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叶培元的晚年是充实的。父亲退休后,读书学习,临帖习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一)
老有所为,缘于父亲与书法的不懈之缘。父亲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酷爱,源于旧时代所受的私塾教育,那时他的一手好字就备受先生和人们的青睐。解放后几十年的繁忙工作,没有条件去研究书法,但书法艺术一直是他的未了情。
随着住房条件逐步改善,加之我们子女大多在外地工作,父亲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取名“怡乐斋”。
退休后,父亲抓紧研究和练习书法,并成为省、地书法组织的热心会员,是仙桃市书法组织的主要创建者。
他曾说:“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几十年来的苦辣酸甜,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逐渐在淡忘,唯独对书法艺术痴心不改、情有独钟、魂牵梦绕。”
为了提高书法艺术水平,父亲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几十年“引以为长”的行书,从隶开始夜以继日地临习汉代名帖和近现代的刘炳森隶书。几年的勤学苦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隶书艺术特色,隶书作品也从书斋走向社会,频频亮相全省、全国的多项书法展赛并屡获好评。
父亲对此并不满足,继而发奋学篆,反复揣摩研习,短短几年内对篆书的结构、用笔、章法也了然于胸。
接着,他又开始学中国画,几年后花鸟画出规入距,造型、用墨用色都获得行家的好评。
我有时看到,父亲创作一幅作品时,心平气静,思绪集中,神贯双目,力聚毫端,虔诚之态,宛如参禅。
(二)
八十年代初,书坛逐步振兴,父亲热情投入到组建沔阳县有史以来第一个书法学会的各项活动中,担任仙桃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8年,父亲邀约几位爱好书法并有一定功底的老干部,创建了仙桃市老年书画学会,担任副会长,负责学会具体工作。
我保留着一张名片,反映了父亲在仙桃书法界的声望: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荆州地区书法家协会理事、仙桃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以及仙桃市老年书画学会常务副会长、仙桃市警察书画学会名誉会长。
父亲不仅参加了一些书法交流活动,还为单位、为社会作了许多无偿志愿服务,极大地丰富了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父亲曾对我说,退休后的几年里,公安局机关凡属要用毛笔写字的事都由我包了。如局档案室所藏几千卷的卷宗封面,都是我一人的笔迹;局机关等年终评比表彰的奖状、荣誉证书等皆由我书写。
父亲写的若干诗词也反映了他的这种心境:“窗明几净墨飘香,手握毛锥万虑忘。儿时苦练颜柳赵,晚年重习曹石方。朝临暮写无寒暑,兴来聊发少年狂。年逾七秩情未减,痴迷何防两鬓霜。”书法成为父亲晚年的精神支柱,总感到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
(三)
父亲的书法是有成果的,在《湖北日报》、《人民公安报》、《老年文汇报》等报刊上,我曾看到过父亲的书法作品。在湖北、荆州地区及仙桃市书法家协会出版的一些精美书画专集里,我看到过父亲的多幅书法作品,有草书的、楷书的、篆书的,但更多地是隶书的,这是父亲的擅长。
多年前有一次春节回仙桃,我和家人在仙桃市刘潭公园游玩,公园内假山等几处景点都有父亲的书法刻在石头上,成为景点的重要点缀。
我还在沙市万寿公园内的中华万寿碑林看到了父亲的一幅隶书作品刻在一块石碑上。
我还在湖北省老龄委网站“老人坊”上,看到父亲的一幅隶书作品《岁月如歌》,同时附有湖北省第二届“老人家”杯老年书画大赛获奖名单,父亲获得二等奖。
父亲在《沧桑岁月》里写道:“书法艺术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了我的文化素养,锻炼了身体,丰富了我晚年的精神生活,使我这个体弱多病之人,居然活到了耄耋之年。”
(四)
后来,我整理编辑了《叶培元书画活动记事》,出版了《叶培元书画作品集》。
为了纪念父亲诞辰90周年,仙桃市书法家协会举办了“叶培元先生书画作品研讨会”。
与会书法家、画家对我父亲的书画作品进行了分析和评论,同时对他工作鞠躬尽瘁、处事谦虚谨慎、待人和蔼可亲的优秀品质进行了评价。
仙桃市公安局、仙桃市书法家协会策划出版的《叶培元书画作品集》广受欢迎。仙桃市公安局有关领导表示,《叶培元书画作品集》作为仙桃警营文化的建设成果,向社会各界展示仙桃公安民警深厚的文化底蕴。
叶少雄简介
叶少雄,男,大学本科学历,武钢高级政工师,先后在武钢党委政策研究室、武钢有限责任公司、武钢集团工作,曾任湖北省青年自学成才协会副理事长、武钢青研会副会长,在《工人日报》、《中国冶金报》等媒体发表通讯、论文、散文等百万余字。还作为志愿者,担任武汉园博会园长,并主编《我来了,我是园长》一书。
征稿启事
各位作者,我们海内外文学联合会向全世界作者征集稿件。我们分普通稿件,月征文稿件,年征文稿件,新的一年我们将举办世界级文学作品评奖,奖金非常高。欢迎朋友们投稿。投稿地址,加微信snbm5828。加微信时必须告知是投稿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