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
庞进
“悟”是形声字,由“心”和“吾”构成,从右朝左念,就是“吾心”。这里的“心”,不是指人和其他高等动物腹腔内的主管血液循环的心脏,而是指人和其他高等动物肩脖之上或之前的脑袋。对人而言,脑袋最重要、最主要的部分,是颅腔里的神经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思维。人和人之外的包括其他高等动物在内的所有物种的区别,就在于人有“人的思维”,其他高等动物或许有思维,但绝对不会有“人的思维”。对人而言,思维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思考”“思索”“思想”等,简言之,就是一个字:思。那么,“吾心”即“悟”就是“吾思”,就是“我思”“我们思”。

由于人和人之外的包括其他高等动物在内的所有物种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吾思”即人有人之“悟”,其他物种没有人之“悟”,也不会有人之“悟”,故符合逻辑的推理便是:人之“悟”使人成为人,有了人之“悟”,才有了人类社会,没有了人之“悟”,就没有了人类社会。依这样的逻辑,甚至还可以推出“没有人之‘悟’,就没有世界”的观点,所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这当然是唯心论的说法了。唯物论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世界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然而,仔细想想,“没有人之‘悟’,就没有世界”的观点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现在的世界,是人感知到的世界,如果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人感知到的世界;如果人类灭绝了,按唯物论的观点,世界还存在,但这样的世界对灭绝了的人类而言,已没有意义,等于不存在。
《说文解字》释“悟”为“觉也,从心吾声”。“觉”的意思是“理解”“明白”“觉醒”。这“理解”“明白”“觉醒”的实质还是“思”,是“思”的过程和结果。哲学家傅佩荣先生将“意义”定义为“理解的可能性”,就是说,无论什么,只要能够被理解,它就有意义。由于“理解”的实质或者说同义词是“思”,那么,“意义”就可以定义为“思的可能性”,也即,无论什么,只要能够被“思”,它就会有意义。比如,一棵草,一朵花,一个人,一件事,谁“思”了它们,它们对谁就有意义;你没有“思”它们,它们对你就没有意义。
“觉”常常和“悟”连用,谓之“觉悟”,这“觉悟”,用人们的平常话来说,就是“想到了”“想开了”“想透彻了”。佛教把“想到了”“想开了”“想透彻了”的“觉悟者”称为“佛”。有“佛陀”“佛祖”之称的释迦牟尼,就是一位坐在恒河岸边一棵菩提树下“想开了”“想透彻了”的“觉悟者”。
释迦牟尼怎么就觉悟了?他想透彻了什么?对这样的发问,可简要地回答八个字:“缘起性空,无常无我”。进一步的解释是,释迦牟尼觉悟到,宇宙万物都是因缘和合、刹那生灭、化转不住的,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对此,我的思考是:释迦牟尼打通了“无限与有限”的界限,将“有限”置于“无限”之中,或者说是用“无限”关照“有限”。于是,再近、再大的“有限”,都被“无限”淹没,成为所谓的无常、无自性、非恒定的“空”。比如高山、大川、地球、太阳、银河……在一般人眼里,这些都是“巨无霸”式的存在,但如果将其与无始无终、无边无沿的宇宙相比,它们都不过是瞬间幻化的微尘,那么,人类社会的形形色色,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还值得看重、执着吗?对人类社会的形形色色,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看重、不执着,就是“无我”。
上述认知,让一般人认识到、觉悟到,好像不难,然而,我们不能觉悟到“万法皆空”,人类不过是因缘和合、刹那生灭、梦幻泡影般的微尘,我们就不吃不喝不生活了——释迦牟尼自己还有吃有喝、收徒传法地活到八十岁呢。看来,只能将“缘起性空,无常无我”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认知、一种境界,一种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时的价值观照。在寻常实践中,还得“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遵照“尊爱利和”,即“尊天尊人尊己,爱天爱人爱己,利天利人利己,和天和人和己”的原则,把能做的、该做的事做好,把短暂的人生过活好。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