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的日子里
文/曹建文
前些日子,同在旭光中学打工的老朋友史景阳来家里坐客,我呢,当然是热情款待,边吃边聊中叙说了我们在旭光中学工作时的一些趣事,虽然十多年过去了,但有些事仍然像昨天发生的那样清晰可见,我们都很留恋那段美好的时光。
一
2005年春天,我在报纸上看到旭光中学招聘宿舍管理员的信息,因为符合招聘条件,所以电话联系时对方爽快答应有时间过来看看。
我对旭光中学是有所了解的,初中同学唐淑娟就在那儿负责采购工作 ,曾经在兴合市场我的门市买过饮料,旭光中学的创办者是她的二姐和二姐夫,1992年9月1日,旭光中学正式开学,开民办学校之先河,学校是租用的原南大郭小学的房子,经过几年的发展,1997年旭光中学在邢台西郊小陈村建起了新校区,有办公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等一应俱全,建成了高标准花园式学校,总投资达到3800余万元。
我去旭光中学打工的时候,正是旭光中学发展的黄金期,处于上升期。去报到那天,我坐了17路公交车直接到了旭光中学门口,在办公室里见到了负责招工的刘先生,办好入职手续后,他将我交给生活部的张建军主任,让他安排我的工作。
见到张主任就觉得面熟,问过之后才得知他也曾在兴合市场开过门市,我们见过面但没说过话。张主任领着我来到宿舍楼三层,找到管理员史景阳,嘱咐他带带我尽快熟悉工作,能早日独立工作。史先生痛快的答应了。
二
宿舍管理员史景阳当时54岁,中等身材穿着得体,人很干练,我当时40岁,他比我大10多岁,从此他就向老大哥一样在工作上生活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他手把手教我指导我,使我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宿舍管理员的工作主要是打扫一个楼层的卫生和学生回到宿舍休息时的管理工作。
过了5、6天,负责五层的管理员小王回家不干了,张主任便让我接替他负责五层的管理工作,我把行李从三楼的宿舍搬到了五楼,从此我开始了独立工作。
每天早晨6点30分,便督促学生们起床上早读,学生们离开后我便开始打扫卫生。中午12点学生们回到宿舍休息,1点30分上课,学生们走后再打扫一遍卫生,晚上10点上完晚自习的学生们回到宿舍休息,只要他们不打闹,就算宿管员完成了任务。
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正是我们清闲的时候,作小生意时忙忙碌碌,现在清闲了,倒觉得无聊闷的慌,来的时候带了两本书,现在坐下来也看不进去,一时间便打了退堂鼓想回去,转念一想不行啊回去也没有合适的工作,安下心来干吧,孩子上初中,不挣钱怎么能行?
闲着无聊时就找别的楼层管理员聊天,后来听说学校有图书室,我便经常到那里借阅图书,寂寞的心情好了许多,史景阳来这里工作一年多了,人缘挺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很熟悉,他经常带着我到处转转,偶尔到路边的小饭店吃一顿喝两杯,小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最惬意的时候是每天晚饭后,乘着落日的余晖在学校的游泳池边散步,游泳池一夏天也没有启用,我们边走边聊很开心,他经常聊聊经商的经历和各地特色小吃,他还有一个绝活会炒菜做饭,他原是电厂的职工,后来辞职下海经商了,闯荡了10多年,曾经风光过也曾落寞过,经商得不到妻子的理解离了婚,现在独身一人自得其乐。我也聊聊我的经历,同病相怜,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有一天晚上下雨了,吃完饭不能出去转转,肚子涨的难受,只好在楼道里走来走去,偶尔停下来看看窗外的风景,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
三
男生宿舍楼一共有5层,1层住的是小学生,管理员老张是一位退休教师家就在附近村里,自从娶了后老伴就和子女闹不和,这不,他就出来打工,一来有点事干,二来减少家庭矛盾,征得张主任的同意他让老伴一块干,两个人挣一个人的工资,就这样两口子在这里安心工作尽职尽责。
2楼宿舍管理员姓蒋,同生活部张主任在中兴武院做过武术教练,他和张主任同住在2楼宿管员的宿舍里,他身体很好人也勤快,干活总是冲在前面。2层3层住的是初中生,4层5层住的是高中生。
3楼宿管员是史景阳史先生,每天早晨6点钟给水塔上水,上满了还记得拉闸停水,这是个操心的活,虽然他才50多岁却得了高血压,每天两粒降压片,上午下午打扫完卫生后他还得再睡一会儿,到了吃饭点他会在3楼大声喊我,开饭喽!通常我们会做伴去打饭,回到宿舍一块吃,就这样朝夕相处了大半年,我们结成了莫逆之交的好朋友,一直延续到现在。
4楼宿舍管理员是宁师傅,他是一位下岗职工,他来旭光中学时是学校专门招聘的一批下岗职工,政府对下岗职工工资有所补助,闲暇的时候我会到4楼找宁师傅聊聊天解解闷儿。在几个宿管员中我最年轻,也就我不安心于此,老想着回到市区工作,能照顾家里,在旭光中学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妻子老是埋怨我只顾自己不顾家里。
半年的时光一晃便过去了,到了学生放假的时候了,张主任征求我的意见,你愿意干就留下,不愿意干可以离开,当即我表示了想离开的意愿,他很理解为我办理了离职手续,就这样随着放假的学生一道回到了邢台市区,又开始了新的打工生活。
旭光中学发展的几年间,邢台民办学校英华中学、金华中学、树人中学也都蓬勃发展起来,重点中学邢台一中、二中、五中的扩建扩招,大大挤压了民办中学的生存空间,两年后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旭光中学成了牺牲品,虽然它倒下了,但是它在邢台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我和史景阳先生共同在那里度过一段打工岁月,那段时光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作者简介:曹建文,1966年出生于信都区曹演庄社区。1982年邢台五中毕业,1987年邢台彩色印刷厂工作,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进修,1996年-1997年邢台日报,2002-2003年邢台广播电视报,在邢台日报、牛城晚报、邢台广播电视报发表作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