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
文/绿叶
从小就羡慕文学大家文章的恣意汪洋、构思奇妙。老一辈的鲁迅、叶圣陶、郭沫若等文学大家的文章伴随着我的人生岁月从学生时代的青涩到成熟,从不谙世事到多愁善感。长大后,又是崇拜“国民岳父”的韩寒的文才,惊叹一个高中肄业生的传奇人生,从人生的低潮一路“开挂”到万众瞩目的巅峰。一批青年作家郭敬明、张悦然、蒋方舟等都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
对文人的崇拜,让我从小对文学语言的精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悟文学语言“不是蜜,却可粘住一切”的神奇魅力。参加工作后,我尝试着向厂报厂刊投稿,效果还不错,“豆腐块”倒是可以经常见到在厂报厂刊的角落。同事的夸奖,领导的表扬让我有些飘飘然了,我于是有了“更宏伟的计划”——将多年业余写成的随笔、散文、诗歌等整理修改一番,往国内主要刊物、杂志、网络“轰炸式”投稿。稿子投出去不少,我便静下心来“静侯佳音”,然而,我发现我的热情如被冷水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底凉,除了一条条网络退稿消息、一封封退稿信件,还有些就是压根儿音讯全无、石沉大海。捧着一堆退稿信件,看着一个个退稿消息,我欲哭无泪,那可是我无数个日夜的心血呀!
也许心有不甘,但又弄不明白到底文章到底哪些地方有错误缺陷,我带了退稿信件,买了些礼物去拜访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周文奎。周老师现在是市宣传部的科员,写得一手好文章。在高中时周老师就常勉励我要多写文章,将来可以往创作方向发展,那时我还是语文科代表,写的作文经常受周老师表扬。只是出了社会参加工作后也没多少时间去写文章了,偶而写一写,也是兴趣使然。见到周老师后,发现当年的风度翩翩的帅哥也成了头发斑白的老人了,周老师和师娘热情地接待了我,还责备我不该去买东西。师娘沏了好茶、弄了些点心。我们边喝边谈,我谈了这些年工作的情况,谈了近期的同学会及一些同学的情况,周老师和我都不禁感慨万分!我又谈到了我投稿遇到的窘况,并拿出退稿信件给周老师看,周老师看了半晌,笑着对我说“文章写得不错,但不够严肃认真!”他指给我看:“你看!不光是标点符号很多用错,错别字也有,有些遣词造句也不够准确精炼,这不是你不会用,而是你压根就不严肃认真!”“这些编辑会修改嘛!”我争辩道。周老师笑了:“你把能做好的事都推给了别人,别人还真不知怎么看,你要记住:对别人尊重也是在尊重你自己!你是随意散漫惯了,这些缺点一定要改!不管是写文章、做人、做事都是这个道理!”周老师严肃地对我说。周老师又一一指出我文稿的一些错误及表达缺陷,让我感到受益非浅。
这么多年,周老师的话一直让我感动,特别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在尊重你自己”,这在我以后的创作、工作、接人待物都成了我的行为准则。让我明白做任何事都不能随意率性,严格要求、端正自己的做事态度,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自己写文稿也严格认真地推敲每个字、词的准确,每个标点是否正确及表达的意思是否贴切。从那以后,自己的投稿被采用率也大幅提升,让我尝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也更深深地理解到“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在尊敬你自己”的真谛,这足以让我一辈子敬畏、信服且受用无穷!
作者简介:
董建忠,笔名:绿叶,辽宁方大集团职工,中共党员,自幼爱好文学,有作品散见网络报刊。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