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风紧月正圆,更深不得眠 686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风紧月正圆
更深不得眠
曦迈红烛淡
道得复自然
天堂地狱悲
乱象舞飞飞
芸芸众生事
心转境自随
叶落复春生
江河无逆行
人诚天不谬
天率人道同

残思依旧漫红尘,星斗扰乱夜夜心,独在异乡做异客,夜半梦醒以为真。人生犹若四季循环,从宸宇之辽阔到万物之精微,从“天地位焉”到“万物育焉”所归之处,皆自生命轮回使然。我们的生命看似卑微渺小纤纤若尘,其实美轮美奂伟岸无垠。我们往往将花开花落当作了一次生命过程,孰不知真正生命不是那朵凋零的小花,而是整个大树!一次次的生灭犹如谢花飞雪,人为之而悲秋伤春。几乎无人反思,花开花落,这仅仅是生命变幻旅程中的一次显象而已,并非全部的生命意义。悟达生命的价值所在,就是超越生命的本身,从而达观生命的永恒。因为一切生灭兴亡仅仅是现象之显,而永恒的本心就是宇宙。
人圣顶天而立地,与万性并行不悖,人与性之结合就是“人性”,虽说自古至今人类对“性”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但“人性”之本又是什么?众所周知,孔孟之道崇尚性善说,法家代表崇尚性“恶”说,但两者都强调其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六祖慧能大师悟道曰:“不思善,不思恶,”即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所以透古通今对于性之理解不过三种学说即性善、性恶、性之无善无恶。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而《道德经》将“性”称之为“道”。《易经》将“性”称之“无极”。到底“性”是什么,其实哲学、科学、宗教从无定论,从而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极度混乱!《道德经》二十五章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百川归海者,大漠云烟者,万里沃野者,云吞云卷者,风起花落者,非人力人思之所及矣。
夜色阑珊之时,人思沉浮万境,天地素其位,故万物育其子,大千世界之精微奥妙,日月星辰之变化有序,四季昼夜之阴阳寒暑之推进,无不为道之大用。 老子《道德经》中提出“无为”之说,对于自然现象或对于社会现象把握其规律,顺从其本性,无为而为则无不为,因物之性而回归万物之自然状态,也即回归大道,走向宇宙之本来面目。
人类文明历史中沉淀下的一切正能文化,都是精神文明深厚而引人开悟思想升华的文化!文以载道,大化天下,方为文化之本。一切传播宇宙道理的文字符号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灵魂沟通,通过其内含道理法则与价值取向引导人类走向正确方向,这就是文化的软力量所在。思想灵魂方向正确,自然引导我们修正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修行。每一个生命的脱胎换骨的改造,必须要从思想改造做起。而改造思想灵魂的重任就落在文化身上,这就是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历史使命。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2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