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苑蜂蝶飞,流霞壑谷回
三木秉凤诗文选 689

青苑蜂蝶杂飞
流霞高壑谷回
旧梦新酒一醉
堪言往事可追

半世恍然梦里
心澄宛若孩提
智士知我忧其
非者谓我何思

云中隐隐仙乐
天山鸾凤来仪
曲终余音绕谷
冥冥万法归极

济南既为山城,也是泉城,北面黄龙蜿蜒曲过,湖光山色空蒙丽奇,南有泰山支脉绵延于此,七二十泉喷薄而出,名士骚人不绝如缕,故而形成了壮丽磅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大观。我宅踞宝地,佛山东麓,三面林环,峰绕峦掩,东方燕子山,西方千佛山,南方便是佛慧山,我称之南山,东西南三山盘锦叠障,万般风光尽收眼底。

今日兴来,暮游佛慧山,虽是天到黄昏之时,但南山之景皆沐入翠绿之中。佛慧山因何得名,我尚不知。为何今日写佛慧山游,我也不知,十几年惯此风景,今日落笔文之,纯属缘情已至。佛慧山,在济南众山之中并无名气,五峰山,灵岩寺,英雄山,华山,千佛山,等等,群峰争英,众山争名,而佛慧山几乎难列名山之中。
此时已是夕阳空坠,夜色漫来。早有茶余饭后之客,徐徐登山。佛慧山之景观,分为两处,一曰开元寺旧址,一曰大佛头。记得第一次登佛慧山,还是学生时代,只记得没有石阶,羊肠小道艰难而上,转眼三十年过去了。从昔日风华正茂,到今朝老气横秋,风霜雨雪,一路走来,几十载难言之泪,尽洒其中。

佛慧山脚,有一段幽谷,长约一公里,两面林深草密,飞虫扑面。远远的,已闻山中禅房茶室传来的淡淡佛乐声。幽而不悲,哀而不伤。据说,清代文人陈德征总写过《佛慧山游记》。据说,当代文化大师季羡林也写过《游佛慧山记》,可惜我只闻只言片语,未见其文全貌。走过幽谷,登阶约五分钟,即到开元寺旧址。开元寺,早已在民国战火中不复存在。祼露在山石的佛像依然香火丰延。峭岩之上,佛雕无数,或大或小,或深或浅,佛身金黄,大多褪色,但庄严肃穆的姿态,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周匝而望,峭壁之上,松竹傲立,藤萝垂挂,夜风习习,甚为森黝。放目望城,远处高楼大厦,倒是飞灯流霓,一片灿烂。

坐在古寺前的石板上,无思无念,也算小憩片刻。我轻轻闭上眼睛,静闻林鸟对同伴发出的嘤嘤呼唤。这片嘈嘈的世界正在隐去。自然、清静、无为的天空正泛出星星之灼。石壁上雕塑的千年古佛,庄严肃穆,凝眸尘烟。此时夜色已深,但游人不绝,山间小道灯火明灭,阑珊之处,林鹊方息,蛩鸣四起。风已带寒,身感不胜。一方水风,一方山土,非我之地,游毕当离。此时,晚客正稀,不再继游大佛头,我当归矣。佛慧山,郁郁墨韵,人乘暮来,复乘夜归。孤鹜落渚,平沙落雁,随我者,飞虫不减,立我者,彩虹高架,功我者,文客云集,也许人在高处早已习惯了这抹寒风,非是佛慧山游才应此感之多。兀自下得山来,一路松风携寒,人至山下,又见车水马龙,但回首向来萧瑟之处,也无风雨亦无晴了。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