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五】
樵仙居品茶聊文学
文‖ 毋东汉
(五)营养与品相
一切食材食物必须有营养,饭菜馍汤、肉鱼蛋奶、米面豆薯及瓜果等,给人类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但是,“货卖一张皮”,各种食物的品相:色形味香的俱备利于促销,增进食欲。
例如水蜜桃,颜色艳红,形似红心,味甜如蜜,香气醉人。品相上等。它含糖量不算低,包括果糖、葡萄糖,还有有机酸。农谚就有“桃饱杏伤人”之说,桃的功能是缓解饥饿感,解酒,润肠通便防便秘,增强体质补气血。人们是冲着水蜜桃的营养来桃园的,但釆摘时总是拣色艳、个儿大、形美、好闻,咬一口味甜的过秤、付钱。
一首诗、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部戏剧或影视作品也一样。既要营养好,也要品相好。毛主席说:“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拿食物作比,文艺作品“团结、教育”人民和“打击、消灭”敌人的作用就是作品营养成分。没有这样的营养成分,品相(词藻华丽、结构巧妙、悬念突兀等)再好也是无意义的。当然,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的“敌人”,应该理解为困难、阻碍和凶险。
以元代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为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整体来看,天净沙是个词牌,词牌相当于曲谱。这首词前三行十八个字写了九样儿景物,很整齐,都押韵。第四行写夕阳西沉。最后一行是作者写自己身在天涯,不能回乡,发出愁断肠的哀叹。再看看节奏,前三行每行都是六言、三顿,末字押“发花辙”韵,很有音乐感。第四句舒缓语气,最后一句点明主题。整首词的画面感特强:
枯藤缠绕在衰老的树上,
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
踱过河水上架设的小桥,
桥头幸好有人家住居。
古老的小道上西风劲吹,
我的马饥饿显瘦更疲惫。
夕阳西沉表明天色将晚,
远在天涯愁肠断唯叹息!
看,译成白话多么啰嗦?可见马致远用词遣句多么精练!这就是它的品相。短短五行,写出了诗中有画的《秋思》图。至于营养,写的是秋思,深秋时沦落天涯、思念故乡的哀愁心境。衰败凄凉的景致和作者的心情天一合一。欲哭无泪的景况,折射出作者对家乡的酷爱,流落天涯思归的哀愁。激发读者热爱故乡之深情。
再看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睛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的词牌是:沁园春,整首严格按词牌填词。毛主席1936年东渡黄河看地形时恰逢雪后,站在陝西清涧县高杰村高家坬塬畔,东望秦晋高原,纵横沟壑,犹如人类的大脑沟回;黄河露出一角,已结冰,雪景壮丽。受原型启发,回到高杰村窑洞,毛主席在小炕桌上写下了《沁园春.雪》。开头描写北方雪景,历代英雄都为江山的壮丽倾倒献爱。接着评议历史英雄,他们治国理政都不能使人民得到福祉。估算真正的风流人物,还数当今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1945年赴重庆谈判时,柳亚子先生索句,毛主席书赠柳亚子,这首词后来在《新民报》发表。这首词的“品相”是严格按照格律填词,气势磅礴,意象雄伟,评价英雄雄视千古,雪景画面壮丽,描述格调高雅。不仅读诵时使人热血沸腾,写在纸上也不低于岳飞的《滿江红》“壮怀激烈”般鼓舞人。这首词像鼓舞斗志的进军号、领路的旗帜,又像爆炸在敌群营垒的重型炸弹。无产阶级战士读了这首词,犹如健脑、补钙、壮筋骨,犹如清心、明目、补气血。这就是这首词的丰富营养。
当时,蒋介石很害怕这首词,如临大敌,忙调兵遣将阻击,纠集一帮反动文人都来填写“沁园春”,一定要压倒毛泽东的“雪”。结果以失败告终。因为反动文人们没有毛主席胸怀人民的胸襟,更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格局,也没有秦晋高原壮丽雪景的原型启发。即使他们学识渊博也无济于事。我读过他们写的“沁园春”,也都符合格律,词语比较考究,思想内容反动,措辞粗野,嚎骂放肆。缺乏艺术感染力,品相很差。竭尽辱骂污蔑之能亊,没有激励人民团结战斗的功用,缺乏鼓舞人心的营养。
毛主席诗词,除了给杨开慧写的几首中的“我”专指他本人以外,其余诗词中的“我”基本上都是大“我”,泛指红军战士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他的无私不仅体现在言行业绩、理论著作,也表现在他的诗词中的第一人称。他的诗词是引导革命的旗帜,是投向敌人的炸弹。这种格局和气魄,常人难以效仿,反动文人们更不靠谱。
营养丰富指思想内容,品相诱人指艺术特色。这是我们对文艺作品的最起码要求。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紧跟。我的理解肤浅,仅供大家参考。喝茶喝茶,趁热。明天,咱谝《滑板车与风火轮》。
2022-12-23-于樵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