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家 乡
文/陈传荣
每一次回到家乡,我都要在村里村外的大路上走走看看,澎湃的心潮,一浪过高一浪。
我的家乡临泽镇陈甸村,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条条水泥马路一直铺到田头,铺到各家各户门口。
现在每逢过年过节,在外打工的游子归来,一辆辆小轿车停在各家各户门口,与一幢幢洋房,默契地展示出日子的美好与生活的美满。
每一次回到家乡,我都要在村里村外走走看看,乡村里再不见旧日的闭塞与贫穷,再不见往昔低矮的泥墙草房与泥巴土路,处处展示出新时代欣欣向荣的崭新面貌。村民们看病有医保,生活有农保,种田不上缴。还有那一方方鱼塘、虾塘、藕塘不仅美化了乡村,而且成了乡村实现富裕的一条条重要途径。
每一次回到家乡,我都要站在陈甸村中陈庄的那一块坐标石前面看看。敬仰的心,迸出胸膛——这片厚土,不再薄凉,而是暖暖的令人回味悠长。我的家乡陈甸村,我从内心里为你骄傲。当年的荒草荡,变成了米粮仓,春天满田菜花黄,秋天一片稻花香。随着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今又成了特种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土壤,让村里经济的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我的家乡陈甸村正以日新月异的步伐,一步步走向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你看!新建起了健身广场,绿化公园,垃圾分类箱整齐摆放,各家各户,原先一些破旧的小平房,不是改建成了楼房,就是建成了别墅。
我的家乡陈甸村真是太美了,田野四季景如画,清澈的河水像缎带,一条条水泥路宽又广。村民们的劳作,不再是那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再是老牛耕地慢慢走……那样的落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收割机,插秧机,打农药、施肥有无人机,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更加有保障,农村的新面貌不再是梦想、前行的步伐彰显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跳舞有广场,
路灯处处亮。
冬夏取暖纳凉有空调,
各种家电不用讲。
每一次回到家乡,我都要在村里村外走走,走在宽阔的马路上,和老乡们聊聊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聊聊家乡的那棵已有300多岁的黄芽树,和家乡那台古老的水龙的动人故事。
上图黄牙树(树龄300年)
上图(水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一种消防灭火工具)
我的家乡陈甸村,风景如画,空气清新,人杰地灵。
我的家乡陈甸村,在党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一帮人齐心协力,处处为群众着想,村里的各项事业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每次回到我的家乡,面对她的美丽与壮观,我都要道一声肺腑之言——衷心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衷心感谢家乡干部群众们的团结奋斗!
坚信:在党的二十大强劲东风的鼓舞下,我的家乡陈甸村,她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陈传荣,江苏省高邮市人,农民工。虽早已年过花甲,但酷爱文学创作的劲头愈发旺盛。打工之余,常常写一些有关乡村、乡情、乡愁类诗文,已有多篇(首)文学作品见诸报端或网刊。相信自己的文字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人生对生活的真情流露,是对家乡无比热爱的真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