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本草医人论事》作序
文/刘昌孝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学术顾问)
欣闻古广祥先生又出新书,《本草医人论事》是他的第五部著作,谨以祝贺。
我认识广祥君已有二十馀年,我们有合办刊物,合办会议的经历,对他的智慧、胆识、能力与毅力颇是佩服。广祥君出身于中医药世家,所以,他写的书多与中医药有关,其创作的中药楹联最具特色,我也是他的忠实读者之一。
广祥君深知“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的真谛,以传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饮誉中外。为迎接97香港回归,广祥君策划了在深圳召开近千人参加的“国际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与业务合作研讨会”。香港回归后,他又积极举办学术交流,并和两岸三地,乃至世界中药药界首脑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他还与多国卫生部门官员建立了国际合作交流关系,为宝贵的中华中医药走向世界做了巨大贡献。
2002年,古广祥在越南举办会议,时与越南卫生部部长(右三)及中国、韩国、泰国卫生部官员合影
就《本草医人论事》书名而论,足以看出广祥君的知识结构及辩证能力。“本草”是远古的,是天然的,如何在医人的功能上担当“评人论事”的任务?我认为,这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和大胆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本属于古老、沉闷、冷僻的草药名注入新的意涵。这方面,广祥君做到了,我也感受到了。
2003年,莫桑比克卫生部部长率团出席香港“中医药全球大会”时与古广祥合影
《本草医人论事》以中药对联形式阐述当今社会的“人与事”,内容包含:社会议题、三农议题、文化艺术、养生保健、题贺及嵌名等对联。书中所有对联,皆以中药名固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方位词、叠词、副词、连词及颜色词构成,它具有集文学、哲学及社会学为一体的特点。书里的篇篇故事,联中的仄仄平平,正是人生的写照。读《本草医人论事》“小联”,让人正心修身;读“大联”,让人热血沸腾,思想奔放。
2006年,南非卫生部官员出席古广祥在香港举办的学术会议
如“小联”,论“民生”联。作者通过六个中药名阐述了“时移俗易,物同价异”。广祥君说:“别不/鹧鸪茶/八角;常思/糯米果/三元”。何其生动,何其醒世。
又如,论“养生新主张”联。作者通过四个中药名“卑共/蓬蒿菜;防丰/软口汤”阐述饮食之道,养身之理。联意:“卑共”,借指日常饮食习惯,“蓬蒿菜”泛指瓜水果、蔬菜、豆类;“防丰”借指健康饮食原则,“软口汤”泛指酒类饮品。
再如,论“唠嗑”联。作者通过十个中药名去阐述“唠嗑是中国退休老人情感彼此互动的纽带”,广祥君说:“过街/沥口花,萍婆/至掌/无忧扇;达里/呼雷泡,菜伯/番沉/太白茶。”此联之妙在于借老人的“番沉”唠嗑,去表达中国老人,人人手中有把“无忧扇”。
如“大联”,论命运联。作者以十六个中药名撰联阐述“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辜负现在,担忧未来。”上联:“半夏/苦郎头,拔/拔/拔,生瓜/没利/含羞草。”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下联“旁风/红远志,连/连/连,出隧/提青/信饭藤”道出了奋斗的必要性。
又如,论郎中。这是一副以十二个中药名阐述“华夏医药是惠民医学”的对联,这副对联通俗易懂,在这“中医不如西医”的当下,这副对联具有政治高度,学术价值亦属上乘,联曰:“疗拔/伤寒头,药茶/八角/随/良达;解离/负釜骨,汤版/三元/答/苦消。”
再如,浅议矛盾调解员在经济社会的作用。这是一副以六个中药名阐述“和为贵”的意义:“当道/正香/百劳舌;可离/偏口/双寄生”。广祥君以“当道”与“可离”两个中药名去表现矛盾调解员的耐心,以“正香”与“偏口”去劝导当事人,只有这样才能息事宁人“双寄生”。
书是思想的产儿。我相信读者一定能在《本草医人论事》字里行间领略“文以载道”的价值。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古广祥先生多写启迪智慧和洗涤心灵的好书。
刘昌孝 教授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创新研究基地、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国著名药代动力学专家,历任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被誉为“当代神农”及中国药代动力学“开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