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游龙王沟
文/董岳峰
时维八月,序属浅秋,金风玉露,气爽薄凉。蜗居在空调下的几个文朋诗友终于憋不住寂寞,或打电话或发微信,相约去一处“风景这边独好”的地方放松放松。于是,在8月22日,我便做了向导,带领大家秋游龙王沟。
龙王沟位于我的故乡游凤镇,是周原东畔向漆水河东西走向的一条小山沟,沟里有泉数眼,汇流成溪,向东潺潺流去,约二三里地,便汇入漆水河的怀抱,也算是漆水河一条小小的支流。之所以叫龙王沟,我以东道主兼导游的口气给文友们讲了一段故事:相传古时游凤镇西面本无沟,只是一高坡,坡附近的白雀寺景色宜人。白雀寺里有一年轻美丽善良的女子叫白雀,遭匪徒强暴,她点燃了仇恨之火,舍身除暴安良,熊熊大火与一股怨气冲向天宫,玉帝惊悉震怒,急命东海龙王饮水灭火救出白雀,龙王奉旨引水从天而降,海潮滚滚冲出一条龙王沟,汇成洪流涌向白雀寺,但为时已晚,白雀化成金凤飞走了。愤怒的龙王伸出利爪,将匪徒打成齑粉抛向天空,此地顿时长出一棵龙爪树。此后,龙王始终为没有救出白雀而伤心泪流不止,泪水化为泉水,不息流淌,金凤得知后感激万端,常常飞回旧地重游,游凤龙王沟因此而得名。若干年后,有人偶得一宝藏图,找到了许多金银珠宝,上有许多龙飞凤舞的图案,传说这是龙王从龙宫带来的,此事传到女皇武则天那里,她惊喜道“龙凤呈祥,此乃天意!”便下旨,令人用这些财宝就地修建了“海潮院”,从此游凤龙王沟海潮院名声远扬,至今四方游人络绎不绝纷纷沓至。
后来,由于泉水积多,人们便拦坝蓄水,才造就了一方碧波荡漾的湖光胜景。资料显示,这里具有水域面积8000平方米,是典型的两坡加一潭,水域面积宽广,川原地貌雄伟开阔,植被丰富,绿树成荫,是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走进龙王沟,迎面是座仿古城楼,城墙灰砖砌成,垛口相连,箭楼高耸,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给寂静清幽的龙王沟,平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看点。
来到龙王沟,先看龙王湖,龙王湖其实是一个小水库,建于五六十年代,当初,每遇夏天雨季,经常暴发山洪,冲毁良田,沟底涝,沟上旱,让当地人饱受其患、苦不堪言。于是政府和群众才群策群益、下大力气筑坝蓄水,自成碧波浩瀚的湖面。这个水库的建成,既防止了洪水的肆虐,又灌溉了周围的良田,一举两得。五六十年前的人们,也许不会想到,当初改造山河、建设家园的壮举,不经意地给我们后来人留下了一处山水幽境的龙王湖、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现在这里由企业家梁昌宏先生斥资精心打造,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成了游凤镇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们来到湖边,薄凉的秋风吹皱了一湖碧水,波光潋滟、清澈透明,鱼戏莲间,菡萏袅娜,白鹭掠水,颇有江南风韵。 湖岸边一行垂柳浓绿,绦丝依依,婆娑起舞,倒影水中,水天一色,物景交融,亦真亦幻。向东看去,石砌的大坝横亘南北走向,好像一副巨大的挡板把龙王沟的出口坚固的堵死,似乎万摧不溃,沟里的水便聚溪成湖泊。西望湖面如镜,幽谷深远,一望无际。南北两原土崖嶙峋,曲径通幽,芳草萋萋,松柏葱葱,古槐郁郁,蒹葭苍苍,在水一方,犹如进入了世外的桃源。湖心小岛犹如镶在白玉盘上的一颗晶莹剔透的绿珍珠,柳枝抚水起涟漪,花草从容绽娇艳,曲径蜿蜒、古亭小巧、惹人怜爱,宛如仙境,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沿着湖的北岸拾级而上,就是海潮院,松柏掩映、钟磬声声、香雾袅袅。海潮院原址在湖西北山头上,据史载,修建于唐宋时期,是一座融佛教、道教于一体的古老寺院。曾经建有圣母宫、菩萨殿、太白庙、关帝殿,山门、戏楼,一应俱全,亭台楼阁、蔚为壮观。令人遗憾的是历经时光的风雨浸蚀,加之文革浩劫,早已破败不堪,拦坝成湖后迁于现址,为这山水幽境凭添了宗教的因素、文化的光环。
进入古庙山门,两边有钟、鼓二楼,小型浮屠塔一座,高约4米。殿宇洞窟内有关羽、娘娘、菩萨、太白四座大殿,各宽三间,雕梁画栋,建筑雄伟。特别醒目的是有几通碑石高大雄伟立于寺院。其中有两通老碑石,一通是道光二十年所立的《重修海潮院诸神殿并龙王庙碑记》,邑儒学生员官兰台顿首拜撰,例授修职郎、候铨直隶州州判、辛卯恩贡生张巍沐手书丹。另一通是宣统元年所立的《重修海潮院诸神殿并龙王庙记》,禀贡生贾意如拜撰并书。碑文是清秀雄浑的行楷,一撇一捺均有出处,一点一横尽显神韵,一看就知道是大手笔,让我不由得心生敬仰。碑石默默地矗立在这里,无言地诉说着海潮院曾经的辉煌与衰落。重修与新建,表达了普通老百姓对于神灵的畏惧和虔诚、膜拜和敬仰。庙前有一人造石龟,体型硕大无比、惟妙惟肖,憨态可掬,头伸向湖面,好像要跳入这一汪碧潭里去自由自在畅游。正门对面不远处有一白色玉雕弥勒佛坐像,大家见之便异口同声道:“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几位文友好奇地在这里纷纷用手机拍照留影,我们还集体合影,取名曰“漆水闲人到此一游”。
陪文友们登上大坝,向南端步行不远,有一仿古建筑,碧瓦盖顶,脊檐高挑,四角翘起,斗拱交错,雕甍绣槛,玲珑精致,古色古香。近一看,门楣上“龙王庙”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楹联是:“掌管五湖四海水,雨露神州万顷田”。此联为孤零零的小庙增色不少,表达了老百姓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我们沿着湖的北岸有一条林木掩荫的小道,一路上坡,野菊花开满两旁,花香弥漫,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怪石峥嵘,时有小泉流水激石,泠泠作响,小鸟相鸣,嘤嘤成韵。登上塬顶,极目远眺,长川曲幽、漆水映带、田野碧绿、白云蓝天、太白屏南、梁山拢北,一切自然美景尽收眼底。在与扶风县的交界处,忽有一巨大的牌坊矗立在眼前,我们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上面刻着三个繁体鎏金大字“龙王沟”,落款“贾平凹 题”,问田间一农夫,回答道:“我们村有一个企业家,和老贾是铁哥们呀!”,那人回答时无不得意洋洋。
习习的秋风吹着,徜徉于游凤龙王沟这块净地,静看白云袅袅,彩蝶翩跹,大家深觉不失为怡情悦性的所在。跋涉于山野草径,这时若不小心惊动了一处丛林,“噌”的一声,一只野兔便从眼前掠过;抑或“扑哧”一声,一只绚丽多彩的“火凤凰”(锦鸡)会腾空而起。田野里,果园里,勤劳的人们正忙碌着,农民们在享受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喜悦。
时间很快,特别是愉快的时光溜的更快,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这美丽神奇的龙王沟,大家也不得不握手依依惜别了。
作者简介:
董岳峰,男,陕西咸阳人,语文教师,网名:五岳草,笔名:千里草,秦夫。一直钟爱文学,闲暇时喜游览人文胜迹,业余时爱掭笔抒写胸怀。曾在国内多家文学刊物和网络平台上发表诗文。观点:文学虽不是宗教,但却是一种信仰,文学的信徒,平凡的人生,走在文字的行间。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