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路灯》
第三章 蹉跎年华(八)

从老家回来,一下火车,乃文他们就直奔大姐家,把从家里带来的一袋玉米面,几小袋黄豆、绿豆、红小豆、小米等杂粮,和玲妹及两个外甥一起送过去。素织很高兴,“带回来恁多东西,快把家里的粮食拿完了吧?”
乃文说:“多着呢!自从借地收回后,各家的自留地不仅没收,而且每人还多留了一分地。自留地都是水浇地,县城肥料又多,光那二亩自留地打的粮都够口粮了,生产队还分不少。方兄呢?”
素织说:“区里给他安排到城建了,他上班还没回来。”
他问:“给定多少工资?”
她说:“34.5 元。这就满意了,有个固定收入,一家人团聚,有口饭吃就行了,咱也没啥过高要求。”
素织要留他吃饭,他说离校一个月了,得赶快回学校看看。
乃文一进宿舍,几个先回来的同学高兴地说:“你可回来啦!”
班委宣传委员刘相坤说:“学院各系和班里全面夺权了,原来的班委会解散了,不算数了。我们班的'文革会’主任是侯一哲,现在叫侯东彪。”
乃文打心眼里高兴地说:“可解放了。我们是来上学的,不是来当官的。”
刘相坤说:“侯一哲真是猴派,现在改名东彪,领着一些红卫兵整天抄家、烧图书,批斗打骂领导、教授,我就看不惯。”
陈尚文:“这你就不懂了,这叫造反精神!上海工造司夺了市委、市政府的权,中央四大家和红司令还发贺电呢。文化革命就是要有这个冲劲,我们都没有,就侯东彪有,所以,主任非他莫属。”
白杰说:“趁现在停课,我们爬华山去吧!西岳华山,山高路险,名胜古迹、奇峰峻石,到处都是。在西安几年,不上华山看看,真乃枉在西京呆几年。”
乃文说:“华山是举国闻名的名胜景区,《智取华山》电影更使华山声名远播,是该攀爬一趟。不知路咋走?”
刘相坤:“我打听过了,咱们学院去爬华山的很多。西安东站有趟拉煤的火车,到孟源站必然停车加煤上水。孟源到华山40里。”
陈尚文:“说走就走,现在就走。”
白杰侠:“这趟车每天下午4点开,现在晚了。我们明天去,顺便买点吃的喝的带上,别饿着。”

西岳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县境,是道教胜地。华山以奇险著称,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有青柯坪、千尺幢、擦耳崖、苍龙岭、长空栈等景点。参天古松与险峰奇石相伴,巍巍壮观。景区周边有西岳庙、玉泉院、仙姑观等名胜,各处碑刻和神话传说颇多。
火车一开,煤灰飞扬,待下车时都变成煤黑子了。他们脚踏月光,走40里到华山脚下,又沿河边小道爬40里上到北峰。花岗岩山峰直插云雪。山顶有座几层楼高的天王宝殿,雕梁画栋、规模宏大。据说当年修建时,砖瓦是上山烧香拜仙的虔男善女一人一块措上去的。不少上山小道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还有乖首的梯子,两边两条铁索链,双手拽着铁链往上爬。他们途中逢俩小脚老太婆,手提着油壶,搜着铁链一步一步往上爬。
乃文问:“老大娘,这么大岁数了,上山干什么?”
一个说:“给儿媳许愿求子的。”
另一个说:“孙子明年考大学,求神灵保佑他顺利考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华山,为了许愿还愿,小脚老太婆、白发苍苍的老翁,络绎不绝的在崎岖的山道上攀登,让人感慨万千!

南天门处有一绝壁,壁上凿了许多洞,每洞插根大木头,木头上铺着木板,木板上方的崖石上打有带环的铁钉,环间声铁索相连,人们手抓铁索往前走。
走过几十米有个窑洞,洞里放着蒲团,蒲团后原先坐着个道士,凡是前来许愿的虔男善女,都要过去给老道士磕头,在其身后的油灯里添香油,几案上放供品。因破“四旧”,这里已人去室空。
香客们面对空座,深作揖、磕响头后,又掂着香油、供品返回。
洞口壁上谁写了首顺口溜:“手抓链,脚登桩,战战兢兢来烧香。道士去,室内光,万千香客心里伤!天眼眺,地眼望,神灵不会把此忘!”

南天门对面的山顶上有一个铁铸的亭,叫“下棋亭”。
传说:当年十地袖与赵匡胤在亭内下棋,二者约定,土地爷赢了,要把华山卖他,但有一条:是树不卖,即只卖土石山。赵匡胤听成柿树不卖,即除柿树外全卖他。
土地爷说:“是树不卖,不是光柿树不卖。”赵匡胤不愿意,二人发生争执。
土地爷知道他是真龙天子,最后就把整个华山全卖给他了。南天门到“下棋亭”,要手拉铁链往下十多个台阶,再换横向链子,把脚蹬在绝壁上连弹几下,翻到对面台上,这叫“鹞子翻身”。然后,再抓链拾阶而上,直至“下棋亭”。
鹞子翻身处,是巉崖绝壁,下是无底深壑,看着就头晕、眼黑、腿哆嗦、吓死人,谁还敢翻身过去?他们探头看后返回。在下山的路上,他们四人一直讨论这个问题:“下棋亭”是怎么用铁铸成的?哪朝啥人铸建的?一直无解。
东、北、中、西、南五岳跑完又是40里,一天走马观花120里。下到华山脚,跑到孟源站,又渴又饿又瞌睡,他们喝了口自来水,啃了口火烧馍,走进站台,坐在地上,几人背靠背就进入了梦乡。火车进站的汽笛声把他们惊醒。
他们翻身起来,抓车就上,反正乘车不要要。回校腿疼十多天。
他们去医务室要虎骨膏药,许医生问:“怎么啦?”
他们说“学军操练累的。”
许医生笑着说:“不对吧?是爬华山了吧?”
未完待续......
关注洛宁城事
阅读精彩内容

作者简介:卫冠武,男,汉族,1943年元月生,东关村八组人,家住担水堂后祖师阁前。1969年西安冶金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任工程公司副经理,副处职务。后调入总公司劳资处,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十多年,高级工程师。2003年在劳资处退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