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国泰先生与王燕凌老师打赌的时候,她还不是特级教师。那时候的王老师,是潍坊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一名普通数学老师。
2021年9月,王燕凌老师获评第六届潍坊名师、特级教师。7年前,她大胆推动“三标课堂”落地,成为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师》、《山东教育》等刊物发表。她的研究成果《三标助力,打造潍外数学课堂新模式》在潍坊市“多区联动,聚焦课堂”展示,受到一致好评!

2014年10月,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植入潍外不久,有一次,王老师上数学课,孟先生随堂观课。
在孩子们进行小组活动时,孟先生指着课本问王老师:
“这一节课的时间应该学到什么地方?”
由于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最后一个单元的新知识,所以王老师不敢高估孩子们,便说:
“能把新课进行完,再做完一个练习题就很不容易了!”
孟先生没有再说什么,王老师继续上课。
课后,孟先生询问孩子们:
“我和王老师打了个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孩子们很好奇,都想知道。
“王老师跟我说,分数的初步认识很难,按照既定目标,你们能学会知识点,做完一个练习就很不容了!可是,孩子们,通过努力,你们居然做到了第4题!对你们的卓越,我感到高兴!”看到孩子们质疑的眼神,孟先生解释道。
孟先生在《童本大教育宣言》里说: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奇迹!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大世界!
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
……

当时,王燕凌老师写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当时她上“三标数学课”的情景:
10月的潍坊,秋高气爽,作为“风筝之都”的潍坊,这是一段放飞风筝的好时光。
经过一个月的“三标课堂”建设,师生们的脸上早就写满了快乐与自信。上课铃声刚响,孩子们已经各就各位,班长一声“起立!唱《自主歌》!靠墙墙会倒,预备起!”全班就迸发出气吞山河的力量:
靠墙墙会倒,
靠娘娘会老;
只有靠自己,
万事能办好。
2014年 10月14日,一节普通的数学课,因为有了孟先生的听课和评课,让我对他那帮熟悉的小精灵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一、被忽略的八卦图——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大世界
创造“一半”——为了更清晰地认识“一半”,我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数字、符号或者图形表示出它的一半……
大约2分钟后,孩子们的作品在小组成员的推选中隆重登场,各种不同的“一半”让听课老师啧啧赞叹。
评课时,孟先生没有提到我自认为精彩的“创造”,却请出一个她意想不到的孩子顾峻硕同学,当峻硕将作品展示给所有的老师和孩子们看时,在场的人无一例外地发出了的赞叹!
原来,他居然画了一个八卦图!
可能听课的老师和孩子们是诧异于小顾同学的创意,而我则是佩服孟先生拥有的那双慧眼。
顾峻硕位于教室中间的小组,而且属于平时被我“忽略”的孩子之一。而孟先生仅仅一节课就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真正让我钦佩!而我也分明看到了小顾同学那双因为被欣赏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二、“透视眼”看分数——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达成目标环节,用分数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赵洪涛等一些学生不仅看出了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还“透过”阴影看到了不涂色部分的分数。
最后,孩子们用“不光看到了五分之四,还看到了五分之一”这样准确的语言“看”到了一幅图中的2个分数,孩子的独特视角让我惊叹不已!
以上仅仅是我这节数学课中的两个小小瞬间,在三标课堂上,我们只要充分信任学生,注重赏识激励,发现和捕捉机会,发自内心地去赞美学生,学生一定会还我们一个精彩的课堂!
作者:青力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