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明互鉴 与冲突》(三十八)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几百年之后,如果我们再反观这一场带给中国苦难深重的鸦片战争,也许这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真正拐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融合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赢构筑,随着未来世界经济逐渐一体与人类政治走向协和,整个世界必然呼唤统一与共的文化价值观的出现,这就是东西方文明互鉴之后的文化大融合的必然结果。东西方文明既然西方的文化史从古罗马、古希腊更远地推延到古中东,那么中东的帝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从政治最高层面上讲,国家政治分为王朝政治、帝国政治、民主政治和共和政治,王朝政治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来统治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帝国政治是以帝王为首的一个民族来统治其他民族(其他民族的俘虏和百姓就可能变成奴隶)的政治体系。民主政治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政治模式,共和政治是所有人都参加国家事务管理的政治模式。西方文化滋养下的欧洲,这四种政治模式几乎在2500年就出现了,例如古罗马从3000年前的王朝时代,走向2500年前的共和时代,然后走向2200年前的罗马帝国时代,而古希腊时代的雅典,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民主管理的尝试。古中东到古希腊、古罗马,其实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不管是法律文化、货币文化、宗教文明、帝国文明等等,而且古巴比伦王朝时代的城邦制管理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制管理都非常相似。

从公元前800年崛起的亚述帝国到公元前500年的波斯帝国,都以中东为核心。其后崛起的帝国从中东移向欧洲,到公元前300年的古希腊帝国(也称马其顿帝国或亚历山大帝国),到公元前200年的古罗马帝国,然后帝国从欧洲移向中东,如公元后的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蒙古帝国。近五百年来,以欧美帝国居多,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大英帝国,直到今天的大美帝国,这些帝国除了亚述帝国外,几乎都是横跨各大洲的军事经济帝国,也可以说是欧亚大陆上是一个帝国版图的延续,仅仅是统治民族发生了变化。

与西方帝国的历史变迁相比,中国的朝代更换就简单多了。中国从5000前的黄帝打败蚩尤,统一了中原地区开始,中国部落联盟的文化融合就开始了。从黄帝到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这段历史称为五帝时期,五帝与传说中的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等并称为“三皇五帝”。“三皇”时期是中国的原始部落时期,而“五帝”时期是中国的部落联盟时期。自从帝舜将部落联盟的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能手大禹以后,大禹并没有将首领位置传给德高望重的高陶,而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夏启,夏朝由此建立,中国进入了以家庭世袭为主要特征的王朝时代,中国由之从传统的部落联盟向诸侯联盟转化。夏朝统治了600余年,直到最后一任国王夏桀荒淫残暴,商汤替天行道,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政权延续了400余年,最后一位国王商纣复荒淫残暴,周武王带来其他诸侯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朝采用了分封诸侯制,权力下放,建立真正的诸侯联盟国家,周朝存在了800余年,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所以中国的历史是个从部落到部落联盟,从部落联盟到诸侯联盟,从诸侯联盟到诸侯分封,从诸侯分封到中央集权的藩属王朝,然后经历过从汉朝到唐朝的多次“削藩、割藩”行动,从宋朝开始中央集权趋于完善,这一政治体制一直延伸至清朝灭亡。

由上观之,中国历史并没有像西方历史那样,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巴黎公社的社会主义尝试的那样,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华约联盟出现,层次鲜明。反观中国,从“三皇”时期的原始部落,到“五帝”时期的部落联盟,到夏商时期的诸侯联盟,到周朝诸侯分封,到秦朝至唐朝的中央统管下的藩属制度,到宋朝以后的彻底中央集权制度,到中华民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半官僚、半资本主义社会,直到毛泽东开创的以工农为联盟的人们共和时代。中华文明在东方朝代更替中被完整承传下来,这就是东西方文化历史上的差异点。

当前,中国已经提出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复兴!这是对东方文明的政治保护。然而在当今中国并行着四种文化体系。一是上层建筑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二是中国传统的且社会正在复兴着的传统文化思想,这是民族文化的命根与源泉;三是从清末开展“洋务运动”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逐渐引入西方资本主义各类理论和文化思想,资本主义文化对中国年轻一代影响至深;四是民俗文化,它虽然体现在各个民族社会的最底层但影响面广,且有种庸俗化趋势,对于三俗文化必须向高雅文化引导。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德文化是最重要的文化体现,所以中国的文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互尊重文化,这与西方文化的“己所欲,强施于人”的强权文化,也形成鲜明的对比。说到底帝国文化就是强权文化。
对于西方文化,我们需要有个清楚的界定,西方文化其实就是当代的帝国文化、达尔文的丛林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古罗马的法律文化、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成结合品。什么是帝国?帝国就是一个通过支配其它民族来影响世界的大国。当欧洲近代海洋列国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大英帝国、大美帝国等逐渐崛起并支配世界时,他们给世界带来的是科技文明的进步还是世界战争的不断,是世界的发展还是人类的灾难,我们还需从他们的帝国文化谈起。
在欧洲从公元14世纪开始了著名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这次运动其实是一次反对神权崇尚人权的运动,至公元17-18世纪,这些运动又演化成了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通过前后两次的文化运动,欧洲各国的主导权逐渐从神学家、封建主的手中落入到了以资本积累财富的资本家手中。我们知道,资产阶级的利益核心就是积累原始资本并伺机通过多种方式扩大资本的利润升值空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对此有过深刻揭露,资本的目的就是追求资本带来的最大化利益,而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资本主义初期的圈地运动,贩卖人口,运输毒品,掠夺资源 ,殖民落后民族等,这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拿手好戏,在国家利益和资本集团利益面前,国际道义、殖民地民族的人权、尊严都可忽略不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指导性文化如果除了资本滋生的金钱利益外,没有了其它内容,这个国家机器就处于长期的备战状态,大美帝国如是,大英帝国如是,西方其它帝国又何曾不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文化一旦被铜臭浸蚀,侵略掠夺烧杀奴役等就会在殖民统治中成为家常便饭,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美国建立价值观同盟,自己的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都放在首位。古今中外,很多民族的大预言家都对世界的未来走向做过多种预测,且不说这种预测理论有多少迷信成分,也不说正确与否,但从今日前观,世界并没有按照欧洲人的预测出现“99年世界末日大审判”,也没有按照美洲玛雅人预测的出现“2012世界末日”说,未来世界走向仍然处在一种游离不定之中,但这并不是说人类可以跳出阴阳限制的定数。

中国自从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天已经41年,我们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然而我们的民族文化灵魂也开始处于游离不定的状态。从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看,物质文明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的缺少,最终会导致帝国的扩张和战争,西方帝国的每次地位更替,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在这种瓜分世界利益而精神文明约束的状态下发生的。世界未来的文化基础是什么?肯定是东西方文化大融合后形成的普世价值文化,但具备普世价值的文化应当谁来定位它呢?这就需要在世界文化的大碰撞中即文明互鉴中形成人类的共性认同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