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精华(散文):
我和沈鹤不了情
作者 周劲草 摄影/闲语
当下正值辞旧迎新之际,各种友人间的邀约便多了起来,尚属友情往来。没了不行,但是多了也不行。况且又适逢新一波疫情十分严峻,如若出行难免怕怕的,但不去又不对不起邀约之友。总得认真选择三思而行。

(老报人沈鹤给老作家周劲草赠送巜漫话大明成化斗彩》新书。)
前不久,被圈内称为“报界怪才”,“文坛大佬”的袁德礼发起了一个邀约,我不得不认真考虑倍加思量到底要不要参加。我的考虑决不是德礼在我眼里既不视作"报界怪才"更不可称他为如“黑道”似的什么“大佬”,我是正儿八经的认作他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知名专栏作家,资深老报人而令我尊重而已。

(周劲草给沈鹤赠书《文缘》。)
安理来说我和德礼之间有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共同兴趣,共同爱好,应该是同道同行者,只是彼此个性和特点稍有区别,所以他多次邀约我加入他主持的好几个名流之类的大群我宛言谢绝,但是我们也还是好文友,保持正常的友好往来。所以我也曾邀约他两次参加我们的正能量真善美的文友聚会,我也应他之约参加过著名志愿者,老党员,老干部戚泉木所约的正能量真善美的友好聚会。

这次由德礼牵头邀约的″知名老报人沈鹤所著《成化瓷画册》首发式活动将我列入首批参加者之一,同时还有文友朱超群,说明德礼用心可诚可善,友情为重。我当即向德礼文友表示沈鹤的新书首发式我理当前往捧场。

朱超群向我打听问应邀名单有你,你参加吗?朱超群不了解我和沈鹤之间的关系。我告知他我肯定要去参加的,除了德礼盛情牵头,更加重要的是沈鹤是我早年在新闻界的四十多年的老朋友好朋友,名单中有我,我自当积极参加,否则有失沈鹤老朋友之礼。故那天我朱超群早早到场并坐在一起。

那天上午因为我有"路盲",所以早早就到了江南村大酒家,这个酒家据说是德礼他们聚会常去的地方,那里的老板和他成了老朋友了,所以我是第二个到的,前面第一位友人巳坐在沙发上等候,紧接着朱超群也到了,我等三人便是前三名早到的,不是我们都为了赶吃盛宴,主要还是对沈鹤老朋友的重视,不可删删来次,对不住老朋友。

德礼和超群都已经撰文对那天的聚会情景以及沈鹤的大作做了详细的叙述。

反正那天的沈鹤的新书首发式德礼安排的非常周到,气氛自当非常的热闹开心。那丰盛的宴席佳肴别说,那十五个坐位圆桌大歺,满满当当,欢聚一堂。价位至少近3000元,加上沈鹤先生每人赠送价值160元一本的《画册》又要2500元,如此一般沈鹤先生化去5000多元,这样的如此盛情款待各方友人令我等赴约者感动不已。

这次因为沈鹤大作首发众人分享,不售不卖不为赚钱,充分体现了以文会友,以书结谊的文友互动互相往来,友好相待,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沈鹤先生为人大度厚道之美德,因此沈鹤先生也赢得了朋友会四方,情谊甚永存。

我特别要想说一说我和沈鹤老师的不了情。早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我们彼此就相识,那时我是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劳动报》主流媒体四大报的新闻通讯员,由于我的勤奋耕耘,分别为这四大报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稿件,受到了报社的肯定和赞扬,从中也和许多编辑和记者结下了友情。

我和多有通联关系时沈鹤老师是《劳动报》经济新闻部主任,由于我的新闻稿件面广,有关经济生活类的新闻稿我会分流发给沈鹤主任,由于我发给他的稿件对他负责的新闻版面要求,所以采用率和见报率就高,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编通关系。当然我从中得到了沈鹤主任的偏爱。每每他们部召开通讯员会议共商如何改善和加强相关新闻报道工作,沈鹤主任总是乐意点名让我先发言开个好头,我也总是积极配合发言,向他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建议,得到沈鹤主任的肯定。

从此友情逐渐浓厚,并且相互联系也就更加多了。当时我记得《解放日报》的高级编辑任持平,《文汇报》的徐晓蔚主任,《新民晚报》的知名记者(曾是军旅作家)江跃中,《劳动报》的沈鹤主任便会时有聚会,交流新闻报道的体会和加强编通往来,结下浓浓的友情。

这种美好的编通往来关系保持了二十多年,我们自2002年先后退休,情深深的编通往来关系也就自然断了正常的交往,各自回归退休生活,我转入文学创作,沈鹤老师一头扑进古玩收藏爱好之中而不能自拨。

尽管我们都退休了,然而那情那事始终环绕在心头没有抹去。我始终记得沈鹤主任,沈老师也并没有忘记我这棵小草通讯员。这的确是我们俩共同的真情实意至始不忘。

退休以后各奔前程,各有所爱,各有所乐。尽管压根没有想到我们何时再相聚。然而缘分就是缘分,我们尽管没有想到何时再相逢,然而天老爷为我们牵红线,天老爷委派"钦差大臣″袁德礼″袁大帅″亲自当"红娘″,将我和沈鹤沈主任的多年”姻缘″得以重续。

我与沈鹤主任的第一次"楼台会"是德礼将我俩相聚于百友作家沙龙,聆听沈鹤主任的特别讲座受益匪浅。午间陈柏有安排AA制午饭,我和沈主任紧挨相坐并且小酌柏有私藏茅台镇白酒,对酒叙谊开怀欢乐。然而四十多年后的相聚倍感时间甚短。分手之际依依不舍,盼望来日方长。不料在这辟旧迎新之际,袁大帅又当牵线红娘,安排我们在知名老报人,古玩收藏家沈鹤先生的大作首发式上再次喜相逢。

今年辞旧迎新之际由德礼热心牵头的沈鹤主任的《古玩收藏画册》首发式,则是我和沈鹤主任的第二次楼台会了。

第二次的我们彼此相会,沈鹤主任作为作东者,大气大度,为人热情而又真诚。这与沈主任的基本素质密切相关的,他不仅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老报人,更是光荣在党六十多年的中共党员,我们三观一致,信仰一致,道同行同。因此颇为情难了,不了情。

所谓不了情,彼此有牵挂,侬想吾来,吾想侬,情之深深心头挂。
(写于2022年12月)

周劲草作者简介:
周劲草,中共党员,上海作家。党政管理高等专业,政工师。1948年9月出生江苏,上海解放初随父母定居上海。2021年6月获中共中央颁发“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浦东新区作家协会会员。纪实文学作家。
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卢湾区嵩山路街道党委宣传科科长、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宣传科科长兼文明办主任、街道科普协会理事,曾被中共上海市卢湾区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宣传干部”、“卢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优秀组织者”;曾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评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十佳志愿者”,被浦东新区妇女联合会评为“浦东新区(读书特色)五好文明家庭”;作者兴趣广泛,酷爱写作,曾有300多篇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流报刊上,曾多次获奖。2003年起出版了首部非虚构文学作品集《海上纪事》等近十部作品;2016年起又先后出版了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作品集《春风吹拂申城美》《那人那事那情》,(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作品集《浦江之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随笔散文)《文海拾贝》。最近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自传体纪实文学)《人在路上》。文学创作坚持突出主旋律、正能量、真善美。
近年来,又先后主编了(文学读物)《红枫》三期、(文学纪实录)《走近赵丽宏》、《赵丽宏书画作品选》、《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征文作品集》、《喜迎党的二十大——主旋律征文作品集》;面世《文缘》、(纪实散文集)《花开白玉兰》。作为退休干部党员作家,秉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热爱社会公益读书写作交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受到文朋书友的欢迎和好评。作者的为人处事:真诚真实明白人,正行正道正常人。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校对:十一指、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