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周弼诗里的“赤蹄”是什么?(续三)
诗友东园闻笛问:请教钟老师,这首诗里,“赤蹄”的“赤”,是指马蹄的“裸”还是“热”?
钟振振答:
汉·班固《汉书》卷九七下《外戚传》下曰:“武(按,掖庭狱丞籍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
唐·颜师古《注》:“邓展曰:‘赫’音‘兄弟阋墙’之‘阋’。应劭曰:‘赫蹄’,薄小纸也。晋灼曰:今谓薄小物为‘阋蹄’。”
清·周寿昌《汉书注校补》卷五五《外戚传》下曰:“赫蹄书:据此,西汉时已有纸,可作书矣。‘赫’状其色赤。‘蹄’状其式小。”
清·沈钦韩《汉书疏证》卷三五《外戚传》曰:“赫蹄书:《玉篇》:【巾䦧】㡗,赤纸也。”
自唐至清,学者所注分歧不一。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赤蹄”一词,语源即《汉书·外戚传》中的“赫蹄”。
“赫蹄”一词,迟至宋代,才开始为文人学士所广泛使用。上期“答疑”,已举杨亿、胡宿、宋祁、刘弇、范浚、周必大、杨万里等七人的十条书证,今天继续往下举:
(11)杨万里《诚斋集》卷一〇八《尺牍·答广西张经略》曰:“破白京削之诺,极知践言,必不侵为者。亦遵纸尾赫蹄之嘱,不敢漏师于多鱼也。”其大意是对友人广西经略使张某说:您答应我为某人提出的请求,许诺做他升为京官的第一举荐人,我知道您说到做到,一定不会食言。我也会遵照您来信末尾所附纸片的叮嘱,不敢泄露这一秘密。
(12)洪咨夔《平斋文集》卷一一《杂文·两汉诏令总论》曰:“书有策书、玺书、手书、权书、赫蹄书。”盖谓“赫蹄书”是汉代皇帝诏令的一种。
(13)郑清之《安晚堂集》卷一〇《诗别可斋陈制置移镇吴门》曰:“恭惟上明圣,宵旰亲政初。朝有经济儒,野无薄笨车。我独何因缘,滥持钧与枢。妄意在人物,搜罗到岩墟。穆之百函至,酬答疲卷舒。虽云得梗概,讵必相贤愚。君时蔼廉誉,一再登除书。公牍耻私谢,直语非贡谀。尚无赫蹄笺,而况双鲤鱼。”其大意是说:我当宰相的时候,您一再升官,与我却只有公文往来,不曾私信表示感谢,对我阿谀奉承。
(14)魏了翁《鹤山全集》卷四《六月十四日后殿侍立新永康太守成嘉甫朝辞奏事词气恳恻上为嘉纳尝随笔纪其事今乡人祖帐分韵得西字遂书以贈行》诗曰:“严精伐鼓趋晨鸡,龙媒戒仗喑无嘶。宰臣奏事左墄降,史臣曳履东阶跻。永康太守臣申之,上殿音吐干虹蜺。曰臣前领大农簿,试郡得请今当西。鞑人求通反其使,金人匿壯招吾携。勿言残金继前好,将贰鞑靼揺青齐。时将有反事有间,玩岁愒日忧噬脐。皇帝瞿然曰是是,伸颐颔首天听低。贴黄更请磔叛将,褒恤死事不可稽。陛下亦闻西事否,昔号险阻今多蹊。散关皂郊已平地,白环黄牛犹溃堤。分台列阃越秦视,体统涣散人情睽。上云私意误大事,谆谆切切重提撕。申之又言故臣丙,昔尝有德于坤倪。上顾指臣曰安丙,申之顿首如含凄。纷纷交情异生死,独此推本祛群迷。臣时张拱立帝旁,螭头恨无千赫蹄。”其大意是说:您在朝堂上大发忠言谠论,当时我正张臂拱手站在皇上身边,只恨手头没有千张纸片,不能将您的言辞详尽地记录下来。
(15)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一六《宋名人真迹·范正献奏议帖九》曰:“右元祐太史内翰龙图阁学士范正献公祖禹字惇夫奏议帖真迹二卷。其书皆当时副墨。……书率用赫蹄具草,且多废楮,又有以见前辈质俭清素之实。”其大意是说:自己所收藏的北宋名臣范祖禹的奏议稿副本,大抵是用废纸片起草的,可见前辈的清廉节俭。
(16)又《玉楮集》卷四《山中奉寄通判杨宗博》诗二首其二曰:“步壑斗堪摘,登楼云与齐。未应随日涉,犹欠乐天题。旧览开青眼,新编写赫蹄。便须联和轴,寄我小山西。”所谓“新编写赫蹄”,即自言其新作之诗书写在纸上。
(17)又卷六《比闻赵季茂奉板舆行春甚乐予跃然效之是日乃值大风雨昏后倦归则素月流天仍复晴矣自此连日春色尤浓杏已过雨红英满地怅然有作因寄》诗曰:“却从名园游,款户访故知。蔬甲拆青嫩,池光摇碧漪。桑颠宿鸡鸣,柳畔新莺啼。主人相顾笑,谓此亦足栖。曾留长者辙,更著名人题。庐山三万峰,一碧天与齐。千古真面目,庶几今见之。遂开成趣轩,夕宴陈尊彝。庖鲭诧雕俎,幻火后眩奇。沙苑出细肋,好音来赫蹄。纸尾有醉字,恍如写乌丝。意者天机全,落笔惊倾欹。”其大意是说:我到一位老朋友的私家园林去拜访,主人自豪地说,这里有前辈名流来过,还有名人题过诗呢。在设宴款待我后,又拿出自己收藏的名人书法来让我观赏。“沙苑出细肋”,宋时同州沙苑监(养马场,在今陕西大荔一带)出细肋羊,肉质鲜美。“沙苑”二句,用的是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里记载的一个典故:苏轼的字写得好,有个熟人韩宗儒,是位“吃货”,经常给苏轼写信,收到回信便拿去向苏轼的“粉丝”换羊肉吃。“好音来赫蹄”云云,似指作者拜访的这位老朋友,向作者展示了自己所收藏的苏轼手札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