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诗人”陈年喜《微尘》
文/杨子钰
献给无名者的记忆,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
—题记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矿工诗人”陈年喜的新作《微尘》。
《微尘》收录了陈年喜21篇非虚构故事,是一群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的故事:其中有技术老练的炼金人周大明和他媳妇、曾一夜暴富现冒险承包废弃矿洞的老板、四川人组成的背脚队、偷矿人和矿警……它和纪录片一样,在记录作者自己和身边人的同时,也记录了命运的爆裂和寂静。这些人物虽历经磨砺,却依旧热烈活着。在这本《微尘》里,陈年喜沉静地诉说着关于亲情、爱情、死亡、欲望的生活主题……
最初知道陈年喜是看纪录电影《我的诗篇》,电影有6位爱写诗歌的打工人参演,其中就有陈年喜。再后来是读他的诗《炸裂志》,以及易中天的那篇《兄弟,我听见了你的饿》。因着这些,我对这位既是爆破工又是文艺作品创作者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关注他的文章。
读《微尘》,起初便是源于这样的关注。只是,翻开书后,便被他的文字深深吸引,充斥在那个年代的艰辛与不易扑面而来。书中以粗粝真实的笔触,记录了一群朴实的劳动者的生之故事。这些主角是爆破工、运石工、乡村木匠、农夫、农妇、小作坊老板......而陈年喜自己的故事,也贯穿始终:在地下五千米开山炸石,用微薄的报酬养家糊口,以诗歌承载命运和深情,记录人生无边的黑暗炸裂。他们虽历经生活的磨砺,却淳朴而硬扎,沉静地诉说关于死亡、爱情、亲情、欲望和功利的生活主题。
看陈年喜的相关介绍时印象最深的是在他出名后,被记者们问及:“你在那么艰苦和危险的条件下,为什么还有心情写诗?”他的回答很朴实:“我只能不断去打工,家里需要用钱,孩子需要成长,父母需要赡养,你是唯一一个可以挣钱的人,逃无可逃,也退无可退。”完了停顿一下,再强调一句,“是真没办法。”
书中的文字,是记录,也是延展,延展曾经消逝的东西。我想,这份延展正是当下的我们需要去读、去看、去记、去想、去思考的东西。这份消逝的过去应该让孩子们去体味去深思。
如果你已是人到中年,不妨读一读《微尘》,在陈年喜的文字中,找寻那份逝去的过往,感受他的那份卑微如尘,也要热烈地活着的拼搏斗志。如果你和我一样正值青春年华,不妨读一读《微尘》,从那份曾经消逝的东西里,感受人生百味,体会那句:人活着,就是一个拼字。 作者简介:杨子钰,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大二在读,酷爱阅读与写作,多篇文章入各类选杂志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