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村前的思考
文/薛海
站在癌症村——虎头村前,望着半山腰那林林总总的墓碑,我没有恐惧,只有无限地悲哀与深深地思考。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众多城市的城郊结合部,由于交通便利,劳动力、土地租售便宜,政府监督相对松散,于是很多化工、冶金、发电、家具、皮革、造纸等严重污染环境的制造企业都拥挤于此,大量排放废气污水,污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在地方GDP与环境污染的博弈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癌症村,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由于受科学技术和医学发展认知的限制,我们还很难界定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因而无法阻止一些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然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毒理学研究证实,环境污染可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也可导致慢性危害,具有致基因突变、致癌、致畸、致生殖障碍等远期效应,80%的癌症与环境有关,尤其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委员会经过整理世界五大洲1000多份相关研究报告后得出了“空气污染致癌”的结论。由于危害是远期效应,如肺癌,潜藏一般在二十年左右,所以,中国政府和老百姓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度极为不够。
云南省宣威市来宾镇虎头村,是典型的肺癌村。我国卫生部门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世界癌症研究署,曾多次到虎头村调查研究,但最终没有得到确切的结果。该村人口1300多人,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肺癌发病率高达6.5%,是世界平均发病率的近1000倍。该村每年死亡人数约30多人,80%以上死于肺癌,而且女性肺癌死亡率居全国首位,在世界女性肺癌死亡率中也排名前列。虎头村属于半山区,地理位置处于一个封闭式的小盆地,稀释扩散大气的能力很差。村附近有两家发电厂——宣威火电厂与和平电厂(该厂已关停),宣威火电厂是云南第二大火力发电企业,年用煤量达700万吨,是该地区最大的大气污染源。该企业释放的废气中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微尘颗粒物和汞等致癌物质。虎头村附近还有3座煤矿,煤矿与发电厂的废水严重地污染虎头村的地下水。附近还有1家炼铁厂和1家炼锌厂,锌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化学元素。虎头村的村民在生活中长期使用燃煤,用上电之后,冬天还是靠燃煤来取暖,燃煤便宜方便。燃煤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累积在室内和空气中。虽然以上诸多因素不能确定为导致虎头村大量肺癌产生的祸首,但至少可以肯定与这些因素与之有密切关系。
山东A村,改革初期有两兄弟进城打工,被一家大型油漆生产企业招聘为工人。由于兄弟两聪明、肯干,渐渐掌握了油漆生产的全部技术。几年后,他们回到村里,自己开始在作坊里生产油漆,很快就发家致富。村民们跟着兄弟两也开始生产油漆。到了20世纪,村里就出现了几百家大小油漆生产厂和作坊,整个村子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油漆味,但村民们的经济状况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家家盖楼买高档家具和电器。麻烦来了,村里的肺癌患者不断地出现,肺癌的死亡率也大幅度的增加。在不能确定生产油漆就直接导致肺癌的情况下,村民们不愿意放弃油漆生产,因为这是他们获取利益的最佳手段。
江苏B村、天津C村、广东D村,周边被化工厂包围。化工厂常年排放出大量的化工废水和废气,严重地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同时污染了大气。这些村庄癌症患者逐年增加,肺癌和食道癌居多。
河南E村,全村有1600多人,有40多户人家以收破烂、塑料回收谋生,另外还有20多家用塑料机对回收的塑料进行加工。垃圾与塑料加工对环境污染极为严重,于是从90年代开始,该村癌症病人和得癌症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加,现在成为远近闻名的癌症村。
环境的污染导致村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致癌物。现代工业和农业有许多致癌物产生,如:石棉、多环芳烃、重金属、柴油发动机排放物、二氧化硅、2-萘胺、笨、氯乙烯、三氯乙烯、多氯乙烯、1,3-丁二烯、砷、铬、锌、铀、氡等等,这些致癌物污染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空气和食品,生活在如此恶劣环境中的村民们,在现代工业与人类文明的进程之中,却无奈地牺牲着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河南林县,当地人由于长期喜食温度过高的食品,造成食管损伤,而且林县人喜欢吃发酵霉变食物和含亚硝酸胺过多的食品,再加上这里的男性嗜烟喜酒,因而导致该地区成为世界食道癌高发区,发病率超过130人/万。
辽宁庄河县,当地人有长年食用腌制咸猪肉的习惯。冬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腌制一大缸咸猪肉,腌的时候先放一层肉再撒一层粗粒盐,平时炖菜、炒菜都要放点儿咸猪肉,一吃就是一年,第二年又做一大缸。咸猪肉属于高盐食品,长年食用可以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更重要的是咸猪肉中还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它在胃里经过细菌作用后,就形成了非常强的致癌性物质,最终诱发胃癌。庄河县男性胃癌死亡率为49.55/10万,女性胃癌死亡率为22.23/10万。为什么男性要高于女性一半,其原因可能是饮酒吸烟。
福建长乐县,当地人喜食腌制食品:虾油、干咸鱼、熏鱼、血蚶、蟹脚、小带鱼、辣螺肉、螃蜞酱、糟菜,这些食品在腌制时都要放大量的盐,而且本身它们就是海产品,所以非常咸。特别是虾油(福建人亦称为鱼露)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虾油的主要原料是鯷鱼,用盐腌制,然后在缸内发酵,加以多次搅拌,使鯷鱼逐渐在酶的作用下分解出咸汁和渣,再移入大缸露晒,每日搅拌2次,半月后再将其移入花岗岩砌成的大池中储存。长期食用虾油,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会被人体吸收,诱发胃黏膜病变,最终形成胃癌。长乐地区男性胃癌死亡率为134.44/10万,是女性的2倍多,居全国第一。
林县的食道癌、庄河与长乐的胃癌,都是坏在饮食习俗上。在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人类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各民族不健康的习俗也要随着人类文明朝着更先进、更科学的方向改变,像林县人喜食滚烫食物,庄河县人喜食咸猪肉,长乐县人喜食腌制食品,临朐县人喜食咸酸菜,东南亚人喜食槟榔,欧美人喜晒太阳等,这些习俗和习惯都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从肝癌我们可以看到习俗的危害有多大。乙肝病毒携带者得肝癌的概率是非携带者的100倍,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近80%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全世界超过50%的肝癌在中国,因为中国饮食习惯是合餐制,容易交叉感染乙肝病毒,再就是中国是白酒销售大国,很多人喜饮白酒,伤肝就成为必然。我们民族习俗有很多都是不科学的,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就像我们传统文化里有许多落后的糟粕一样,必须加以摒弃。
18世纪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发起,继而美国、德国也从生产技术的变革开始,建立以机器为主要劳动力的大工厂,于是在大城市,烟囱林立,煤炭大量应用于工业,蓝色的天空开始泛涌着浓浓黑烟,城市河道与空气被严重污染。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发起,很多重大发明在此问世,从而出现了众多新型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这次工业革命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可谓灾难性的,一方面它给人类带来福祉与进步,另一方面却让人类的健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世纪40至50年代,第三次世界工业革命即为新型科学技术革命兴起,欧美和日本开始应用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世界工业与科技得以飞跃发展,同时也继续给人类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与破坏。
工业革命是否就是必须以全球生态危机和环境破坏作为代价?追求工业技术的发展和GDP的提高,人类就必须以健康与生命作为代价?人类文明与进步非要经过这种阵痛吗?是的,人类必须付出代价和经受阵痛,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更先进的科技和具有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认识,从而逾越这段工业革命的历史,并消除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人类只有经过了这段工业革命的历史,才可能进入更先进更文明的时代。人类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在工业革命中,只要我们人类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发展的步伐迈得慢一些、坚实一些,我们是可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1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是网络物理系统将通信数字技术与软件、传感器和纳米技术相结合的一次绿色工业革命。这次革命,人类已从中看清了生态与环境的危机,认识到任何工业革命的目的都是在为人类健康生活和生命延续服务,因而绿色工业革命开始影响着人类的发展,此时,人类文明才真正与环境、人类健康联系在一起。这是经过了前三次的工业革命,才换来第四次的绿色工业革命。
癌症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危险、最难医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让人谈癌色变。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逃逸免疫系统的清除。癌症难治的原因是它属“内源性疾病”,即癌细胞来自患者自己,所以一切抗生药物都无效;使用化疗药物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被杀死;癌症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几千上万种疾病的组合,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癌症,比如肺癌。肺癌患者平均每人基因突变数目接近5000个,每个人的基因突变组合都不同,都是特异的,所以中国60万肺癌患者其实就是60万种疾病。
对癌症的研究和攻克是人类21世纪科学和医学最艰巨的事业,但人类最终会战胜癌症,这是毫无疑问的。在人类疾病史上,我们已战胜了无数在当时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疾病,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最终将获得这场胜利。
14世纪至18世纪的300年间,鼠疫肆虐亚非,横扫欧洲。鼠疫是通过跳蚤叮咬传播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死亡率为30-50%。当时欧洲有一半人死于该病,全球有近3亿人丧生。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死亡人数为8500万,只有这次鼠疫死亡人数的一半多一点。这场鼠疫过后150年,欧洲人口才复兴。当时鼠疫死亡率极高的原因是人类没法医治和控制该病,因而此病蔓延欧亚非广大地区。现在我们人类已能很好地控制和治疗鼠疫,链霉素是治疗各型鼠疫的特效药。
19至20世纪,全球共爆发了7次霍乱大流行,该病死亡率高达50-70%,当时医疗机构和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所采取的医疗手段大多无效,霍乱对人们形成的恐惧绝不亚于今天的癌症。现在我们人类已基本控制霍乱的传播与流行,医疗手段也很有效,霍乱已不再是让人们感到恐惧的疾病。
自从1882年德国科学家柯霍氏发现结核分杆菌以来,一百年间,全世界就有两亿多人死于结核病,因为当时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医治该病。肺结核成为当时的世纪绝症,犹如今天的癌症。结核病的死亡率非常高,为500/10万。20世纪4、50年代,科学家才研究发明出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水扬酸(PAS),这些药物联合使用几乎能治疗所有结核病。至此,肺结核已不再是一种不治之症的流行病。
提到伤寒,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它几乎与今天的癌症一样恐怖,因为人类当时还没有医治此病的办法。伤寒在欧洲的年发病率高达1/200人,全球伤寒的年发病率为300/10万,每年有200万人死于伤寒。1948年以后,医生发现不仅氯霉素治疗伤寒有效,而且四环素、磺胺、氨苄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治疗伤寒都有效。从此,伤寒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不治之症。
在现代科学和医学前沿,人类在研究和医治癌症方面已有很大的进步。美国一家制药公司研制出一种医治皮肤癌的新药威罗菲尼,效果极佳,患者使用该药过后已检查不到癌细胞。有一种新药格列维克可以使白血病患者5年存活率达到89%,这是治疗癌症的一次革命。另一次革命是癌症免疫疗法的成功。“免疫检验点抑制剂”对肺癌、乳腺癌、肾癌、皮肤癌、前列腺癌等都展现出让人欣喜的效果,而且对部分癌症已经转移的患者效果也非常明显,有些本来只能活几个月的患者,已经健康地活了2至3年,这种治疗的效果显著强于化疗、放疗和靶向药物。美国杜克脑瘤中心主任Friedman发明了一个医治脑癌的特别方法——病毒疗法:先在脑部打一个洞,往肿瘤里插一根空心管子,然后把溶瘤病毒滴进肿瘤里,患者只需接受一次治疗。一位脑癌患者在手术、化疗、放疗和药物治疗都失败之后,癌症复发,被判“死刑”,最多只能活两三个月。但患者在接受了病毒疗法后,奇迹出现了,他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完全消失。癌症疫苗的研制也出现了让人欣喜的局面。癌症疫苗大体包含两类,一类是预防性疫苗。它针对的不是癌细胞,而是明确致癌的病毒,通过对病毒感染的预防来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现在主要有两种疫苗:乙肝疫苗(80%的肝癌由乙肝病毒引起)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99%的宫颈癌由此病毒感染引起)。第二类是治疗性癌症疫苗。该疫苗是通过特异性激活针对癌细胞的免疫系统,协助治疗。癌细胞的表面和正常细胞是不同的,我们称癌细胞的这些特征为“新抗原”。如果免疫细胞能识别这些“新抗原”,就能特异地清除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因此,使用疫苗来激活识别“新抗原”的免疫细胞,理论上是一种高效且无副作用的抗癌神器。让人欣喜的是这种新抗原疫苗已经在美国和德国的早期临床上取得了成功,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等待更大规模试验的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对癌症医疗发展进行预测:5年后,最多10年,人类将彻底征服癌症!这不是神话。但是,当我们战胜癌症时,有可能新的绝症又会出现。在抗生素出现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人是致命的,它会引起败血症。人类发现青霉素之后,该细菌就被青霉素杀死了。不久它又产生了抗药性,不怕青霉素了。于是我们又找到了更强的万古霉素类的抗生素,但是现在又出现了同时抗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的超级细菌。当我们人类最终战胜癌症时,自然界一定又会给人类制造出新的绝症,生物进化就是如此,人类就是在不断战胜新的疾病获得生存而向前发展的。
站在癌症村前,望着半山腰上那一座座坟茔,让人无限感慨与悲凉,让人陷入深深地思考。
2019年8月7日写于成都
【作者简介】
薛海,男,出身年月:1958年6月。
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在成都市建筑技术学院、四川函授大学教书;曾在四川日报社当过记者、编辑。
小说:《北川之恋》、《追杀》、《天才大厨》在网上发表。
散文:有部分在网上和期刊上发表。
现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