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谒崇信的古槐与菩提树
文/徐军民
崇信县是一个群山环抱精致玲珑的小县城,时常给人一种静谧独特的美。就是这样一个小县城,让我熟悉而陌生。熟悉是缘于它是母亲的故乡,孩提时我曾在一个叫庙台的小山村生活过七年,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陌生是因为县城有那么多的自然景观,像华夏古槐王、菩提树、三异柏等自然景观还没有亲临拜谒过。尤其是对南树北生的菩提树充满着好奇与向往,思念与日俱增,常常彻夜难眠。
去年五一假日,天气格外晴朗。在崇信文友于忠明老师的盛情邀请下,梦想才得以实现。记得那天我们华亭的一帮文友,欢呼雀跃般的飞往梦魂牵系的崇信。同行者有王敏英、何勇、小钰、慎言、张莉等,因为文字的关系,让我们彼此相知相惜,只要有文学采风活动我们便结伴而行欣然前往。匆忙参观了庙台村的千年古槐后,去了第二个景点----关河村的华夏古槐王。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古槐树让人啧啧称奇,周围的地形貌似灵龟,在瓦蓝的天空下,一棵历经风雨侵蚀而更加沧桑的古槐直入云霄,映入眼帘。巍峨的大山都情愿的做了它的背景,芸芸众生的人就显得更加的渺小。据旁边木牌资料介绍,古槐王高26米,胸围13米,树冠东西宽34.2米,南北长37.7米,占地2.1亩,6人合抱才能围住。看着气势宏伟、枝繁叶茂、冠盖如云还处在壮年期的古槐,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在过去战乱纷飞的年代,它的幸存和顽强的生存而没有遭人为的破坏是多么的不易。更为奇特的是古树上还寄生着杨树、五贝子树、小麦、玉米、花椒等9种植物,有着巧夺天工和异曲同工之妙。古槐的八大主枝上还有3户喜鹊安家落户,生儿育女,不时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让人倍感喜庆。美女小钰咔嚓咔嚓忙着照相合影,作家何勇试图寻找着古槐千年不老的秘诀。看着这处罕至人迹的世外桃源感慨万千,不忍离去。
由于行程的紧密安排,只好带着留恋驾车奔往下一个景点拜谒菩提树。一路逶迤前行,约一小时后便来到了菩提树的生长地黄花塬的黄花村。此处交通便利峰壑争秀,穿越小半个村庄沿石级而下,左转了几十米便见到了梦寐已久的菩提树。一株高约十四五米的小菩提树,孤苦伶仃地生长在公路崖下一处避风的土坳里,与我想象中和在电视中看到的菩提树大相径庭。它长的真的太小了,心情难免有些浮躁和失望。导游于老师绘声绘色地讲道:以前游人来参观菩提树时只能看到已死去的大菩提树,而我们却有幸看到了近年新生的菩提树,正是这棵小小的菩提树给无数人带来了惊喜。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印度僧人智药三藏从西竺引种菩提树于广州光孝寺。它是印度的国树,别名觉悟树、智慧树。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它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浙江、四川才有。西北五省仅此一棵,崇信县政府对这棵菩提树实施了“国宝级”的保护,可见它的稀有和珍贵。还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释迦牟尼在一棵足有百丈高的菩提树下得道成佛,菩提树或许没有真正告诉释迦牟尼那所谓的真谛,它仅仅是用自己澎湃的生机,包容万物的颜色,让释迦牟尼体会到了空灵与唯美。于是释迦牟尼的心灵便在这蓊蓊郁郁的菩提树下,参禅悟道,修成正果。所以后人才留下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千年佳句。
听到了于老师的一番讲解后,心情才豁然开朗。不由得再次去审视这棵传奇的南树北生的菩提树。隔着外面的木栅栏,我近距离的看到它枝干笔直,肤如玉兰,木肌葱白。树叶为三角状呈卵形,绝美的绿色不沾尘土,光泽鲜亮。片片绮丽的树叶释放着生命的光芒。轻嗅,一股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在阵阵微风的节拍下,透着阳光的叶片宛如万只绿色的蝴蝶在灵动飞翔,又如一位绝色的女子在裙裾曼舞,刷刷的响声,胜过了谢幕的掌声。多么的令人陶醉。
这里草木葱茏,空气清新,百鸟啁啾。空旷的原野连着高低不平的沟壑将菩提树的出生地装扮的美轮美奂。我秉持一抹虔诚,度过了一会静穆的时光,也学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慢慢地彻悟。恍然萌动了一种禅意:凡事只要远离浮躁,静心做事,努力拼搏,才会走向成功!
作者简介:
徐军民,甘肃省作协会员,爱好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爱情诗刊》《中华微型诗》《甘肃农民报》、《平凉日报》、《小小说》、《江山文学》、《万维文苑》、《泾水文学》、《汭水》、《文风》、《崇信文艺》等刊物。其中有部分作品获奖,荣获过第五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现担任三棵树文学网站站长、三棵树文学微信平台编辑。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