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出阳过后,千万不要着急做的5件事。
愿对更多朋友有帮助——
不要急于洗澡
前两天,有人说,阳了后只管洗澡,没事儿的。
但很多朋友的真实反馈是:
本来已经好了,但去洗澡,结果病情更重了,又多烧了两三天。
也有朋友说,身边有朋友的朋友,阳了高烧后,受不了身上脏,去洗澡,不幸离世了。
而这朋友的朋友,还是年轻小伙子或苦逼中年人。
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朋友的朋友”这种说法,并不一定都是真的,有可能道听途说的以讹传讹。
看到这种说法,我们不必太过惊恐。
但洗澡后加重病情或延长病期,这些反馈都是以“我”开头的真实讲述,还是比较可信的。
感染高烧过后,我们主观感觉浑身轻松了,但身体各个器官都很脆弱。
洗澡,非常耗体力,也极容易着凉,很容易导致加重病情。
所以,不要着急的去洗澡,如果要去记得和身边可以帮助你的人打个招呼,以防万一,并且注意保暖。
不要剧烈运动
阳了后,不要剧烈运动。
这几天,一些年轻感染者,感染后因过度剧烈运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两天的官媒,很多专家也都开始说“不要剧烈运动”。
在这里,我插播一句:
为什么,这几天“专家的建议”越来越不讨喜,甚至引发网友众怒?
我想,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奥密克戎的传染性、严重性和致病率上,专家各有各的说法,有些人被误导了。
这让人觉得可恨。
第二,我们一些所谓的专家,是典型的马后炮,缺乏前瞻性,比人民群众还后知后觉。
就拿“感染奥密克戎后,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这件事儿来说,专家不应该早点说吗?
而不是等一些人付出生命代价后,专家才说。
感染后,就算转阴了,也要多休息,不要剧烈运动。
因为运动会加重身体消耗和负担,尤其是心肺功能的负担。
而新冠病毒,主要进攻我们的心肺。
这几天不断有新闻证实:
感染后变成重症的年轻人,不少是阳了后去打羽毛球、打篮球、踢足球,诱发了心肌炎的。
严重心肌炎死亡率高到70%-80%。
最好“阳康”一个月后,再慢慢恢复运动。
保护好心肺,就是保护此刻的我们自己。
不要一恢复就马上复工
前天有朋友留言说:
感染刚刚好,他和工友们就不得不赶紧开工,而且干得都是重活儿。
他说,没有办法,家里两个孩子嗷嗷待哺,还有房贷车贷要还,不干活一家老小吃啥。
太不容易了。
很多朋友在他的留言下留言:
“理解你,太难了,但还是希望你能好好休养,然后再拼命赚钱。”
有朋友以自身经历出发,说高烧退了后,自以为好了,就赶紧去上班,因为同事们都阳了,单位积压了很多活儿,她连干一天后,就再次高烧病倒。
这段时间,不少企业发出了倡议,希望“轻症”“无症”和“阳康”们早日复工复产。
大疫三年,我们各行各业受损严重,振兴经济,时不我待。
但是,从个人层面上,我还是希望更多朋友记住这三句话:
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二,咱家虽然穷,但你命很珍贵。
三,你是单位的一棵草,却是家人的一座山。
不要重复感染
刚开始放开时,有人说,感染奥密克戎后,就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长时间内不会再感染。
这让很多人陷入“早感染早解脱,主动求感染”的误区里。
但硬币的另一面:
感染一次,只是对这一种毒株短时间内有了抗体,我们依然会感染其他毒株。
而反复感染,非常危险。
一个国外的朋友给我留言说:
面对奥密克戎,的确不该过分恐慌,但也不要掉以轻心。
因为国外过早的放开政策,她有认识的人复感染4次后,被夺走性命。
能不感染就不感染,如果最终每个人都要感染,也希望你不要被反复感染。
最近,《Nature Medicine》期刊发表了一篇文章:
与原始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最狡猾的地方在于:
它不仅仅攻击人体的呼吸系统,还攻击人体的其他器官。
反复感染,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反复感染,会增加多个器官的衰竭和死亡的风险。
且这种风险会随着每次感染而增加。
这,不难理解:
新冠病毒对人体的每次暴击,都需要时间恢复。
不同毒株造成的反复感染,相当于上次感染的创伤还没恢复,这次感染的创伤又叠加。
“旧伤未好,新伤又来”的反复蹂躏,给人体器官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甚至死亡降临。
一次“阳康”,不代表终生免疫。
避免反复感染,是今后相当长时间,我们每个人的功课。
不要着急摘口罩
有读者留言说:
她所在的城市是比较早大面积感染的,现在很多人都“阳过”了。
街上又渐渐恢复了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
与此同时,她也担忧地发现:
很多人“阳过”后,不再佩戴口罩了。
“阳过”后,就认为自己百毒不侵了,就不佩戴口罩了,这有点盲目乐观了。
大家都知道新冠病毒变异中,有个非常厉害的毒株,叫“德尔塔”。
德尔塔,就是在新冠肺炎来到人口大国印度后,把庞大的人口基数当培养皿,迅速传播后导致的变异株。
我们国家,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全国人民一起阳后,会不会导致新的变异株?这变异株到底是凶险的还是温和的?
谁也说不准。
加上,我们放开后,很多公共场所都不再查核酸,到底多少人感染,感染的都是什么毒株,病毒是不是已经在中国变异,这些现在我们都不太清楚。
昨天,中疾控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呼吁:
“现在中国疫情上升速度之快,已经超出了公共卫生专家的预料。”
这话中饱含的隐忧,希望大家警醒。
在个人层面上,真心希望更多朋友知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愿远方的你,在这段时间里,依然坚守:
不参加大规模聚集;
不着急摘掉口罩;
不给病毒故意制造机会;
不把病毒带给身边人;
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
我们有多么渴望回到2019年的生活,我们就要有多么坚韧打好2022年的决战。
愿平安,愿康健,愿清醒,愿所有人都能带着善意。
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