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中的花之灵性
文/杜衡
人生易老天亦老,花有盛开与凋零。在不同心境下的作者笔下,把多愁善感的心绪在花的依附里和盘托出,赋予了花的灵性和意象,或悲或喜,或笑或哭,或美或丑,或刚毅或柔情,或理想或现实,或豪放或凄婉……尤其在文学集大成者中的唐诗宋词里更是把花的灵性描写的淋漓尽致,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借花抒发豪情壮志的诗词莫过于唐末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腔壮志,豪气冲天。
兰花、莲花的圣洁往往成为诗人的向往和言志的对象。温庭筠的“三秋庭绿尽迎霜,唯有荷花守红死”。这是温公借至死犹红的荷花,来表现自己正气凛然的高尚气节。清代康熙皇帝最喜爱的花是兰花,喜爱她的品格高洁,清香宜人。在他写下的咏花诗中,也以咏兰诗写得最好。如《咏幽兰》一诗:“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诗人以咏兰寄托了自己崇尚高洁的情愫。
占尽春光的簇簇桃花第一次被纳入文学殿堂是《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更是成为了诗人词人笔下的“尤物”。 中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中描写了诗人寻春遇艳的惊喜和重寻不遇的惆怅。城南庄桃花盛开,春色满园,妙龄女子艳若桃李,笑迎春风;诗人惊艳于“人面桃花”的无限春光,不禁神驰情迷,难以忘怀。但当来年春花烂漫时,诗人故地重游,却只见桃花依然如昔,而花下的“人面”却不见踪迹。
面对花期短暂,人生易老,催生了众多诗人词人的叹息。尤其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把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与愁成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花,可谓奇思妙想,妙笔生花。
花有肥有廋,拟人的恰若仙子。宋代左纬在《春日晚望》中就说过杏花肥:“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李清照更是用花廋形容自己生活的寂寥,凄苦的人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廋。”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完全是借梅花写自己,陆游出生不久,金兵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覆亡,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从此开始了宋金对立的局面。陆游始终为抗金复国而奔走呼号,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反而屡遭迫害。但他没有屈服,共同的命运使他和梅花有着更强烈的共鸣。
古人文人墨客因花愁悲的也比比皆是,对花流泪,对月伤心。林黛玉在贾府总感觉寄人篱下,孤独自傲而知音少,再加上体弱多病,因而有“花解怜人花愁”的凄切、凄楚之感。
开放了一天的花,是不是累了,需不需要睡觉,苏轼就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惜花之情跃然纸上。
还有那位过分借花疯狂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忘乎所以,奔五的老同志,还这么轻浮不稳,尽管该诗流芳百世,但是让他却成了“最后的疯狂”,登科后,照样穷困潦倒,成了大有“范进中举”式的悲剧人物。
花开有情,花落无意,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在诗词中让花的灵性得到飘逸飞翔,花的寓意得到寄托依附,花的美姿得到展示怒放,浩如烟海古诗词中对花的写意,的确是我国文化瑰宝中的瑰宝。
作者简介:
杜衡,男,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楹联学会会员、邹城市作协会员,先后在《法制日报》、《第二课堂》、《青年知识报》、《济宁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随笔、史学文章等120余篇;2017年首届“合作杯”中秋节征文大赛获二等奖,作品入选《芙蓉国文汇》第六卷,被中国青年作家协会、《芙蓉国文汇》编辑部聘为签约作家。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