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周弼诗里的“赤蹄”是什么?(续二)
诗友东园闻笛问:请教钟老师,这首诗里,“赤蹄”的“赤”,是指马蹄的“裸”还是“热”?
钟振振答:
上两期的“答疑”,主要是考辨“赤蹄”一词的定义。今天,我们来探讨“赤蹄”一词的语源。
汉·班固《汉书》卷九七下《外戚传》下曰:“武(按,掖庭狱丞籍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
唐·颜师古《注》:“邓展曰:‘赫’音‘兄弟阋墙’之‘阋’。应劭曰:‘赫蹄’,薄小纸也。晋灼曰:今谓薄小物为‘阋蹄’。”
清·周寿昌《汉书注校补》卷五五《外戚传》下曰:“赫蹄书:据此,西汉时已有纸,可作书矣。‘赫’状其色赤。‘蹄’状其式小。”
清·沈钦韩《汉书疏证》卷三五《外戚传》曰:“赫蹄书:《玉篇》:【巾䦧】㡗,赤纸也。”
自唐至清,学者所注分歧不一,姑置之不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赤蹄”一词,语源即《汉书·外戚传》中的“赫蹄”。
“赫蹄”一词,自汉以后直至唐五代的文献里,除探讨其释义的文字外,未见其他用例。迟至宋代,才开始为文人学士所广泛使用。
(1)杨亿《西昆酬唱集》卷下自作《李舍人独直》诗曰:“阁凤巢高拂彩霓,王芝香杂武都泥。十行汉札如丝出,六幕尧天倚杵低。露井冰销垂素绠,仙茎日转射璇题。赫蹄云落知谁见,馀力何妨颂碧鸡。”此“赫蹄”用《汉书》本义,谓皇帝的诏书。
(2)胡宿《文恭集》卷三四《谢诸镇大僚海用启》曰:“谬奉帝纶,擢居使绣。单车从役,适憩于乐郊;大幕瞻风,迥摇于楚旆。未奉赫蹄之纸,猥颁方絮之函。”“方絮”也是纸的别称。“赫蹄之纸”乃尊指对方之书信,“方絮之函”则谦称自己之启札。
(3)宋祁《景文集》卷三〇《谢班次状》曰:“伏念臣术学空单,年姿衰槁。自违禁署,四易岁阴。绝窥铃索之华,寝忘赫蹄之式。”所谓“寝忘赫蹄之式”,是说自己离开翰林学士的岗位已达四年之久,已逐渐淡忘了草拟诏书的格式。当然,这也是自谦之辞。
(4)又《景文集》卷五六《贺参政侍郎启》曰:“恭以参政侍郎函德之厚,刚中而明,旅力四方,寅亮丕绩。邦被风教,用饬民瞻;天赐耆明,俾辅王室。果咨魁垒之彦,入佐调燮之宜。追锋疾驱,前席延拜。揭日当午,物无斜阴;推云崇朝,泽有馀润。赫蹄行下,荐笏胥欢。”所谓“赫蹄行下”,即某官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诏书业已下达。
(5)刘弇《龙云集》卷三《送李侯朝散还任》诗曰:“珠玑纷满箧,银钩赫蹄纸。”这是恭维友人的书箱内装满了精彩的诗稿。“银钩”形容其书法之妙。“赫蹄纸”,即小幅的笺纸。
(6)又《龙云集》卷八《赠高邮尉郭奉世》诗曰:“好样仙曹斗野西,不将颜色傍人低。由来胸腹开蒙汜,故有篇章照赫蹄。”“故有”句,乃赞扬友人诗文写得好,光彩照耀于纸上。
(7)范浚《香溪集》卷九《三月廿六日夜同侄端臣端杲观异书效李长吉体》诗曰:“赫蹄断烂千载书,青灯照字惊蟫鱼。”题中的“异书”,指很难见到的古书。“蟫鱼”是古书上的蠹虫。所谓“赫蹄断烂”,即指此“异书”纸张已经残破不堪。
(8)周必大《文忠集》卷四二《平园续稿》二《曾无疑三异以长韵送金橘时以暮春次韵》诗曰:“客语采果孟冬月,剖竹为符带苍雪。包之赫蹄满贮中,缠以丝枲外合节。”是说友人所送的金橘,用纸包裹着,贮藏在剖开的竹筒中,竹筒外则用丝麻紧紧系住。。
(9)又《文忠集》卷四六《平园续稿》六《题汪季路所藏书画四轴》其四曰:“吴画在唐已有‘妙绝动宫墙’之称,况数百年后乎哉?或谓缣帛久则飞扬,须良匠乃能补葺。今赫蹄如新,何也?”是说友人所藏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画,保存完好,纸张新得像刚画成一般。
(10)杨万里《诚斋集》卷一〇五《尺牍·答抚州周通判》曰:“酒材特荷赫蹄之谕,至于印章款识之周密,以防换易之敝,克勤小物,至于如许!”是说友人送我酿酒的曲糵,特别在书信中告知,且外包装上还题款、盖了印章,以防中途被人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