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感染"
戏说“感染”
文/房庆斌
2022.12.27.于太原
还是中招了!终于有机会能亲自体验一把感染新冠的滋味。
三年来,祖国母亲像呵护襁褓中的孩子,为我们战胜了数波强大的新冠毒株,如“贝塔、伽马、德尔塔”等。如今,“母亲”需要补充体力,发展经济,我们也已在“母亲”养育下身强体壮。“母亲”把应对已经变异衰弱的“毒子毒孙”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和锻炼。
据说这些“毒子毒孙”还有个漂亮的名字, 男的叫“奥密株”,女的叫“克戎株”。它们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企图,总是不甘灭亡,要做垂死挣扎。它们手段诡异,行动狡诈,常玩弄“暗渡陈仓”“以逸待劳”“瞒天过海”“偷梁换柱”等阴招,使人防不胜防。尽管人们采取了“疫苗接种,增强免疫,分级诊疗,药物开发”,加之“科学防护,全民消杀”等对策。但还是有不少人莫名其妙的被感染。本人我也不能幸免。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自己能够身体力行,深入摸清病毒原由,找到应对良策,此次感染也可谓“如愿以偿”。
几天来,不少亲朋好友手机相互慰问,“阳了吗?”成了时髦问候语。其中一老友之前感染时,我还发视频调侃他:有新潮范儿,会赶时髦。当时他回怼我:欢迎早日加入羊羊队。今天,得知我感染了,他迫不及待发来视频,还是那句话:羊羊队欢迎你。我说:你就是个“乌鸦嘴”。好哥们之间说话总带乐趣。
我微信中有不少“家族群”“好友群”“同学群”等,群里也有不少“阳过”“阳康”“阳中”和“老阳、小阳”。这些天,大家“同羊相怜”,共同交流的话题,自然就是如何尽快战胜“奥密克戎”。远在美国的堂姑姑-戈英,发来一篇题为《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的文章,我也转发给亲友们一起学习研读。同时探讨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对我们的实操指导。为共同打败“奥密”“克戎”这两头猪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教训。并取得了重要共识,概括如下: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2.兵来将挡,水来土掩;3.物品齐备,心里不慌;4.一人先阳,全家难免;5.科学应对,心情乐观;6.对症施策,巧用良方;7.觉补食补,胜过药汤;8.各个击破,两猪完蛋。此外,还有一位“药”是大家一直公认的效果最好的,这位药的名字就两个字--“哎哟!”实践证明:难受时呻吟是一种“止痛剂”,“哎哟”几声帮我们缓解了不少疼痛。
此次居家被感染,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体现了本人不畏牺牲,首当其冲的个性,有意无意地为家人带了个好头,可先一步以自己的身做检验,如:怎样用药?怎样饮食?如何缓解?如何康复?为家人和亲友解答难题,提供参考。
然而,首先体验最深刻的却是:在我最难受时得到了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一会儿是爱人送粥、端饭、削水果,一会儿是女儿送药、添水、量体温,还有小外孙女不时床前嘘寒问暖。同时,相距三十里外的、还在“阳中”的大女儿,也常视频关心我的情况,并用她的体会指导我医治和缓解的方法…。几天里,我享受到了熊猫般的关照,让我受宠若惊。梦想着,每年能感染个两三次该多好啊!
几天窝在家里,时而隔着窗户看看外面景物:之前热闹的街面人车稀少,健身场也不见了人影,那个熟悉的“收头发~收长头发~”的喊声也不知去向…。只有那几颗落叶秃枝的国槐上,几只灰喜鹊跳来跳去嬉闹,其中一只尾巴更长的可能是只雄鹊,我羡慕鸟儿的自由,更羡慕那只长尾巴鹊儿。
未出意料,在我发病两天后,爱人、女儿、外孙女也相继出现症状。鉴于身体基础,各人的症状不尽相同,但“咳嗽”表现却很类似。听到爱人和女儿咳嗽的频次逐渐多了,小外孙女也咳开了(她们分别在另两个卧室)。昨天她们还劝我:尽量控制住不要咳,会把嗓子咳破的。今天她俩也控制不住自己了。此刻,家里上演了“咳嗽四重奏”:我是男低音:“吭喳、吭喳…”,爱人是女中音:咳吱、咳吱…”,女儿是女高音:“呛喀、呛喀…”,时而,搀和着小外孙女清脆的童咳声,屋内时常出现架子鼓式的优美旋律。
咳嗽好像也会随即感染,一个人咳,别人便会随声附和,一波咳嗽结束,还引来心领神会的一阵笑声…沙哑的笑声四重奏!
五天后,我的症状明显减轻,但完全“阳康”还需时日。之前,都是爱人倒垃圾、取快递、购物,现在该我亲自做了。
我家住三层楼,为了提醒并避免感染他人,这天我往自己白口罩正中,画了个大大的“羊”字,并决定走楼梯下去。当我推开楼梯门刚要下节台阶时,就碰见四层的小两口迎面往上走,前面男的提着东西,后面女的抱着小孩。他们也是怕被感染,不敢乘电梯,却没想到躲过了“电梯羊”,却撞上了我这只“楼道羊”。他们看到我戴的口罩上的“羊”字,男的一愣,说了声:叔,你这是…?女的抱着孩子就准备往下返。我赶快一边后退一边说:我是阳了,我先返回,你们上吧。于是,我迅速返回我楼层内。只听他们边往上走边对话,男说:叔叔这么好的人也能感染?女说:善良的人感染的一定是个“善株”。
听他们上去了,我才往下走。心想,低层住户的可以走楼梯,那住高层怎么办?看来,这波疫毒却是猝不及防啊?
我放置垃圾时,正好碰见 “垃垃婆”一边翻腾着垃圾桶一边哼着“二月里来好风光…”曲调。这位乐观的捡破烂老太太一年四季,几乎天天能够看到她捡破烂、拖纸片的身影,小区的人们形象地尊称她“垃垃婆”。
看到“垃垃婆”戴的白色的口罩快成黑色的了,这幅口罩不定戴了多少天了?本来她的口罩就是做个样子,应付疫情期间物业保安管理。我担心她被感染,随口问了一句:婆婆您打过几次疫苗?“垃垃婆”答的很简单:不懂,没打。
我在梦想:这波感染的亲友中,不乏注射过三针甚至四针新冠疫苗的人,为什么还会感染?问什么有些症状还很严重甚至致命?为什么每天如临大敌,严密防守的我们,却莫名其妙的被感染了?而像“垃垃婆”这样的,每天与垃圾打交道的人却未被感染?
针对这些问题,我又在梦想:式图尽快召集相关“著名专家”,办一次专题研讨会,特别邀请“垃垃婆”来个“现身说法”,就她如何对抗和避免病毒侵蚀,昨个专题报告。
本人有意梦想与诸位同僚一道,发明出一种“万能抗病毒疫苗”,和“速效解除多种病毒剂”的药物。争取拿一两个“大贝尔奖”!
仁心所向,善心所望!
悬壶济世,大爱无疆!
伟大的作家马尔克斯,曾在描写狂犬病的小说中写道:凡是爱无法治愈的,药物也无能为力。
愿戏说如梦,梦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