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29周年创作
寻路
--寻革命前辈走过的路
作者/摄影/超哥(张志超)
朗诵/月娥
单位组织
参观毛主席故居
圆了我
多年来的一个梦
到毛主席的故乡
表达我对毛主席的
崇仰之情------
毛主席故居
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
坐南朝北
黄土灰瓦
背靠青山
树木环绕
既优雅惬意
又庄严肃穆
1983 年 6 月 27 日
邓小平题写了
“毛泽东同志故居”的
匾额
故居平面呈“凹”字形
总建筑面积
472.92平方米
为江南典型农舍
共有 18 间房屋
东边的 13 间青瓦房是
毛泽东家
西边的 4 间茅屋
为邻居家
中间堂屋两家共用
卧室、厨房、农具室
牛栏、猪栏、碾房
柴房、谷仓等
还陈列了许多展品
都是原物
包括床、书桌、板凳
衣柜、水缸、碗柜
石磨、水车等
毛主席童年的生活场景
历历在目
还看到了许多
跟毛主席相关的旧址
“南岸私塾”
毛泽东少年读书地方
年仅8岁的毛泽东
跟随邹春培师父学
《三字经》、《百家姓》
《论语》、《诗经》、《孟子》
等儒家经典
接受了三年的启蒙教育
由于刻苦攻读
深受古代文化的熏陶
再现了
毛主席少年时的
学习经历
在瞻仰完故居之后
登上一座象鼻山
便是毛主席父母的
墓葬。
毛泽东的父亲名叫
毛贻昌字顺生
生于 1870 年 10 月 15 日
卒于 1920 年 1 月 23 日
毛泽东的母亲名叫
文素勤也称“文七妹”
生于 1867 年 2 月 12 日
卒于 1919 年 10 月 5 日
终身信佛
1959 年 6 月 26 日清晨
毛主席回乡后的
第一个早晨
就登上象鼻山
为父母亲扫墓
他拿起一把松枝
放在坟头上
鞠了三个躬说道:
“前人辛苦后人享福”
此时有人问毛主席
要不要把坟修葺一下
他说:
“不要了
只要把洞补起来
就行了。”
1910 年毛泽东离开韶山
前往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
读书时
改写日本僧人月性的
一首诗留给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在毛泽东铜像广场
我们献花篮、三鞠躬
绕铜像一周
在毛家饭店
八十多岁的店主
汤瑞仁老人
我们这些
“毛主席的客人”
在那张放大的
毛主席在她家的
经典老照片前
人们抢着同老人
合影
老人总是和蔼地应允
老照片中的毛主席
开心地笑着
年轻的汤瑞仁怀抱幼子
笑立一旁
其乐融融、温馨极了
我默默地
吟诵起毛主席
第一次回韶山
所作的那首七律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我一定要寻着
前辈们开创路
前进------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