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蕾争妍第24期
1.对下联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2.自撰七字联1副,题目:梅/枫 分咏,不分前后,避题字。
一、 老师对句
1.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清词夕唱鹊桥仙。(李国梁)
梅/枫分咏
落花艳点佳人额;
流水远漂红叶诗。(李国梁)
李国梁联,詹志军书
2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孤山梅伴雪花飞。(陈金清)
(雪花飞为词牌名)
梅/枫分咏
风欺寒树花飞白;
霜染秋山叶绽红。(陈金清)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好书细品牡丹亭。(刘子荣)
枫/梅分咏
万山红染斜阳醉;
千树冷侵残雪香。(刘子荣)
4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深情泪洒雨花台。(谢复兴)
梅/枫分咏
冰挂悬崖犹竞秀;
叶随流水尽相思。(谢复兴)
李国梁、谢复兴联,陈金清书
5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小乔夜唱念奴娇。(徐肇敏)
枫/梅分咏
秋留红叶凄迷处;
春在琼枝烂漫间。(徐肇敏)

徐肇敏联书
二、 联友对句
6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远烟晓近杏花村。(曾齐禄)
梅/枫分咏
孤山诗思风兼雪;
野岸霜侵叶胜花。(曾齐禄)
7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朔风晓叩玉门关。(余秋兰)
梅/枫分咏
吴江红叶经霜艳;
庾岭寒英透雪香。(余秋兰)
8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清风晓送藕花香。(黄奕丽)
梅/枫分咏
幽怀香远琼花落;
清赏秋深霜叶飞。(黄奕丽)
黄奕丽联,罗春华书
9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长城石砌雁门关。(陈精)
梅/枫分咏
汜水秋光红叶染;
孤山腊月暗香流。(陈精)
10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熏风晓探岳阳楼。(许晓鸣)
梅/枫分咏
雪拥香魂惊鹤子;
风吹红叶入秋词。(许晓鸣)
11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鸿儒辞赋子云亭。(陈培泼)
霜染秋林一片红。(陈培泼)
12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熏风晚送杏园芳。(张秀妹)
梅/枫分咏
小诗题叶良缘起;
寒岭傲霜疏影斜。(张秀妹)
13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琼芳夜洒杏花楼。(林光淑)
梅/枫分咏
娇藏雪域春来笑;
丹蕴风林秋后飞。(林光淑)
14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丹崖日映七星湖。(林崇垣)
梅/枫分咏
红叶妆秋林尽染;
寒花映月影长留。(林崇垣)
15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轻烟夕散杏花天。(朱昌颜)
梅/枫分咏
红笺满径情如火;
疏影当窗梦亦馨。(朱昌颜)
朱昌颜联,吴松书
16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清风晚送竹枝歌。(孙德英)
梅/枫分咏
霜侵挺立浓香远;
叶落翻飞悦目红。(孙德英)
17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清风秋入桂花台。(马玉太)
枫/梅分咏
金风一阵飘秋叶;
玉树千枝绽腊花。(马玉太)
18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轻烟夜过凤凰台。(俞昌灿)
枫/梅分咏
千行小字藏红叶;
五瓣芳颜入雅诗。(俞昌灿)
19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闲翁秋约望江楼。(萧光峥)
枫/梅分咏
风亲红叶含深意;
雪恋疏香蕴素情。(萧光峥)
20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轻车晓过菊花村。(朱康元)
梅/枫分咏
凌寒争艳春先报;
飘远羞红画里铺。(朱康元)
21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悲笳夜绕雁门关。(魏祖新)
枫/梅分咏
御渠红叶相思瘦;
驿路冰姿寂寞香。(魏祖新)
22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小桥灯映丽江城。(林起茂)
梅/枫分咏
凌寒墙角数枝傲;
吐艳堤边几叶红。(林起茂)
李国梁、林起茂联,谢复兴书
23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银光夜泛广寒宫。(吴联泽)
梅/枫分咏
孤芳傲雪迎春早;
红叶传情喻意深。(吴联泽)
24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清霜夜撒洛阳桥。(邓衍森)
梅/枫分咏
霜叶嶺头红似火;
冬英苑里艳如春。(邓衍森)
25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寒霜晓冻七星谭。(余育承)
梅/枫分咏
几树金黄达秋意;
一枝红艳惹春风。(余育承)
26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轻风夜拂牡丹亭。(罗宜疆)
梅/枫分咏
西山黄鸟摇红叶;
东圃飞花送暗香。(罗宜疆)
27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轻歌夜醉霸王台。(郑朝荣)
枫/梅分咏
诗题红叶情烂漫;
雪蕴寒英品独高。(郑朝荣)
28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琼轩笔走浣花笺。(林生垚)
梅/枫分咏
傲骨冰心留气节;
红颜秋叶胜春花。(林生垚)
林生垚联,黄建香书
29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抚筝乐奏战台风。(陈爱香)
注:战台风古筝名曲
梅/枫分咏
迎风红叶千山景;
披雪寒英百态姿。(陈爱香)
30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狂风夜袭雁门关。(郑祥全)
梅/枫分咏
满山红叶秋来早;
一树白花春到迟。(郑祥全)
31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寒霜夜赴菊花台。(李接千)
梅/枫分咏
北岭寒花香白雪;
西堤红叶暖深秋。(李接千)
32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虚亭客话碧波风。(林丽)
枫/梅分咏
叶分五角红心似;
雪压空枝傲骨成。(林丽)
33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寒泉夜作凤池吟。(冯秀景)
梅/枫分咏
逸客闻香寻瘦影;
佳人题字寄芳心。(冯秀景)
冯秀景联,徐春华书
34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轻烟夜散柳丝亭。(陈士坛)
梅/枫分咏
守岁花清堪弄笛;
傲霜叶艳好题诗。(陈士坛)
陈士坛联书
35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清宵月照藕花洲。(王丽萍)
梅/枫分咏
霜侵叶落临风舞;
骨傲枝横抱雪眠。(王丽萍)
王丽萍联,王祥浩书
36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斜阳夕照陇头梅。(林凤珣)
梅/枫分咏
曾凭春讯看花艳;
欲寄秋词待叶红。(林凤珣)
37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清宵月上柳梢头。(叶庆华)
梅/枫分咏
凌寒傲骨分三色;
挹秀红颜恋一秋。(叶庆华)
38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暖阳夕照柳林滩。(乐首二)
梅/枫分咏
香山向晚晴岚绕;
寒蕊迎曦瘦影斜。(乐首二)
39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香魂夜断灞陵桥。(雷恩莲)
梅/枫分咏
凌霜重叶红颜醉;
傲雪疏枝粉蕊芳。(雷恩莲)
李国梁、雷恩莲联,苏宏书
40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清辉晚照醉翁亭。(林还诚)
枫/梅分咏
霜叶缤纷题丽句;
絮花飘逸孕香魂。(林还诚)
41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清箫夜透凤凰城。(黄雪霞)
李国梁、黄雪霞联,罗朝东书
42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芳樽夜饮杏花村。(黄金生)
枫/梅分咏
一山红叶秋风染;
满树芳苞瑞雪妍。(黄金生)
三、联家联语
(一)李国梁
这期岀句:桃叶渡是名词,渡非动词。
初试分咏格,分咏两种不同类的景物。
现示我的联语: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清词夕唱鹊桥仙。(李国梁)
梅/枫(分咏格)
落花艳点佳人额;
流水远漂红叶诗。(李国梁)
(二)魏祖新
1 .赏读李国梁老师自对联
柔橹春摇桃叶渡;
清词夕唱鹊桥仙。
众所周知李老师的对联擅于化用典故,这次也不例外,我们先来看出句,“柔橹春摇桃叶渡”,就化用了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典故。据说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秦淮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都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称呼为桃叶渡了。“柔橹”一词不但新奇,而且读之便觉柔情似水,更何况是在那桃花烂漫的春天,在那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渡口,读此句,一幅唯美浪漫的画面便呈现于眼前。整句没有出现人,却处处有人的影子,是谁于碧水中轻轻摇橹?又是谁坐在画船上?他们穿着怎样的春衫?做什么?聊什么?见到了什么?细想开来,内容十分丰富。“桃叶渡”为渡口名,对句特别要注意“桃叶渡”这一专有名词,突破这一难点,其他的便迎刃而解。
再来看下联“清词夕唱鹊桥仙”,“鹊桥仙”为词牌名, 而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想必是秦少游的那首“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吧?这是一阙写“七夕”的词,描述了牛郎织女坚贞爱情,与上联王献之的典故遥相呼应。“桃叶渡”专有名词对“鹊桥仙”,不仅是词性相对,更妙的是都与爱情相关。上下联,浑然一体,毫无隔阂,妙哉妙哉!
2 .赏读李国梁老师“梅/枫”分咏联
落花艳点佳人额;
流水远漂红叶诗。
上联“落花艳点佳人额”化用了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很巧妙地把梅带出来。“艳”字用得妙,一个“艳”字,不仅体现了梅花色彩之艳丽,还让人想到寿阳公主的绝代风姿。端庄美丽的公主,额上一朵娇艳的梅花呼之欲出,轻轻的一个“点”字,使我们的目光都聚焦在这朵梅花妆上。
附典故:据《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于是,皇后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边,观察了好长时间。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都想效仿,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梅花妆”。
“流水远漂红叶诗”,一看就知道是“红叶题诗”的典。讲的是中唐诗人顾况在洛阳,闲暇时与三两诗友在上阳宫宫廷苑囿内游玩。看到流水从宫墙内飘来一片红叶,上面写有一首诗。顾况第二天走到流水的上游,也题了一首诗在叶上,让它顺着水流入宫墙内。没想到后来竟成就了一段良缘。
这联用“红叶题诗”的典故来表现枫叶,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下联,“流水远漂红叶诗”,每个词组结果均与上联吻合。难的是,用典故来分咏“梅/枫”,有内涵又不失美感,唯有大家才能做到踏雪无痕,赞!
(三)耕云评联
1.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孤山梅伴雪花飞。(陈金清)
(雪花飞为词牌名)
耕云浅评:传东晋王献之为接送爱妾桃叶,常至渡口迎送并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歌意,“渡”亦可当动词。此下联用典、入词牌名如盐入水而无痕,妙在意贯词连,一气呵成。微觉应对构思与上联存在时差,个见供参考。
2.
柔橹春摇桃叶渡;(李国梁)
深情泪洒雨花台。(谢复兴)
耕云浅评:对句合上联言景下联遣意之手法,(后人)乘船以祭雨花台先烈之哀思诚然也。
3.
梅/枫分咏
红笺满径情如火;
疏影当窗梦亦馨。(朱昌颜)
耕云浅评:此上联化用“红叶题诗”之典,妙言落满幽径之片片红(枫)叶如张张注满情思之“红笺”,尤以未三言“情如火”而情感至贞。作者此构贵在道前人未道之声,且全联意纵而情逸,堪称佳作。
4.
梅/枫分咏
霜侵叶落临风舞;
骨傲枝横抱雪眠。(王丽萍)
耕云浅评:此联情性可读,尤喜下联“骨傲枝横抱雪眠”,其“眠”字一扫众多言梅之熟拟而别开生面,为读者留下诸多想象之空间,其味无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