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铸就了我的灵魂
文/杨兆修
转眼间,母亲去世已经二十多年,长久的日子里,我时常会想起她,她那慈祥的面容还是时常浮现在我的脑际。
母亲的身世很可怜,小时候,因为家里的顶梁柱刘氏外公的不幸遇难,外婆只得带着她出姓到小马坑章家,在章氏外公家,外婆又生了一个舅舅,这本来应该是幸福的事。然而好景不长,没有过上几年的好日子的母亲,又遭遇了不幸,“屋漏又逢连夜雨,天亮又见马牙霜”。这是我们这里的方言,有祸不单行的意思,而这句话用来形容母亲正合适不过了,真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章氏外公又不幸去世了。原来生活本就艰难的外婆,这下又失去了家里的支撑。拖着两个孩子的外婆,为了生活,只好出姓改嫁在归顺(民主)。但是,在这里碰到这个外公是一个心胸极为狭窄的人,每次看看到外婆照顾舅舅时,总是露出歹毒的眼神。还对外婆说:“我看你这样爱你的儿子,他死了后,你跟着他去吧!”外婆当时也不在意,以为这个外公只是说说而已,没多久,舅舅就被这个外公毒死了。伤心欲绝的外婆,没有了去处,后来便去投靠了自己的妹妹(我的姨外婆),直到去世。
在那时,母亲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特别是母亲的针线活做得比较好,为了生活,便去地主家做活,也是在这个时候,母亲认识了我的父亲。
母亲正是从外婆那里继承了外婆慈祥、温柔和善良的性格,因此,她对人特别好,凡是到我家的人,没有哪个不会不受到招待的。记得有一次,一个和尚到我家来化缘,家里生活本来就艰难,母亲还是把仅有的一点米,煮给了那位和尚吃了。和尚也许是为了感恩吧,后来再次到我家,把他带来的一瓶香油,硬是要给我家,母亲一再拒绝,无奈在和尚的再三要求下,盛情难却,只得收下。正是因为母亲的善良,对人的好,相识的人没有不说她的好的。
在儿时(六七十年代),我跟随母亲去她的外家(母亲的小叔家),一路上,无论是经过任何一个村庄,都会有人请她去做客,请她去休息,甚至还安排晌午给我们吃。要知道,那个时候,正是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时候,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的生活特别艰难,每一家都不容易。这也许正是母亲对他们的善意招待的回赠吧。当然,我也跟着粘了光,所以,母亲每次外出时,总是缠着母亲,要跟着去。
有一次,不懂事的我却让母亲伤心了,至今回忆起来还是很后悔的一件事。那是一次我跟随母亲到我的小外公(母亲的小叔)家,我的那些老表们,看到我喊他们的外公外婆时,可不高兴了,大声对我嚷嚷道:“不允许你喊,他们是我们的外公外婆,不是你的外公外婆。”回家后,不知事的我,竟然把这事告诉了我的母亲,当时她只是静静的说了一声:“不喊就不喊了呗!”那夜我听到屋外传来啜泣声,感到有点害怕,我变轻声呼唤我的母亲,她没有答应,我悄悄的起床一看,母亲没有在床上睡觉。她到底去哪里了呢?我小心翼翼的打开门,却发现在门外哭泣的是母亲。我便走过去安慰母亲,叫她不要伤心难过了,不是还有我们姊妹几个吗!母亲说:“孩子,要是你的外公外婆还在的话,也不会让你们受委屈的啊,可是他们去世了,才让你们受委屈了。”“妈妈,没事的,你不要伤心了,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母亲在我的劝说下,终于不哭了,回到家里睡觉了。那时的我好伤心、好后悔,后悔不该跟母亲说那件事,那夜,我失眠了。
母亲,什么事都是自己一人扛着,正因为母亲的善良,却遭到一次一次的羞辱,记得有一次我家的邻居,她家喂的猪死了。她硬说是我的母亲咒死的,还把猪头猪脚丢在我家的门前,我的母亲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默默的承受着,那夜,她又独自一人在房背后痛哭了一夜。
听说母亲原来是外婆最想的,由于有一次她帮外婆洗麻线,她洗好后放在门前晾晒,却被一个不要脸的女人偷了,从那以后,母亲便失去了外婆的信任。虽然是这样,毕竟是母女,有一次外婆因为生病,又找不到人给母亲送信,外婆便把她最值钱的东西握在手里,等待我的母亲。可是,当我的母亲赶到时,外婆早已停止了呼吸,手里的东西也早已被人弄走,只留下一只空空的、未合拢的手。留下死不瞑目的眼神,母亲在亲戚的帮助下,安葬了外婆。
母亲虽然离开我二十多年了,但是,她的精神却传给了我,我在工作中,从来不敢怠慢。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一直在督促着我。工作三十多年来,我都是用一颗真正的爱心去关心我的学生,呵护我的学生,在工作中从来没有懈怠过,因为我爱我的母亲,也爱教师这个行业。更因为是母亲,铸就了我永不更改的灵魂!
作者简介:
杨兆修,男,汉族,生于一九六五年,贵州盘州市人。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笔名:暖心、一缕春风、乌都河畔的诗人等。六盘水市教育百名诗人之一;盘州市楹联诗词学会会员,盘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六盘水市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所写散文和诗词在省市刊物及其它书刊上发表。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