相比,它句式不整齐,节奏感差,无韵,根本不入流。咋办呢?只好在意念上暂存散文范围,恢复散文排版,也许是不错的散文吧!散文作家干嘛抢诗人饭碗?把诗的稿费和散文扯平,也许会改良这种局面。
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无论是歌,无论是诗,都是炸弹和旗帜。”现在,为啥新歌曲很少?尤其是有旗帜一样号召力的歌曲,像炸弹一样具有对敌杀伤力的歌曲,几乎绝迹。跳广场舞的老人们唱的都是老歌。
歌曲少,是因为有节奏有韵律的诗少了。“老干部体”新诗写怀旧的多,会写歌词的诗人断层了。不少新诗人不会押韵。这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升学考试考作文不考写诗,也是原因之一。更严重的是,“颜色革命”、“和平演变”虽未得逞,沦陷阵地不少。不少年轻人忘记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崇洋媚外,过洋节,吃洋餐,热衷于外语,忽略母语,不会说中国话,枉为中国娃。连话都说不通顺,不会用关联词,只会说“然后”;不会用标点符号,只会用逗点舒缓语气。没有把诗歌作为战士的枪和司号员的号,写风花雪月没有什么不对,但敌人业已占领我们一些思想文化阵地,如毒教材等。我们要以笔代枪,以笔为号角,文学是战斗的!
抗疫期间,喝茶有好处,喝茶。明天咱谝《指南针与方向盘》。
2022-12-28-于樵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