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陕西省铜川市的耀州窑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著名的六大古陶瓷窑系之一。该窑始于唐、兴于宋。距今已经有了1400年的光辉历史。据史料介绍,耀州窑始于唐代,北宋末为鼎盛期。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官县(即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宋代时铜官县归耀州管辖,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玉华镇、上店村窑。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

耀州窑博物馆照
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净,色泽清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之美誉。装饰有刻画、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纹饰多满布器皿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器型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薰、盏托、鉢等。
宋代形成了一个自南而北的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于神宗元丰(1078--1085)至徽宗崇宁(1102--1106)的三十多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厂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的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耀州窑系以黄堡镇为中心,囊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各窑制品均与耀州窑相似,仅由于所用原料有差别,胎质与釉色也有些微不同而已。
仿制的耀州窑精美青瓷产品。(李晓信摄影)
耀州窑唐末衰落主要原因是因“安史之乱”后工匠纷纷南逃而致。上世纪70年代国家和陈炉陶瓷厂技术人员孟树峰等研究恢复了精美的宋瓷制作工艺,使耀州窑宋瓷再次大放异彩。
此文要重点介绍的是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办事处赵家塬窑的两处新发现。
赵家塬窑是一座人所不知的小型古陶瓷窑。一个窑坐落在赵家塬村北的陈家坡脑上,人称“北凹里”有村民寇宏福、段义科等家先后在此居住,村民称此窑为“窨子”。曾为中共游击队在此窑里藏过武器。窑呈圆形,以大青砖箍就,窑顶烧熏的黑渍有近尺厚。窑高大约四至五米以上,直径也在五米以上。五十年代已破烂不堪。小时候我们常在此玩耍,六十年代,村民靠沟边打窑洞时被毁。此窑距离耀州窑遗址不足十公里,当属耀州窑系无疑。
为了使家乡的小山村记住这一段烧陶瓷的工业历史,我写了《铜川赵家塬窑属耀州窑系》一文,但因窑口已不复存在,加之此窑建在地上,呈馒头形状,窑口较大,老人们都知道是陶瓷窑,因此,估计其烧造历史在百年以上,但不超过200年,属清代中后期古窑址。
但可喜的是这次在修建高铁铜川北站考古勘察时,在赵家塬村南“烟凹”里,又发现了一处古陶瓷窑遗址。遗址深两米多,长大约8米,宽约5米,窑炉面南,靠北有三处烟道的痕迹,窑炉周围黄土由于常年烧造原因,已成橙红色,窑炉前室和烧成炉分工明确,炉条遗迹尚在,真是一处活生生的铜川陶瓷工业的珍贵遗址。据本村在现场打工人员证明,现场有陶片及瓷片留存。村民听现场考古队工作人员讲,该窑估计是清末民初期间的古窑炉。
本人认为,这次发现的古窑炉,应该更早,估计至少为明末请初时期。因为赵家塬几代人都没有听说过这里有一个陶瓷窑。只是“烟凹里”这一个地名留了下来。过去,我经常想,这里没有烟,为什么叫“烟凹里”。这次发现,解了我一个六、七十年的心结,常年烧窑,当然烟大,又是低于村庄的凹地,自然叫“烟凹里”了。当然该窑到底是哪个年代的遗址,还需专家学者论证。但有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看了照片,都说这里有文章、有戏。甚至认为铜川过去只在东边挖哩,忽视了西边。西边却在王家河村挖出了“中华第一龙”。

新发现的赵家塬烟凹里古陶瓷窑窑址现场照(李晓信摄影)
还有一位铜川耐火厂的干部刘炳川先生,是一位全国著名画家,更是一位陶瓷爱好者,他听说此窑遗址被发现后,邀我到他在西安的画室见面。见面后,他滔滔不绝的讲述了他当年在厂上班时,业余时间经常到赵家塬捡拾到大量陶瓷陶片和瓷片,由于量大,他在沟边挖了土坑,埋了起来的事。还约定一块回铜川去找陶片和瓷片。他甚至认为赵家塬窑是铜川最早的陶瓷窑口之一。
为此,我建议中共铜川王益区委、区政府、人大、政协及高铁建设和施工单位,应予重视赵家塬窑的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能在不影响高铁站修建的情况下,因占地仅40至50平方米,可考虑建设保护厅,作为文物古迹予以立碑保护。
二是铜川北站还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乘客候车或上下车时间,即可参观文物古迹,周围群众及游客也有了一处观赏文物古迹的好去处。
三是尤其是赵家塬人,虽然为修高跌,付出了牺牲,近40户拆迁,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但看着古窑炉,古城堡的残留部分,必然会发出一丝丝念想和骄傲。岂不更好!
四是汉代修建的古城堡如能有残留部分,也应予以立碑保护。留点文物和念想。
附:作者李晓信简介
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EMBA、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艺术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编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是我省医药行业资深的专家和模范”。

2022年12月18日 西安一稿。
2022年12月21日 西安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