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诗创作的形象问题(语音翻译)
洪加祥
一. 新诗形象的原创性;
二. 新诗形象的完整性;
三. 新诗宏观形象的创新;
四. 新诗微观形象的创新;
五. 如何创作出优质新诗?
六. 与诗友网上的互动
这次诗歌讲座纯技术性的,讨论的口子也比较小,仅从解构形象创新技巧上,与爱好者和诗人共同探索新诗创作存在的形象问题及如何欣赏当代新诗。
这个当代指本世纪,上世纪新诗只是走了初创、探索阶段,现在新诗从内容到形式、表现方法与开拓领域,已大大向前迈进,只是在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道路上有所停滞,在技术层面上的迈进,这是应当特别引起警觉的。
我会用网络上一些诗歌,有写得好的,有写得比较弱的,但对诗不对人,进行综合分析,讲解不同形象的解构,这是一。
第二,最后有互动环节,欢迎群里的同志,把自己觉得不太满意的诗,拿一首出来,在讲座中我们进行(语音式)复盘,解构一下有无形象上的问题。
一.新诗形象的原创性
新诗创作的形象问题,解构出来,一首诗无非是一个形象(语言)必须集中、完整并且具有原创性。
诗歌形象又分为形和象两部分,形就是棱角分明的有形,和多样性细节特征为单一主要形象服务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有质感有张力;象就是一种通感的诗性,有具象、幻象、想象等。
新诗原创的形象,鲜明、生动、独特,与抽象、概念、虚词、形容词的呆板、教条格格不入。
新诗原创的形象,这是新诗创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其实,我讲的诗歌形象,是一首诗仅有的主要形象,是把通常讲的形象语言,简单归纳为形象一词,这样解构起来,容易入脑、记住。
现在网络上充斥着抽象化概念化口号标语式的新诗,其实是没有走进当代新诗创作,仍停留在上世纪新诗创作的旧模式中。
像这首同题诗,这个宝俶塔与断桥既然说保俶塔与断桥,这个形象,你只有一个白蛇传这么一个形象,对,但是你没有,断桥的形象有了,但是你这个保俶塔是什么?是唐五代,五代十国的时候建造的,跟这个断桥的关系,你都没有这个形象。那这诗,就第一,缺乏一个完整的形象,就是主标题的形象,这个形象很重要,所以这个诗他就写了什么,不切题,形象也,形象也缺少一块。
举例。(照片一至八),以上诗作对事不对人,读之,不要说原创形象,多数连起码形象都缺乏,都是些空泛的词藻和说明书,甚至没什么诗意,更不要说去形象感染人了。
形象塑造既是新诗的血肉,亦是与思想性的生命本体紧密相连,没有形象的原创性,新诗就无法生存。
这首诗写的标题是灯下,但是你灯下这个形象你没有,整首诗里面你写了什么?你都是写了一些其他事儿,这是就是完整的形象,没有,对,基本的,所以我们今天讲的就是形象、完整性、原创性,还有其他一些。
那这首更假了,这首诗就是分段的白话文散文,回车这打一打就是了,它没有形象完整的形象也没有。
因为重复别人诗句,就是打败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写出的也就不是新诗了。
有了形象,但如是杂乱无章的形象,无法组合成一个主形象,即没有原创性,像许多人喜欢咏梅竹兰,但都是讲梅竹兰一般特征和传统写法,仅吟梅,谁能写出主席当年吟梅,那样站得高看得远,吟出得独特的形象?
多数人仍是东施效颦,缺乏自我原创的形象,那么,这种拾人牙慧的东西,即使有形象,没有原创性,就不能算是创作。
下面,我们花点时间读一读技术派诗人的诗,因为往往这些诗人是杂志编辑出身,缺乏现实深层次百姓生活最新最深感悟,惯看别人发来的东西,因尔在形象创新上感受是强烈的,也追求绝对的原创性,甚至从主形象到每句诗,绝不放过原创性。
这里,我先举著名诗人龚学敏的两首诗。我就不一一读了,大家可品读。
龚学敏的诗(两首)
火锅
拖着长刀的鹅肠,在火锅的江湖中
走走停停。我在蜀汉路
错别字搭成的凉亭里,辣不欲生
矮胖的女人坐在板凳上一边吞噬
辣椒,一边诅咒她破碎的生活
一边卖弄肥厚的假嘴唇
三个女人用魏蜀吴的发黄纸巾,掩饰
劣质的话题,和背景的嘈杂
抽烟的辣椒,在张松献过的地图上
再一次丢失底线,看别人埋锅
给自己造饭
蜀汉路上散步的关羽,被聒噪砍一刀
脸便红一分
我看见关羽被吃火锅的女人,剥成
一枚赤身的辣椒,羞愧得
假装写诗,读春秋,然后身首异处
雨夜
降临人间的雨,迫不得已。原野
已成划烂的蛋糕
到处都是抱着自己哭泣的泪滴
把胃写疼的诗人,用多余的疼撑开
伞,提醒哭累的银杏
被规矩修剪掉的枝丫,死一次
就用尸体把天空烧疼一次
在灯光的雨柱中蠕动的货车,沦为
穿着雨衣的街道上游荡的守夜人
溅起的泥点
是碾压出疼痛的告密者,和雨滴的
哀歌
深夜紧张地捂住地铁口
那么多渴望爱的人,早已被风吹散
(选自《汉诗荐读》)
两首诗都是属于技术派的,处处有零碎象征子形象的出现,为一个主形象服务(标题),形象的用词生动、准确,非常注意轻重缓急,掂量再掂量,所以谴词造句,用的轻重缓急,对新诗创作来说是成功的一半。
许多人不知道形象拿捏的轻重,写出来的诗动不动就气象万千,崇高伟大,这些形容词是很缺诗性与独特形象的。
写新诗一般不用形容词和虚词、成语等传统手法,除非是朗诵诗,一般遇上这种,都要重新打散、重构句子,我们说的就是这种拿来看的诗,他形象性非常注意,非常细腻的东西,那么龚学敏先生的诗,是技巧派诗人,你可以读他写的《火锅》。
很显然,这两首诗原创性隐在我们看似熟悉而简单的生活状态下:火锅、雨夜这些看似被人写烂的主题形象里,龚学敏拿到手里完全是自己观察到的当代生活情趣和历史人物的联想与自身火烧火燎的无奈,也许,这只是字面所表达的一两层意思,就与众不同了。
诗人用精心处理过的多个毫不相关的历史人物张松、关羽与蜀人现实生活一成未变特定环境与形象,喟叹历史从末走远,生活依然热火朝天,与自己私密的切身感受,表面看跳跃式的上天入地,东拉西扯,其实这些人物形象符号颇具象征意味,有的可直接影响你的思哲,有的令你联想,有的是诗人并不想让你知道他的心境,而虚晃一招,见智见仁罢了。看破,别说破,这类当代诗也是知识分子的高手过招。
这个火锅这首诗大家注意看一下,这首诗主题就在火锅,但后面这些东西是写的很零散的,是不是?那么这些零散的东西,有的是跳跃的很快,从火锅里面的料,一下又跳到三国人物身上跟着走,到哪儿,对不对?这是讲了三国几个故事,跳跃的是时间与场景,南来北往,不变的依然是那只火锅。
他一定有他心境与个人写作的目的,你要仔细看诗人的诗,他这个火锅讲的是一个麻辣烫,麻辣烫几个意思?你们自己理解去好了。
你如果没有对大量生活情感的通感,就不知道诗人真实的含义,即使你有一点感悟,诗人也许又会说你是误会了,我没那么深,我就是一个火锅或是一个寂静感受,让未来者读罢。
如他这种技巧派诗人,聪慧、正直、隐形、大气而又不失精致、庄重、严谨,现在存世量也并不多见,只是没了八十年代情感上写的一泻千里,波浪壮阔,淡淡中有深厚浓点,浓点中抑或又麻辣烫般的痹醉。
龚学敏先生的诗是近阶段诗坛上品。不过,个人仍觉得,鸟玩得太熟了,少了点单刀直入的痛快。
二. 新诗形象的完整性
一首新诗,必须有个完整的主形象。有的人写诗,每句一个形象,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所有的形象,均是别人用过的东西,并且形容词、虚词乱铺,一点质感也没有,有的即使有形象,但糊乱堆砌之后,又没有一个主要形象的完整性。
当代新诗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形象,其他细节形象均围绕它生发开来,开枝散叶的目的,是为了收在根子上。
我们来看三只“羊”的诗,孰好孰弱,一目了然,主要原因就是形象的完整性,前两首,完全围绕“羊”或“阳”这主要形象展开,完整的形象一目了然。
羊
江一郎
在铁道边
在空无一人的郊外
一只走散的小羊,咩咩叫着
天黑了,顶上星光尖冷
在另一边
一只母羊也叫着,一整夜都醒着
但小羊听不见
一整夜,那只母羊哭着,喊着
几乎疯了
(选自《诗眼睛》)
羊
○逸 西
羊,不肯
上山吃草了。喜欢进城
满大街乱跑
一会儿车站、码头,或钻地铁
跑商场、学校和酒楼。一会儿
待在圈中,吃一种人工合成的饲料
催肥日子
羊,还会开车。学习
在十字路口排队等候绿灯通行
羊,站立江岸时
用胡须垂钓。对黄昏咩咩叫
仿佛在喊水里的鱼儿
上岸
做一只这样的羊,也好
2022年12月13日
(选自《别客视界》)
上面两首“羊”诗,第一首是真写羊,以羊喻情喻人,形象简单、传统、叙事,情感饱满,一看就懂,从技术层面讲,诗性形象完整,没有扯八扯西;第二首是借喻写羊,实写阳,细节众多、形象丰满,语言生动、大胆,张力十足,形象尽管单薄了点,只是阳与羊令人联想,技术层面上讲,诗歌有完整的主形象,只是诗歌略现代化些,立意弱了点,但两首诗仍写得很不错。
对照一下疫情时期的诗歌,尽管很多诗思想性正确,表达的内容也不错,但总是缺乏对一个完整形象的深度刻划,停留在标语口号上,艺术性难以达到诗人想表达的思想内容。
下面这第三首,从技术上讲,诗性弱,主要是形象不完整,东扯西扯概念化、形容词化,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诗眼(即诗的形象不完整)。此外,某些语句明显欠逻辑性,如“阳光灿烂,阳也没事”显然缺乏科学性。
阳还是羊
(作者略)
(前三段略)
阳还是羊
都是身体及心态问题
病毒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内心恐惧
强大的心理可以战胜病魔
脆弱的心理病毒可乘机而入
最可怕的是让坏人坏心利用
那人们就真成羊了
心里阳光灿烂
阳也没事
心里阴雨绵绵
成羊大事
龙的传人东方雄狮
从来不会倒下
胜利成功永远都属于我们
春暖花开
很快到来
对照三诗,主要是形象创造上的不同,当然也有对同一事物看法不近相同。
前两首形象创造简洁特别,但立意未必完全正确;而第三首诗立意完全正确,但形象展示多样,不完整,因而感染力弱不经风,流于简单口号式,读之味同嚼蜡。
当然,每个人写诗都有好坏,我也不例外。所以,建议第三首诗作者重找一个小口子,切入的形象深化,以达到有一个自始自终完整独创的形象,且必须是别人没有观察到的形象(诗歌要求这样,这是诗的最低要求),也许,通过努力,能超越前者的诗。
如果形象完整缺乏,乱七八糟的概念再多,春天再好,也还是羊与阳没形象地刻划岀来,大白话一大堆,愿望再好,诗没写出来,也就无济于事。
三,新诗宏观形象的创新
什么叫宏观形象的创新?就是用一些琐碎的形象细节或有质感的概念词,来为诗的宏观形象,主题形象服
一般来说,主题形象都会是隐埋着,甚至不说出来,让你参与共情共振,如口语化诗《左边》,就是一首好诗。
左 边
李志明
他仍然睡前把两个枕头摆好
他仍然习惯把棉被分出一半
他仍然习惯夜读时把床灯调得最小
他仍然习惯侧身降低鼾声
他仍然习惯天冷时把身子向左边靠一靠
他仍然习惯起夜时悄手悄脚
他仍然习惯起床时用手摸一下身边
像摸一下自己的另一个世界……
他仍然习惯着睡觉时所有的习惯
尽管她已离世三年
他不认为梦的左边空空荡荡
他不认为生活的左边是个漏洞
他认为那是一座废弃的
城堡,半个神秘的括号
令他辗转反侧,有永远填不完的答案
(选自《中国诗歌网》)
(李志明,山东沂源人。中作协会员)
在这里,诗人创作出的新诗主形象是宏观的,你如不注意看,看不出他在写什么。
其实他的主形象,宏观得居然在诗内不见踪影,是埋在整首诗里面,让你联想和猜测的。
读完了这首诗,你还得仔细琢磨一两遍,才知这诗中的“左边”这地方有故事。
这类诗是当代新诗三层或者四层意境的创作手法,当代新诗就是这样一步步向前推进的,以前没有这种手法,现在到处都有,成为一种主流的,往上走的,往前走的诗歌。
这首诗的形象是其亡妻,围绕对亡妻的怀恋,却一点也没在诗中出现过这个主形象,令人耐人寻味、共鸣共振。
不像我们40年前写的诗,那是字面意思,诗内再有一点点小意思就不错了,而现在是字面一层意思,诗里内在还有一层意思,外在还埋藏着一层供读者参与的意思。起码要有三层意思,这才是当代新诗形象宏观创新的特点。
如没有从宏观角度去看,你第一次看这首诗,感觉到很无聊,因为字面意思,无非是床上用品,你看来看去莫名其妙,怎么就写床上布置的这点玩意儿?
左边是什么意思?谁又睡在这里呢?当你看出第二感觉,就是内在的感觉,那么,你就有参与宏观形象创作的感觉了,你就会再猜这到底讲几个意思?又是隐指什么?
那么,有聪明人可能乱猜测这写政治,可能写什么左还是右什么的。其实,他这是虚晃一枪,这是作者故意误导你进入一个遐想,当然这也许也是一种境界。
也可能是有一个象征,象征什么?
原来他是悼念亡妻的,就是这么简单的,写个人生活,内在心情的,作者的真情跃然纸上,令人拍案叫绝。
这类宏观创作主题形象,也就是他整个形象没出现在诗内,但通过诗里面的文字,可能故意放一些流水账,好像琐碎的,叙事的,掩人耳目的,无形象的,其实他就是要让读者一起完整创作出了一个宏观形象,就是悼念亡妻。
这第三层意境,是我们反复读了两遍,在许多物体细节的堆砌下,一个隐藏着宏观形象完整展现出来了。
我今年也曾写过两首诗,一首长诗《小酌》发《中国文艺家》杂志,另一首《玉壶买春》,玉壶春瓶是放酒的,唐五代酒也叫春,就是买酒,但这首诗里,从头到尾没写一个酒字,开头写唐朝长安皇帝杨贵妃李白与当代的我买酒的事。其实,我只是写唐朝一只酒瓶,而我在月下西湖船上对月拎壶倒酒,和浙话三位有名朗诵家一起喝酒,把李白的《将进酒》朗诵了一遍,我当时写了首诗,从头到尾没讲一个酒字,也没有说我们在喝酒,但如果你参与进去,会觉得有点穿越,有点意外?抑或指其他,都无伤大雅。
玉壶买春
洪加祥
八百里秦川,装着长安
装着杨贵妃与唐玄宗
也装着一个历史婴儿
爬着挪着,逍遥着
我要去买春,用的是
一只能装李白的瓶
春很多,楼阁、街衢、小巷深处
驿道两旁、羊皮筏上
我攥一只玉壶,欲听小口
咕嘟咕嘟,流出陕北民歌
宽也是歌,窄也是歌
清纯辛辣,如诉似泣
入黄土钻心,能熊熊燃烧
腾起八千里云和月
甚至,来迎接我的李白
也被我贪杯误吞
也难怪,诗意雄浑太迷人
玉壶买春,原来是有人
湖上唱李白,把碗一次次将进
长安春、杏花春与湖上春
欲拼一个你死我活
李白的直率和豪放
怎抵得过将诗句玩成
刁钻古怪的当代女孩
情景交融后,老李落水离船
最后赢家,是那只玉壶春瓶
一千三百年内火毕竟藏着
诗意开瓶迎风有劲道
四碗新诗、一船豪迈统统撞翻
跌入湖水,那只感伤的大海碗
此时,满湖春色又被一千万赏湖者
不小心端起,一饮而尽
(2022/6/12,与浙话诗友湖上小酌)
能把握创造宏观形象,用口语化明白如水,人人看似简单的语言,高境界的写作,且不让别人一眼看穿意境与深度的,才是新诗宏观形象塑造的高手。
昨天,我选择好诗时,突然发现有个江苏诗人余伟,诗写得特别好,不愧为是高手。
他跟前面所述那种学院派、技术派,塑造新诗形象手法完全不同,几乎颠覆了许多技术派、学院派诗歌那种对技巧的极致认知,也许,这是宏观塑造诗歌形象的高境界。
他却用口语化写诗,却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他的宏观形象是统一而简约、饱满而独创性的,诗人描述独特形象的目光,远大而深邃,有多层意境,读之令人思考。
余伟的诗
黄河上的羊皮筏
这些温柔善良的羊
这些生性懦弱的羊
这些逆来顺受的羊
谁能想到,在它们死后
它们的皮囊
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就是它们把那些杀过它们
吃过它们的人们
一个个渡到彼岸※ 挖坑
初春的一个清晨
一群人在山上挖坑
准备栽种一批树苗
不远处
也有一群人在挖坑
为一个刚死去的人
营造坟墓两群
挖坑的人素不相识
彼此对望了一下
然后弯下身子
各自挖各自的坑※ 正义
正义往往会迟到
有时当正义赶到时
受害者已变成一堆白骨
施暴者也变成一堆白骨
正义只好对二堆白骨
庄严宣判
这一堆无辜
另一堆有罪※ 翻书
读历史书发现
厚厚的书中藏着许多
黑暗的一页
我庆幸那些黑暗的一页
总算翻过去了
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可怕的是
当今社会上
还有一些人
拚命想把
黑暗的一页翻回来
※ 耕牛
在皖南山区
还能见到耕牛拉着犁铧
在辛苦地劳作
有人悲悯它们的忍辱负重
哀叹它们的苦难
而在我的老家
再也见不到耕牛的身影
它们不再受苦
都被人们吃掉了
(选自《华语诗家》
(余伟,江苏徐州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诗歌一千多首,出版小说集一部。有诗歌,小说入选多种选集。《探索诗歌》、《诗珍珠》、《诗子星座》顾问)
我们看他的《黄河上的羊皮筏》,几乎击穿了人生包裹着的全部盔甲与慈悲、矇昧,但羊皮筏象征,那只死去的羊,是全诗虚实兼之形象,可怜可悲又可憎,难道仅仅讲羊吗?他的《耕牛》、《翻书》、《正义》,处处闪耀着敏感、尖锐、悲悯的反思力量,也是一种家国情怀在胸,挥之不去的清澈见底。
《挖坑》更是看出人世的无奈与生死之怜悯,可仁智两见。那么,你们看到两种坑,你又在挖什么坑呢?
当然,我们今天只从解构形象技术层面来讲,就是从一首诗只能有一个主客观相融的宏观形象,它的单一挖与坑形象已经够生动,令人深思的了。
这种一首诗压缩在一个宏观形象的把握,是一种蓄势张力的味道,但形象蓄势一定要非常紧凑的,不要不围绕主形象,要像一块浓缩的铀那样,一触即发,情感轰炸世界。
挖到深处时,这个坑有多种联想,多种解释,但他指的是什么?怎么来理解?这是一种诗人个人情怀与个人看法,你生发出的种种东西,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诗人心底的秘密。
诗人余伟目光高远、如炬,思想性特别深邃,手上刀也特别快,但可以学点龚学敏诗中的虚晃一枪,要不然,小心易懂也易钝哦。
一首诗塑造的一个宏观形象,目的就是为了高远深邃或者独特新颖,如果新诗没有深邃的思想,宏观形象塑造得再好,也是白搭,康熙一朝编成的《全唐诗》四万八千九百首,但大多数状元、宫廷诗很少有收录,到乾隆编《唐诗三百首》,几近全无。说明诗,是对后代有历史价值,才能流传下来。你想过你的诗,一百年后被人喜欢看吗?那时的人早已过了我们现在最纠结的事情,他们应该纠结什么呢?
口语化写诗是个时髦,但不会掌握宏观形象塑造,你写的就是一句句话,没形象就无诗性。
所以,写每一句有物有质感形象的话,还要与后面一句话深掘,和再后面那句话再深掘,都有一种形象的关联,如果没有宏观形象大的关联,或者你只解释一种概念,一种字面意思,或解释一个生活常识。如月亮,你老说月亮沐浴大地,一片银色,或奶白,如果没与很深的宏观形象有关联,哪就毫无诗意。
因为你没有古人懂得含蓄。我有个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瓶,画的是有个官携琴访友,在外面看太阳升起。书僮为了讨好他,多次指着太阳,也不说话,笑眯眯的。那朝廷命官一看心领神会,很开心。
为什么?像写古诗那样,芭蕉叶边画一个太阳,书僮指着太阳。这瓶子尽管没有名字,但其实,宏观形象就是“指日高升”,当官的能不高兴吗?
而我们写诗很早就没这么含蓄了,我们现在都要把好话尽说,背佛背西天,那就没文化,不好玩了。
所以在这方面,诗歌的含蓄包含在宏观形象里,我们连古代人都不如,能写出什么好诗呢。
诗歌一定要改掉那些直不笼统,直入主题,简单化看待问题的概念化东西。
当然,还有一种诗,像《山中记事》就是本身写得自然质朴,诗里面有他的一种想法,但不深邃,又有点情调。那么,这种诗还算可以,现在占了能发表诗歌的大多数。
山中记事
李树侠
野蔷薇开得实在太多了
一小朵一小朵的喜悦
推挤着,从山坡
垂向四月,垂向我
我想与她互换位置
让她挂在人生的危崖和生活的峭壁
而我,跟搬运花香的粉蝶结伴
脱离众人黏稠的目光
我要振翅飞远
道路两边,另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
她们端出彩色的碗碟
用细小的美,款待我
邀请我暂时歇息
或者来来回回地走,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
直至春天的雨点落下来
潮湿的香气,淋满全身
我感觉自己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难以描述的喜悦在心头交汇
没有人能将爱从我怀里夺走
没有人能将美从我脸上剥落
想到春天已永久在这里居住
想到在任何一朵花上
都能找到年轻时的自己
我再也不会遗憾,头顶着一片巨大的瓦蓝
(选自《星火》)
(李树侠,安徽桐城人,现定居杭州。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绿风》《草堂》《奔流》《散文诗》《新华文摘》等刊和多种诗歌年选,曾多次获奖。著诗集《秋天的一封信》
李树侠的《山中记事》,手法很传统,但诗句中的形象精心设计处理过的,读之能放松心境,冷不丁也在花丛中甩出一把匕首想伤人,但终究质感弱,想法简单,小思哲无大碍。尽管全诗不错,但标题取得太一般。标题没有多少含义,只是个叙事符号,没诗性特质。
像这样的诗现在杂志上很多,思想不够深邃,情调也有一点,形象又非常精致质朴,又有叙事又含情,让人读之有一种放空状态,但难说是上乘之作。
四.新诗微观形象的创新
微观形象的创新,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我们的诗的具象,既然能够无限放大,当然也可以无限被缩小,大小的形象都是为了独创。
现在许多诗人已成为动、植物学家,有的人写花写植物,写一根茎的变化;有的成为一种研究微生物的专门家。我们浙江有个诗人叫蒋立波,研究起听力。他刚送了一本诗集给我,题目叫《听力测试》,写听力,对声音作专门研究,独辟蹊径,既微观又前所未闻,当然感受和深化才是他的目的。
微观相对于宏观形象,写的诗人很少,立波一用心就脱颖而出,也比较符合诗歌形象的原创性。
但听力毕竟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是不是?你如何把这个抽象概念,变成一种形象的东西,是需要替代物的,所以,他用了大量的家乡乡村泥土气息,什么花草,风雨,雾,眼神,心灵波浪,来测试,这个听力测试,当然是对当代生活入目三分的听力,是弱还是强,这东西又是有第三层意境在里面,参与者就是你们读者,新诗比较微观,比较小的创新形象写法,看起来他写得很小,就写个听力,其实他在文字上,宏观得很,很宏大叙事的。
所以,新诗微观形象的创新,它着眼点也许是针尖那么大,但同样刺痛点很深,形象触碰心灵深处,也许很大。他用很微观的东西,补充宏观叙事容易空洞或流于传统形式,而宏大叙事这两种东西,是互为补充的。
这种微观研究就是为了让新诗有创新,不能写得太简单。
别人写过的,如同别人吃过的馍馍,我们岂能再吃?我们要吃自己的馍馍,就要自己去种粮食,自己下种,自己才能开花,自己才能结果,最后自己做成馍馍,那么这样吃下来,这馍就不是历史的馍馍了,是自己的馍馍了。
那么从微观深处,人们无法看到的东西中,如果我们世人有联想,有想象,那就可以找到很细微的一些形象,像一些小虫,一些微生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宏大叙事里面的一种关联。
量子力学更是如此,纠缠就是你可以从这个世界的尘埃中,与另一个世界的尘埃纠缠。
量子是非常非常小的,看不见的,但你写入诗,里面都是写量子,那就无法想象了。你标题可以是量子,但里面写文作诗的话,就未必就是用这些很细很细的东西来写,所以这个微观形象和宏观形象是互为补充,互相映照的,这也是当代中国新诗未来能开辟的一条道路,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索。
一个五大三粗的浙江男子蒋立波,他用自己的诗歌放大镜,写出一部独特的不为人知的微观世界的种种形象。那么,这种微观形象也是独创性的,别人没有写过的,而我们一天到晚整天梦想要写的诗,其实不少都是永远正确的废话。写别人说过的,永远在说的话。
五. 如何创作出优质新诗?
所谓好诗,技巧派、学院派的诗,其实都是改出来的。
只有一种,就像余伟同志这样的诗,他一定是在写之前想,反复的想,肚子里打腹稿反复酝酿,但一下子就写出来。,他这种诗,至少改得很少,因为我看得出来,这个诗是一气呵成的。所以,他一定会经常反复在脑海酝酿这个诗眼(形象)。他这几首诗可能都是这样。
但这种诗是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切理解与感悟的高手写的诗,我们普通人写诗,脑子笨一点,或者思想比较凌乱,不深邃的人,那么写出第一稿时,其实不是非常准确和形象独特的。有的地方不会比较乱,或者只是写啰嗦了,或者写得形象性差,也就是说没有独创性,或者宏观上没有把握,或者微观上没有去找出来新颖的未知事物。
那么怎么办?那就要多改,所以,好诗是改出来的。一气呵成的诗,一般都有概念化,除了余伟之类外,都有程式化概念化。
还有,形象语言的固化,固化这个毛病,就是我们平时读诗,读多了,把别人的好诗或别人写得好结构语言固化在自己身上,尽管不是洗稿,这也很完蛋了,别人吃过的馍馍你再吃,就不好吃了,你以为人家不认识,人家读诗读得多的人,一看就知道你是诗从哪儿启发来的,尽管你句子上改过了,一般人看不出来了,但实际上许多人是看得岀来的。
所以,一个老实人写的诗,如果写出来还可以,就是不甚满意,那必须对自己诗歌进行复盘,复盘什么意思?就是反复去推敲,反复去斟酌,对自己诗歌的语句段落,进行一一解构,把它重新装配,因为主题形象定了以后,一定把形象解构得满意为止。
解构的目的是为了深化它,深化它的目的也是为了有原创性。
一首诗,如果太让人明白了,那你诗歌的水分也太多了,应该删除一些,留白一些,让人上下左右读之,稍微看仔细才能琢磨出你的意思,那就更好了,千万别一气呵成。
那么解构?经常是把自己原来写的诗句、成语,反其意而用之。什么叫反其意而用之?就说你本来诗歌有一些月色,有的人说我们到水里打捞月亮,对不对?现在这是很正常的思维了。对,但是倒过来说,你如果反其意用之,不是水中捞月,而是说月中捞水,这就新颖了,当然,这个话这样写不是很合理。但不是很合理,你可以研究出来,让它合理,这就是诗歌的全部魅力,可变不可能为可能,只是要有前题。
这种诗句上的反其意而用之,不是一种立竿见影好方法,而是一种写诗技巧。那么,这种诗,特别是技术派诗人,就刚才我们讲的,前面学院派、技术派那些诗,基本上都是改出来的。
也许他们不知道改了几遍,反复改,反复交叉以后,改出来就跟它原来的大不一样,但是味道很好了,就不是我们原来的状态。
但有一种实力派诗人,是化复杂为简单,这是高手中的高手,如《左边》那是一首非常好的诗,尽管口语化,它写的简单而复杂,深邃得很。他能让你联想,不一定联想亡妻,还可以联想其他,你联想错了,也是一种快乐,为什么你会恍然大悟,后来说,哎呀,他写的不是那个意思呀,这不是一种快乐吗?
所以写诗时,要给读者留下诗歌参与性很重要。如果你写的诗,一览无余,没让读者参与,那么你的诗是写得太简单了。有时,尽管你故作深沉,写的很复杂,但没有人生境界,只是玄学,我觉得那还是太简单了。
诗人在文学界是最难当的,因为有语言上的喻比兴借韵和逻辑、节奏、结构、张力、质感,最重要之一是今天讲的形象创新问题,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诗歌的象征手法,更是妙不可言。
总之,诗歌虽小,但创作难度最大。小说、报告文学、散文中写得好的作家,无一不是写诗高手,或语言形象设计与表达的高手。诗歌是语言中的盐,文学上夺目的皇冠。那些没有形象捕捉能力天赋和想象力极大丰富者,建议改写其他文学品种;但也许因为经历创作生涯,读过许多好诗写过一些无法成熟的诗歌,但在其他文学形式上,你可能会脱頴而出,这也是诗歌对所有人类的哺育,应当感恩伟大的诗歌这一古老而年轻、富有饱满圆润情感的文学形式,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悲伤和多彩的情感世界。
六.与诗友网上的互动(二十分钟)
下面,是互动时间,大家可交流,对诗不对人。
红尘有你老师发来一首诗:
安静如秋
最后一声蝉鸣
带走夏天的余温
留给山间几缕回音
婆娑起伏的丛草
相伴的日子犹如昨天
一些告别云淡风清
树叶在枝头开始泛黄
等一阵风卷无声
带它回归泥土
该得到的已经获得
还来不及拾取的
留给往后淡忘
老旧的摇椅越摆越慢
外公衷于安祥而躺
既不折腾人间
又能让诸事从容
他屏住了呼吸
青山开始喊他的名字
这首诗主要坏在取标题上安静如秋,这个标题,莫名其妙的,因为你里面的内容不是这个状态的,里面的后面写的不错的诗歌,你没有把你的诗歌的,真正的想法写在标题上,或者在标题上有所暗示,也就是说你完整的一个形象我们摸不着。
而且青山在喊他的名字,那你这个这个诗的题目就应该在这个里面做文章,对?所以你整首诗形象太多了,就是没有抓住一个小的点子在标题上出现,再一步一步的挖下去,那诗歌就不闪了。现在这个诗歌有点叙事,但是,你这个叙事没有讲清楚,对?你仔细想想看,这首诗还可以,可以改出来的,但是现在这个状态就是没有第二层意思,也没有第三层意思。
保叔塔与断桥
墨鹂(黑龙江)
巨石垒砌心中塔样的虔诚
或是答谢神明护佑
或是祈求生者康宁
虽经几次的修葺
依旧不改纤巧的身姿
俊秀的面容
和断桥遥相守望
一个沉溺在传说中分割凄美的爱情
一个
用花岗岩擎起历史的厚重
伫立在宝石山上
以千年不变的姿态
静观着西湖风景
也任凭湖里桥中的人
用一声赞叹把它按回画的屏风
当奸佞与忠良
铭刻进浩渺世风
成为穿越时空的吟诵
又怎么拘泥于
你的低一句 高一声
墨鹂这首诗,表面看文字还是可以的,关键就是不集中,还是跟前面这首诗一样,尽管你写的有诗意,但是你完整的没有写出什么,就是断桥,与这个保俶塔的关联,这个,你可以看一看谁的诗,看一看那个天涯的诗就很清楚了。因为一个主题的诗写的最好的就几首,很难大的突破,因为它限制在断桥不断,或者这个古代的这个塔的问题,你跟它的关联度不够,还是不够一些。
而且对这个塔,我是把它当做一枚钉子,那么天涯把它当一一根树,撑破了天空对,那么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张力,也就是说你说树矗立在哪里,那就是跟我们普通的事是一样的,就是普通的话也是这么说的,也这个塔矗立在那里,或者站在那里,所以要把这。这种动词,我下次再讲,我就要讲动词怎么用,要换掉去换掉,你就有一点新鲜了,就会好一些,而且有一些什么悲伤、哀乐这种词都要轻重缓急,我前面说过,不要写的太重,也不要写的太轻,最好是用一种形象的东西去替代,但是人家看了你那个意思。
拯救
诗/张兴
我在明亮的卧室
构思一首关于晓梦的诗
那只不久后将在吸顶灯的玻璃罩内
定格的飞蛾,被黑夜瞪了进来
它奋不顾身的样子
很像我逝去多年的老父亲
终生都在努力接近光的边缘
我不知道该如何阻止它的决绝
灯依然那样炫目
我还不能确定
什么时候再次打开灯罩
我还没有做好准备
让它从我的心上逃离
它一直在那里
以至于我一躺下来
就会看见它
张兴这首,还可以,缺点是什么?这个文字,或者是什么飞蛾,写的最好的,已经有人写过了,对,就是我们前两天在放的电视叫信仰里边就有这个细节,就讲这个飞蛾扑火是为了光明,多少精彩的句子,它还有很多句,我就没有去想它,就说你这个这首诗,你要立意要搞,你现在立意没有立出来,但是其他都还可以,问题不是很大。
岩松的心性
来年雨
给一粒松子 插上
风的翅膀 跟紧
大雁飞鸣 找一块
清净 不毛之地
有鸟儿丢弃的
回味,有残叶风尘
也有过路的半截雨水
晨露可以酿醉
饮品拧自雾云
焦枯,酷暑献给枝叶的杰作
僵死,严寒奉送根须的成就
暴雨狂风折枝断臂,即便
全身撕裂,也不丢底
泰然仅需一杯平淡
来年雨这个诗是一些动词用的不好,诗歌的动词用的要非常重要,那个插上那两个字,改掉就会好很多。这种明摆着,不是诗的语言,你可以把它改掉。
可以改成松弛的翅膀,把风带上,听懂了没有?
保俶塔与断桥
馨香(吉林)
沧桑的风骨立于西湖
世人传奇的故事
一代又一代的更新、润色、深耕
淘宝造物节的气场让你一炮走红西湖风光巧变的T台序幕与衣香鬓影和名胜美景交相辉映
一场饕餮的视觉盛宴在断桥向世界招手
断桥上方光芒四射
身处正中的塔上霓虹若隐若现
宛若立在仙境中
……
断桥上,缠绵着千古绝唱
保俶塔托举着爱的火种
层层攀升
馨香这首诗也是太老实了,我现在发现我们群里有很多朋友的诗写的太老实了,一点想象都不敢,不敢想象。
沧桑的风骨这句?你里面直接改成,一根古代的骨头。
苦棟子
诗/张兴
清晨,我沿河堤漫步
河风驮来一座冰川
挂在秋的额前
越往高处,越是萧瑟
身子里,有虫蛰伏
几棵棟树,一路向我奔来
声音长出金黄。几枚
零落的果实
流着透明的汁液
我想把它们的苦,一一挤出
更多棟子的遗骨,守着枝头
迟迟不肯落下
20221020草
20221105改
断桥或者西湖,你就可以讲,西湖太柔软,有了这个这根风骨,西湖就壮实起来了,就有了骨气了,所以边上的这岳飞,这些都是把柔软的西湖断桥,这种情感的东西,让它有骨头就抓住这个骨头,这首诗重新写,你就写宝树塔是一根骨头,这根骨头是五五代,一直延伸到现在,你就讲骨头,从头到尾讲这个骨头风骨,这首诗就写成了。至于断桥在里面,你就是说,就是有了这根骨头,你这个断桥就不断,或者断桥上的这。
断桥上这些爱人不再悲伤,怎么都可以写,就是一定要抓住一个主形象完整的主形象,从头到尾,一步一步的挖掘挖掘,不要再离开这个东西,那么你就写好了,这就是誓言。
这个苦莲子树,这个写的还好,但是,你比喻不恰当,你后面那个应该是遗珠,它因为它不是骨头,它它这苦莲树,我知道的就圆了,上面那个紫是对,你你这首诗还好,但是这首诗没有突破,常人的想象,你要大胆的想象,要把它破开来,不要写这种大家都能想到的东西,都要把它删掉去。
犹言距离
王中州(江苏)
我在黄河净尘
你在淮河浣纱
我去长江踟躇
你去珠江对镜粉颜痣砂
一次次辗转
是风是云,绘就
一幅柴与火的牵挂
几夜青灯,几夏萤火虫
点燃吧
这虚空而又难迈的年华
中州这首诗,就也是诗性的问题,就是我前面讲了,就是一首诗,它的标题或者它的整首诗里面,它有一个主形象完整的主形象,你这个,就是还属于,就是为了写而写,就是每一句都不错,但是没有连贯性,也就是说你要把它连贯起来,这是很困难的,你就要忍痛割爱,有很多好的句子可以删掉去,要把完整的形象先勾勒出来,再进行诗歌的想象,语言上的创新,这样就有一种完整的形象了。
螃蟹的宿命
薛润梅(内蒙)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
长大。结局都一致
任凭强者捉弄,摆布
你尽可能用坚硬的角夹他们的手
这是你的本能,也是你唯一的权利
只是夹疼他们,他们会对你动粗
尽管你的挣扎
于事无济。但已尽力
就不后悔
更不会悲哀
别忧伤,因为命……
而我是绝对不会动你的
薛润梅这个诗,就是螃蟹这类东西,它本身的形象,都是不好的形象,就横行霸道的,这有的人是这样想,还有写其他一种想法,那么你?是反其而用之,是要写螃蟹的无奈,但是形象性不够,这首诗就是你没有把这些话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我要想一下,我帮你取出一句来。
这个蟹甲,你从蟹甲的角度可以写,就是人们都关注我的横行霸道,却没有想到我的横行,我的这个,我的这个蟹甲是为了自卫,要把他这个再写,他这个无奈,就是螃蟹的命是在水上,但是他一到桌子上,他就不能横行霸道,都可以去琢磨这个事,不要去写一些异人化的东西。
今天我这堂课是发自肺腑的想帮助我们所有的朋友们,因为这个形象,这个东西,它有大形象,小形象,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就是一首诗只有一个主形象,你如果东扯西扯,为了那个主形象服务的都可以的,是故意这样的,但是如果你东扯西扯,跟那个主形象,跟那个主要的形象。没有关联的,那就是东拉西扯,没用了。而且一定要有形象,就是不是说每句都要有形象,至少要有一个新颖的形象,就是创新的意思,我我讲的很清楚了。
其实今天我讲的最重要,连标题都给你们想好了,以后写诗不要写的太虚,你里面你像那个余伟先生那几首诗,当然他的诗有也比较单刀,单刀直入了一点,我是故意找单刀直入的,那么还有像那个龚学敏先生的诗,他就藏在里面,躲起来的,而且,他也想表达一种很厉害的话,但是他。他居然把铁道口都拿来当做一种,呐喊的声音,但是他又不敢说,在那羞羞答答的说,所以就思想性就差了。就说,是个文人,一个老老实实的循规蹈矩的诗人,那是写不出非常深刻的诗来,而这个于伟先生,他要写,他能写出非常。
余伟先生他写的话,他会写出非常深刻的诗来,为什么?因为他这几首诗是写的很好的,而且都是一气呵成的,我那天看了我就说,这诗写的不错,当然这个诗也可以写的复杂一点,那是下一步的事情,这是我们吹毛求疵的。
猫有九条命
诗/张兴
一想到,那只躲雨的花猫
溜进地下车库,我就
心生厌恶。一想到,三居室里
它的同类,与家犬明争暗斗
在人前蜷缩一团,我又心生怜悯
一想到它的祖先,曾教老虎爬树,我就
心有余悸。一想到这年头,它终于
与老鼠达成共识,我又心生悲凉
一想到,传说中的千年灵猫
也会口吐人言,突然叫出我的乳名
我就无法逃避。一想到隔壁
那个属猫的年轻女人,哭着哭着
也就不哭了,我就
心存安详。一想到娘说过
猫有九条命,一条比一条轻,我就
双手合十,不敢对它半点不敬
20221005
张兴这首写的不错,但是这首有个缺点,这首人家写过,我见过类似的诗,但是没有你写的感人一些,但是诗歌这个东西就是要完全独创性,如果说有语言上的,可以有些人写是这样的,他他自己写的,但是他他与众不同,语言上也与众不同,这这就非常好了。
那么张兴这首整个状态是可以的,但是你这个标题,九条命,这个就不要写在标题上了,你就猫就是了,那么在里面再把这个九条命,但是你既然是九条命,最好你就把九条命的写九种,这个猫的九种活法,或者是逃难逃出来的,这首诗才是精彩了,就像听力测试,我刚才。这本这个人写的这本诗集,他有几种测试方法,你就把这个猫的九条命,那么九次就是,那当然了,第十次猫是没有了,也就是说
它年纪到了,或者说他已经老死了,它这个命没有了,他尽管有九条命,我这是随便说说的,那这样的诗你就深刻了。
也就是说,你这个你对这个九条命就讲清楚了,那么你开头标题上有九条命,就把自己限制了,这个你这个形象,里面讲九条命,主标题不应该是九条命讲清楚,那就更好了。
关于猫的这个诗,可以写出一条,写出一个非常好的诗,因为这个还有个九头鸟,如果说鸟你题目叫鸟,但是你讲湖北佬,天上就是地上湖北佬,因为也是九头鸟,对不对,那么你九头这个,这个鸟怎么有九条命的,也可以写出一个很好的诗,这个湖北佬。这个味道就写出味道了,有人写过,但没写出这么深邃,以前就是这么一句带过,现在不是一句带过,就是你只要用了九条命,这个概念就是他是一个主的形象,就是挖掘,挖掘再挖掘,其他东西都为他服务,你就写出深刻来了,写出自己的东西来了,别人就永远无法在你在哪里,看到都说是你。
别人写的就写不出这个味道来了,那我们大家看一下,就前面余伟先生写的那几个黄河上的这个羊皮筏,那写的多漂亮,那个诗,对,这个羊活着的时是怎么个状态的,死了还能给一个张皮给别人,但你你以为那是多少张羊皮做的,不是一张做的,但无所谓的。要有想象力,有想象力,不怕这个东西,就上天入地都可以。所以,他自己说是,包括那挖坑写的真好。这是很多诗人诗人一辈子梦寐以求达不到的高度。
我想 我不会去见你
作者:不难
我想 我不会去见你,
我怕寂寞无处躲藏,
落入你清澈的眼底。
我想 我不会去见你,
我怕走的太近,
会失去自由的呼吸。
我想 我不会去见你,
我怕我一不小心,
会偏离既定的轨迹。
我想 我不会去见你,
我怕留恋你的气息,
而忘记了原来的自己。
我想 我不会去见你,
我怕对你诉说爱意,
因为我们早己错过,
可以相爱的年纪。
我想 我不会去见你,
我怕将刚刚放下的,
又重新拾起……
不难的,这个是个诗歌朗诵,它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形象,就是说我和你都是概念,你要写出我是什么个形象的那个,你是一个什么形象的,你必须写诗,你都要给它勾勒出来,所以这是个朗诵诗倒可以的。但是作为新诗来讲,当代新诗,它缺乏的是完整的一个独特的,别人没写过的形象。
语言上也有问题,语言上的缺乏形象性,这个我前面讲了很多了。
诗歌最重要的是你要起笔的时候,你的标题就是你的命。刚才我在讲这个,这个九条命的猫和九头鸟,如果你要写都可以写的很好。
我们也可以写断桥为主,但是你必须,因为我写那个是保俶塔与断桥,那你断桥写透它,但是,你带一句这个跟保俶塔的关系,因为保俶塔是一个风骨,它那赤步天空,那么这个东西确实顶天立地的味道,但是这个词不能用成语,不要用上去,成语要把它解答上来,解剖开,变成一种形象的语言,那所有的语言都要形象型的。
因为,在我们那个时候写诗,就是80年代,70年代,一直到90年代,那个时候还可以有一些朗诵诗的味道的诗,那那个诗,但是一上到本世纪,诗歌进步的非常快,而且已经,我今天讲的并不是最最快的,最快的步伐还比这个还要深邃,就是完全是个象征的。我在前几天我写过一首诗,那首诗叫撑伞的姑娘,那首诗就是现代派的,就是一种更最新的一种流派的一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