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拙中见雅 畅达清新——访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孙洪林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拙中见雅 畅达清新
——访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孙洪林先生
广袤无垠,沃野千里的东北平原,赋予了他棱角分明的脸膛、高挑的身材。那笔挺的西装、炯炯有神的一双慧眼,增添了他曾作为一名公安干警特有的气度;那学者的气质、沉稳的谈吐,增添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家特有的神采。
那么,这个他是谁呢?他就是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孙洪林先生。
与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孙洪林先生
其人其书
诗人说,生命是条裸露的河。涨水的时候,它轰轰訇訇,浊浪洪峰,滚滚而过,如果你敢去拥抱一座浪峰,那么这河水将击碎暗礁,穿过漩涡,生命将在这个世界上显得辉宏而壮观。如果你稍有彷徨,稍露胆怯,等到水落旷野,你得到的只是沉重的荒芜。
然而,我笔下的主人公-----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孙洪林先生就是一个敢于拥抱浪峰的人。
是的,自从孙洪林先生穿上那庄严的警服的时候开始,他就始终牢记人民警察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自从他头顶嵌有国徽的大盖帽、肩扛盾牌的时候开始,他就始终带着宽阔的胸怀、满腔的热忱,在人民警察这一神圣的职位上默默地耕耘着,直到今年3月退休……
多年来,孙洪林先生在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从未放弃他手中这支毛笔,从未忘记他自幼就酷爱和苦苦追寻的书法艺术。
这里我想说的是,多年的人民警察生涯,使孙洪林先生骨子里有了一种刚毅、果断、雄健、有条不紊,并且又闻风而动、雷厉风行的气度与作风。
是的,当这种气度和作风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他的书法艺术作品中的时候,便使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有了一种阳刚、劲健、壮阔的美感,有了一种大海扬波般的亢昂之美。
正因为孙洪林先生的书法作品有了这种阳刚之美、劲健之美、壮阔之美、亢昂之美,带之而来的就是一种震撼人心灵、荡涤人心灵的魅力。
孙洪林先生的书法,在笔法技巧和手段的表达上我认为都是非常不错的。作为一名曾经的人民警察,在多年的警察生涯中耳濡目染,他能够自觉地、灵活地、辩证地理解某一事物的战略地位和处理好如何在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打好每一仗。正因为这样,一旦他拿起笔,挥毫运翰,他就能够始终自觉地将“战略方针”与“打好战术”的辩证关系,恰到好处地应用于书法之中。
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注意到,在书法创作中,孙洪林先生本能地知道,应当首先如何立足一定的高度,从章法到结体,处理好书法的轻重张弛、置陈布势,如何让书法的点画穿插避让、迂回舒展。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孙洪林先生书法的每一个点画,都极为有情有味、活灵活现,大有一种气势不凡、威风凛凛、虎虎生风的气派。
走近洪林
依我之见,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给人以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美的回味。而这种美,反应在现实生活中,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魅力”,进而陶冶人们的情操,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良好的养分,给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而孙洪林先生的书法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有着这样的养分和魅力。
是的,就是他,2020年9月下旬的一天,在吉林省弘华书画研究院、《青波访谈》栏目组与北京大学兰亭书画研究院、刘炳森艺术研究会、吉林省老研会等诸多单位共同举办的《迎国庆71华诞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中,获得了金奖;
就是他,2020年12月26日,在吉林省弘华书画研究院、《青波访谈》栏目组与北京大学兰亭书画研究院、中国刘炳森艺术研究会、吉林省老研会等诸多单位共同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7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上,获得了特别金奖。
就是他,2021年12月24日,在吉林省弘华书画院与北京大学兰亭书画研究院、刘炳森艺术研究会、吉林省老研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8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上,再次获得了特别金奖的荣誉称号。
于是,我走近了他。他语不惊人、谈吐舒缓、谦虚谨慎、幽默诙谐、坦荡质朴、为人正直。
于是,我采访了他。于是,他成为了我笔下的主人公。
相见恨晚
我与洪林先生相识于3年前的那个初秋时节。我和我的团队正在策划组织两次大型活动,地点都是在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长春,主题是《庆祝共和国70华诞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等。
就在联展准备阶段的一天上午,有一位温文尔雅、谈吐沉稳、身材高挑、稳重谦和、性格直率的先生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当时映入我眼帘的还有几幅大气磅礴、舒张有度、布局严整、纵横挥洒的精美书法作品,其内容有毛泽东诗词和唐诗宋词等内容。
我与这个差不多同龄人的洪林先生简短地交流了几句,与此同时,一份关于他的简历,也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坦率地说,当时的我就感觉与洪琳先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
那时,孙洪林先生是一位在职的公安干警,工作在长春市公安局,业余时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从事书法创作。
从我本意上讲,很想与孙先生对对话,请他谈谈这些年苦苦追寻的书法艺术和感悟,对其做个采访。然而,每当这时,洪林先生总会对我谦虚地说:“我仍在学习中,很多方面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刻苦努力,需要向名家、大家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更需要拓展视野,拜师学艺、博采众长”!
一晃一年多过去了,我有一种一无所获的感觉。但我始终记得也特别相信这样一句话“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不吗,去年底和今年初,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如愿以偿
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2021年12月22日,还是在省城长春市中心的位置,还是在我多次举办活动的那个艺术馆,我们协同北京大学兰亭书画研究院等诸多单位一道,举办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8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暨颁奖典礼》活动。
孙洪林先生获知消息后,认真构思、充分准备、精心创作,并经过多次修改,创作出了一套6尺对开、4条屏竖幅的李白诗《将进酒》。
面对这样一套布局严整、干枯浓润、错落有致,运笔随情意转、神态怡然,平淡中见俊美、朴素中见神采、端庄中显功力、凝重中显底蕴、更不失雅俗共赏的精美书法作品,我又一次对洪林先生产生了采访欲。
这次我的策略是,请包括洪林先生在内的5位都将成为我笔下主人公的书家,提前进入角色,也就是12月26日举行开幕式和颁奖典礼活动,12月24日预展之时,就将这几位全部请到现场,并进行笔会活动。
洪林先生来到了现场。虽然是预展,但人们也络绎不绝的向这里汇聚拢来。从小字到大字,从行书到草书,再到楷书,洪林先生如闲庭信步,气势贯通。尤其是他现场挥笔书写的多幅大字行草书,更是布局合理、张驰得体、轻重有度、形神兼备。
叙述到这里,我还注意到,孙洪林先生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吉林省戏协艺术家联谊会副会长、吉林省弘华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长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二道区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如前所述,数十年来,孙洪林先生在工作之余,独钟翰墨,执着如初。一方面他经常坚持临碑写帖,向古人学习,向名家、大家学习;另一方面博采众长,虚心向一些老艺术家学习,虚心向一些实力派书法家学习,虚心向周围优秀的书法艺术家学习。
在此基础上,他还针对相关的碑帖,以及一些大家、名家的精美作品,不断的学习、揣摩、观察和练习,认真对照找差距,努力在求神上下功夫,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
勤奋的耕耘和不懈的努力,使孙洪林先生的书法艺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坚信,在书法艺术上一直执着如初、孜孜以求、永不满足的孙洪林先生,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