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片海
曾平

我是在革命老区赣南长大的,长期呆在山区的我,总是对大海充满着神往。
曾经在媒体上注意到了福建的东山岛,有一些旅游团会去那里游玩,但是名气和那些热门的景点比还是有差距的。或许正因为名气不大,它才能躲过熙熙攘攘的喧闹,成了一方难得的清静之地;或许正因为少了一些游客的光顾,它才能不被浓重的商业气息侵袭,保留着最初的模样;或许正是因为不够商业,它的海才依然可以蓝的这么纯粹,这么清澈。
我们到达的当天傍晚就去了马銮湾。穿过一片松树林,脱掉凉鞋,迫不及待地行走在柔软的沙滩上,马銮湾的沙子真的是又细又软又白,这个湾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天然泳场,因为沙滩比较浅缓,所以这里的海浪不大,正适合游泳。极目远眺,海连天、天连海,在圈了安全线标志的范围内,有不少在海中戏浪的游客。海边的斜阳照着远处的楼房,对应来看,就像剪影一般美丽!天渐渐地暗了下来,马銮湾的热闹更加的升温,海鲜排档、烧烤档位更是热闹非凡,随着凉爽的海风,顺着啤酒干几杯,那是真的爽啊!第二天,我们光顾了南门湾。南门湾恐怕是整个东山岛最有名的地方。据闻电影《左耳》就是在南门湾拍摄的。这个湾比较窄,风高浪大,白花花的海浪打到岸边,总能激起游客的惊叹声!因为这里接近人口稠密地区,所以房子多,人流量亦多。海岸边层层叠叠的建了许多房子,不大的房子又涂成了或者白色的、或者淡蓝色的、或者粉红的色彩。其实,不管哪个海湾其海水都是碧蓝的、碧蓝的。
夏天的东山海,是让人一见倾心的蔚蓝海。夏季,是东山岛的旅游旺季。美味是游客追逐的目标之一。作为一个海滨小岛,海鲜大餐自然少不了。但东山岛上,可不止是海鲜大餐这么简单。从空中鸟瞰东山岛,你会发现小岛,被绿色点缀了大半。东山岛的林海,是绿到让人心旷神怡的林海。但这样的美景,离不开一个人的引领,他就是当年的县委书记谷文昌。
谷文昌是河南省人,他随解放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解放后,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留在福建东山工作。1958年春,县委向全县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全县党政军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掀起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现在这里建有“谷文昌干部学院”。
大海拥有的,不仅仅是一种色彩,它所拥有的是一种精神,是生命。不是说,最早的原始生命是出现在大海里吗!所以,我们面对的是大海的博大胸怀。傍晚,太阳渐渐西沉,在晚霞的映照下,泛着金色的浪花正荡漾着远处的小舟,在那里飘来荡去,那样的无忧无虑。我想,这暖色调的、多层次的、绚丽的晚霞,正是我希望的宁静。东山岛的海啊,我心中的海!
作者简介:曾平,笔名甄屏。供职于江西理工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现退休。社会兼职有赣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赣州客家联谊会理事。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及散文散见于《赣南日报》《今朝》《客家摇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