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叶子的老树
文/陈凤婷
寒风夜里孤单的伫立着,已没有了往昔的青翠与葱茏……
飘逸的落叶自由落体,直坠,直坠!那可是老树伤心的泪?叶子的离去,是风的遗弃,还是树的不挽留?一片落叶不经意便飘落在我脚下,捡一片已经没有水分的落叶,岁月无情,生命易逝。仿佛时间的滑落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唤起昔日尘封的记忆,再次将思绪搁浅在秋风秋雨的寂静里,那一抹溢在心底的暖意。
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生命是跌撞的起伏,又是一座温暖又凄美的城。
一座安静的城,城外的人,永远只有触碰不到的疼。走在青砖铺就的甬道上,哆哆的脚步惊起无数细微的灰尘,于冰凉的空气中,闻到了秋天的苍凉味道,沁入心脾。我独自一人去爷爷家。一所低矮破旧的老屋危危地立在陌旁,墙皮早已脱落了,墙上凹凸不平。屋顶上的瓦片东一片,西一片。
站在老房子前,抚摸着那棵已经见证了老房子兴衰的桃树。历经风雨沧桑,老房子已成残垣断壁,往日充满欢声笑语的老房子,如今已人去房空,冷冷清清,门前的老树枯了一半,几枝枯叶斜斜地搭在树干上,只有那棵老桃树在无声地传递着老房子的历史。
经历了昨夜狂风暴雨的洗礼,雨后的世界,把当年的情景显得那般的清晰。轻轻推开这扇历经沧桑的小木门,随着吱呀呀的一声响,门开了——
紧挨着门,那已经快要垮塌的灶台,擦去上边厚厚的灰尘,重新拾起那似乎是许久无人问津、早已尘封的故事。老灶台,对于生长在农村里的我,是那么熟悉和亲切。一方土灶台,是爷爷的舞台。爷爷总会在他的灶台上熬出稠稠香香的粥,我就着爷爷家坛子里的泡菜,在爷爷的注视下,慢慢地香香地吃着,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那时候一碗粥一点泡菜会让我那么留恋。回想起爷爷做的菜,时常会忍不住哭。父亲说爷爷虽然没念过书,但是他知书达理通晓人情世故。为了养活五个子女,每天五更时就要到田里劳作,手上到处是老茧,那佝偻的脊背,不知已忙活了多久。时常忙得忘记时间,经常顾不上吃饭,往往都是最后自己一个人吃饭,于是经常挨饿瘦得皮包骨,纹路之间满是泥土瘦弱的身体操持着这个家。
饭后,空气中常洋溢着一股香的味道,那是桃子的芬芳。“啪啪”,听,那是一颗紫红的桃子落到树下的声音。这,确确实实的自然的声音。因为有了这棵桃树,村里便多了一份野趣。饭点过后,堂哥他们爬上桃树摘着果子。小时候,我也是出了名的捣蛋鬼,常爬到树上,双手握着树干用力地摇,硕大的桃子便哗啦落地。母亲对此已习以为常,并不厉声苛责,每次见了,总会提醒我,别掉进池塘了。在爬树够不着的枝头,常会找来长竹竿敲打,有的扑通扑通掉池水里了,而多数则掉在了地上。村里的孩子瞧见,便在树下兴高采烈地捡上熟透的桃子,就往自个的嘴里送,喜欢吃的能把小肚子再吃个半饱。那时,又看到了爷爷的笑容,这幸福的笑容里,洋溢着对我的无邪。桃树还真是一个坚实的硬汉,任凭主人摇了它十几年,它非但没有因之变得生长缓慢,反而更加坚强、茁壮。
这棵桃树和家门口的景致愈发美丽。它的主干比我们的腿脚还粗大,略带灰白,枝条树叶密集。阴翳蔽日,树下就成了乘凉的好去处。老人们躺在椅子上,从桃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总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凉意。到了夏夜,歇凉的人更多了,挥摇蒲扇,看天上的星,望皎洁的月光,和风吹在脸上,树影婆娑,正是让人在自己方便中说笑话的时候。那些年,那些回忆永远埋在心里。
面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很多东西都已经不在了!但是房子墙上的粉笔字还在,小时候爷爷教我写字,就是在墙上。慢慢地,我长大了,需要到外读高中。由于家里离学校远,我便住在学校。在我印象中,每次出远门时,爷爷都不会来送我。可是,当车驶向通往村外的那条大路,我回望着渐渐远去的村庄时,爷爷的身影总会在家门那棵桃树下。爷爷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目送我远去。而我的成绩也同样是村里出了名的,期期都领三好学生的奖状和奖品。我记得曾有一个月光皎洁的秋夜,站在池边的桃树下,接着月光看书。那时,天气已有了凉意,天空深蓝如洗,我独自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看月亮和银波,心里似乎升腾起了某种说不清的理想和愿望。
老房子旁边,长着一棵桃树。据说这棵树有年头了,是奶奶嫁给爷爷的时候就已经种下的了。这棵树没有松柏那样粗壮,没有白杨那样笔直,但叶子在一年四季里总是点染着碧绿,几乎看不到秋天萧条的景象。渐渐地,这棵桃树不知是否也追随着奶奶和爷爷的离去,叶子越来越少,拢在一起打着卷儿,它的皮开始一层层剥落,树枝也干硬了。远远地看到一棵树木,那些飘飘欲离枝头的叶片,你是否也感到丝丝的凉意?春绿秋黄,岁岁枯荣,落叶就像是人生,经历过稚嫩,丰盛,繁华,然后凋零,落叶落下的那一刹那,会有一段漫长的回忆,轻轻地飘荡在岁月。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想,这句话能很好的领悟它的奥妙之处。
走着,徘徊在风烛年残的老桃树旁,光滑的树干被岁月的苍穹刻出了一道道刀疤似的伤痕,腐朽的树枝见证了一路风雨,多少春夏秋冬的轮回,见证了成长的历程和时间的飞逝。它就这么久久的立着,再也不会发芽,再也不会结果了。现在,它以死去不知是白天还是夜里,也不知是天晴还是下雨,只有远方的风在呼啸着,风将它带走,去到一个美丽的世界……
作者简介:
陈凤婷,女,90后,就读于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以议论文和散文为题材,曾获得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广东省三等奖和获得校内征文比赛一等奖。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