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英雄儿女传》是一部反映秦晋豫黄河英雄儿女,尤其是陕西冷娃奋勇抗日、保家卫国的故事。
邀您共读《黄河英雄儿女传》节选,共览百年前陕西大地上的历史画卷。
楔子
四十年前,一个风清月白的夏夜,爷爷坐在老屋的大槐树下,摇着大蒲扇,为我讲述了几位英雄率领部队在黄河岸边、中条山下英勇顽强抗击日寇的动人故事。
双手托着下巴的我,在凉凉的夏风的吹拂下,听得人迷、听得沉醉。那时,我才十岁左右,但英雄们高大的形象便像一颗种子一样播撒在我的心间。
三年前,当我成为一位作家后,暑假的一个夜晚,竟然神秘地梦见了多年不见的爷爷。爷爷一脸慈祥,身着戎装,笑着温和地问我:“黄河岸边的老故事,平娃还记得吗?”梦醒,忽然爷爷消失,一脸懵懂的我,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启示。
我便告别妻儿,独自顶着烈日沿着黄河岸边,从韩城到蒲州到永济到中条山到风陵渡到黄河滩,就这样漫游了整整二十天。在长达千里的大采风中,我接触了较多的民间老人,接触到了当地的文史专家,他们的讲述和爷爷托梦以及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述的英雄故事便渐渐地浮现在我的面前。
这一段湮没在历史岁月深处的抗日英雄的故事和形象渐渐在我的心底发酵。
两年前,我终于动笔了,这一段关于抗战的故事,就从一位神秘的家族英雄开始。
我的老家在黄河岸边的大庆关,爷爷的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里,我们整个家族也都生活在这里。这里曾经有一个郭姓大村。民国时期家族的一位英雄和爷爷是堂兄弟,他行侠仗义,武艺超群,和当时驰名陕西的渭北刀客英雄郭坚亲如兄弟,被时人称为“刀客王”。
郭坚起事,他暗中相助,但绝不加入政界、军界。直到郭坚遇难,他前去相救,结果被流弹所伤,后来不幸罹难。但他的故事被爷爷所知,爷爷时任地方军政人员,关心堂兄遗孤,亲手将堂兄遗孤送入军营,以报效国家。谁知后来黄河涨水,村子被淹,族人四处逃难,流落他乡。昔日黄河岸边著名的渡口大庆关也淹没在滔滔洪水中。
站在滔滔不息的黄河岸边,望着黄河岸边矗立的巍峨高大的鹳雀楼,看着如巨龙一样绵延在苍茫岁月中的中条山,忽然,一位英雄和他的战友的故事浮现在我的眼前。
第一章 英雄出发
01
带着特定的任务,他出发了,一个人,行走在山间小道上。
他是一名狙击手,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神枪手。一杆步枪,数百发子弹,足够他驰骋沙场了。不,他的战场不是炮火连天、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沙场,而是敌人看不见的隐蔽杀场。说隐蔽杀场,也就是敌人难以干掉他,反倒因为隐蔽性强而往往成为敌人的坟墓。
山间风景如画,郁郁葱葱的草木散发着阵阵清香,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隐藏在丛林里的小鸟时不时发出清脆的鸣叫。假如不是战争,这样的徒步不亚于一次山林旅行。可是,日本鬼子不让中国人清静,硬是明火执仗闯进了这片美丽的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大片的国土沦失,日寇的铁骑到处横行霸道,践踏山河,蹂躏百姓。山河破碎,神州飘摇,黄河呜咽,湘江垂泪。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已经落入鬼子之手。下一步,听说鬼子就要渡过黄河攻取大西北了,绝不能让鬼子踏上关中这片土地,在鬼子到来之前,先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鬼子尝尝陕西冷娃的厉害。
陕西关中这片神奇的土地,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就涌现出一批身手不凡、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的刀客。这群刀客常常来无影去无踪,平日里不显山露水,常常晚上神出鬼没,让那些为富不仁者以及贪官污吏胆战心惊。正因如此,关中刀客驰名关内外。然而,他们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给人留下诸多谜团。
在很多人不了解他的背景下,他是当年刀客王的儿子。父亲临终之际告诉了他关于自己的一些事情,这让他感到父亲的神秘和传奇。父亲在教会他轻功和飞刀绝技时,告诉他练武是为了健身强体,在国家危难之时就要保家卫国,但关于年轻时如何行侠仗义、杀富济贫的事情却只字未提。对父亲的故事,他也是道听途说,不能确定,关中刀客的神秘性可见一斑。
成为一名狙击手,他也是因了身手矫捷、百步穿杨的功夫。军营里,连长要训练出一批神枪手,特意让他们露出拿手的本领。他选定了两个项目,一是爬树,二是掷石子。说到爬树,那轻巧敏捷不亚于猿猴,他当场表演了一回,士兵们看得目瞪口呆。其实,他还会轻功,然而谨记父亲“不要显露”的教诲,更多的绝技没有显露出来,他要学会隐藏实力。掷石子只不过略露一二分功夫,但也无人能敌。百步之外的酒瓶,他一甩手就击碎了。这样的功夫,对他人而言只能望尘莫及,于他而言,只不过是雕虫小技。
连长是慧眼识英雄的好汉,当即把他选入狙击手队伍,进行伪装和射击训练。连长把他当作宝贝,一般作战都把他放在特殊的位置。在众多的狙击手里,他是佼佼者。连长分外惜才,常常和他分享一些重大军事活动。一些秘密,就连副连长都不知道。
在一次剿匪行动中,连长交给他秘密任务,让他从后山爬上去,从后面袭击敌机枪手和指挥官。他利用矫捷的身手爬上悬崖峭壁,选定有利地形,从后面袭击交战正酣的敌人。敌人猛烈的火力压制着队伍前进。看着战友不断伤亡,他红了眼,端上枪,压上子弹,瞄准敌机枪手,子弹呼啸而过,敌机枪手脑袋开花,应声倒下。接着,瞄准下一个正准备投弹的敌人,当即击中,敌人应声倒下。敌人有些慌乱,信心大失,队伍溃败连长趁势发动进攻,土匪纷纷举手缴械。此战,连长为他记一等功。
如今,听说鬼子就要准备渡黄河进攻陕西,而且时不时打炮,摧毁黄河西岸农庄村舍,伤及无辜百姓。想到这些,他恨得咬牙切齿,决心教训教训这些猖狂的鬼子兵。正好连长奉上级命令,要求派出一批狙击手袭击敌人,杀杀日寇锐气。听说执行任务,他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恨不得立马杀几个鬼子,给鬼子一点颜色看看。
02
出发时,他带上了足够的弹药、干粮、一壶水。连长特意交代,最好能干掉几个鬼子军官,摧毁鬼子的炮兵,让他们不敢小瞧西北军。他点头称是,按说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任务,毕竟鬼子一路烧杀抢掠,骄横跋扈,不可一世。初次接触鬼子,一些士兵可能还有点胆怯,然而他不怕,上级就是想让他杀杀鬼子的狂气,为低落、怯战的士兵鼓鼓劲。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他为担负如此重任而高兴。
此刻,他行走在山路上,想起连长的交代,心头的惬意忽然消失,脚步沉重起来。
想起日寇隔三岔五,不是飞机轰炸,就是机枪扫射,威慑关中。他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握紧了手中的钢枪,扎紧了腰间的子弹袋。这数百发子弹要弹无虚发,送鬼子上西天。他心中这么想着,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行走间,忽然前面群鸟飞起,一阵惊叫,向远处逃去。“不好,有情况!”他感觉一定有敌情,猫下身子,轻手轻脚迅速向丛林深处藏去。
轻轻拨开草丛,趴在地上,贴耳倾听,听出是几个人的脚步声。他悄悄地拿起枪,压上了子弹,屏住呼吸,尽力不让身体抖动,以免让敌人发现。果然,脚步声越来越清晰,他能根据自己敏锐的感觉判断出敌人的位置和大致人数。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不好,有十五六个。”简直是一个鬼子侦查小队。“距离自己有百步之远,怎么办?是射击还是再观察?”他手中的枪都握出了汗。
凭着丰富的经验,这么近的距离反而不是狙击手最佳的射击位置。狙击手擅长远射,而不是近射,近射岂不很快暴露了自己?敌众我寡,于己非常不利,他决定还是先稳住再说,不要打草惊蛇。
只听鬼子的脚步越来越近,周围的草木都被他们惊扰得晃动摇摆,草丛中的螳螂、知了个个都飞鸣而去。
“离自己也就十几步吧。”他反而不再紧张,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他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目前正处在一个高坡上,向南是一个浅峡谷,北面是一个小山头,东面就是鬼子来的方向,附近可能就有鬼子的营地;西边是自己来的方向,离开家乡已经很远了,撤回去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现在是深入敌营,不能有任何顾虑,唯有破釜沉舟才有生还的可能,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要和鬼子殊死一搏。
谁也没有想到,鬼子“叽里呱啦”了一阵,却没有向前,突然调转脚步回去了。一队鬼子兵跺着脚整齐地走着,这和刚才鬼鬼祟祟的脚步完全不一样。看来,鬼子也是地形不熟,前来侦察虚实,回去时却心里踏实了。他松了一口气,握紧的枪松了下来。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前后汗衫都湿透了。也许是天热,也许是战情紧张。
从地上爬起来,他伸了伸腰,顺手取过水壶喝了几口。然后取出一把子弹,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他低头数着,仿佛数着消灭的敌人。
“十六,好,就用这十六发子弹,送他们上西天。”他擦了擦枪。仿佛心爱的老朋友、老伙计,这条枪,跟随他好多年了,能逃过这条枪的还没有几个人。他的枪下从没有冤杀过好人,跟土匪战,跟那些为非作歹的痞子兵战,他的心中充满了正义感与荣誉感。
他把子弹一颗颗卡在左手腕的皮套上。他习惯了这样的战法,一打起来,压弹、取弹快而不乱。他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行动迅速敏捷,敌人根本捕捉不到他的行踪。
准备好后,他持枪穿过密林向高坡上走去,他要盯住鬼子的行动。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给其致命性的打击。
03
鬼子兵趾高气扬地走着,肩上枪挑的膏药旗若隐若现。瞅准后,他悄悄地跟了上去。
“六十米,七十米……”他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距离。“再远些,再远些!”对狙击手来说,几百米的距离都能百发百中,更何况这么一点距离。他像熟练的猎人发现了猎物,紧紧跟了上去。
东边是一个斜坡,处在三省交界之地。沟沟峁峁的地方,最适合打游击,难怪人们称这里是“山河表里”之地。他选定了一个坡头,迅速趴下,进入战斗状态,夏季旺盛的草木正好成为他的掩体。鬼子兵是乘坐小艇偷渡黄河而来,河对面隐隐约约能看到大批的鬼子车队,看来鬼子在调兵遣将,准备渡河进攻。
“要杀杀鬼子威风,挫挫其锐气。”连长的话在他的心头盘旋。“绝不能让这队鬼子侦察兵渡河而去,要让他们有来无回。”一个声音从他的耳旁响起。
“砰”的一声,他感觉用了很大的劲,一颗子弹带着愤怒的火焰呼啸而去,直奔那个肩挑膏药旗的鬼子兵脑袋。
没等其他鬼子兵反应过来,“砰”,第二枪又过去了,鬼子慌忙趴倒一片。好半天,鬼子兵都没敢抬头,他们还没弄清这枪声从哪里而来。因为开第二枪的时候,他已经迅速换了一个地方。鬼子看着身边脑袋开了花的两个士兵尸体,一下子傻了。这是他们进入中原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状况,溃败的国军士兵,几乎不堪一击,他们还没有受过如此侮辱。鬼子指挥官毕竟还是老练沉稳,他“叽里呱啦”地站起来,喊叫着,挥舞着指挥刀。
他瞄准了这个指挥官。扣动扳机之际,忽然那个汉奸翻译官向左推了一下日军指挥官,子弹带着呼啸之声击穿了这个狗汉奸的胸膛。他摇摇摆摆,手指着他射击的方向,像死猪一样倒了下去。
“砰”,这是第四枪,又一颗带着复仇火焰的子弹呼啸而去,冲在指挥官前面的一个鬼子兵倒下了。
鬼子被打蒙了,他们还没有遇上这么强大的对手。对手身手之矫捷,行动之迅速、反应之灵敏,如此神速,是他们前所未见的,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鬼子兵毕竟训练有素,他们在指挥官的指挥下迅速呈扇形向他包围而来。
擒贼先擒王。他决定先干掉这个指挥官。日军迅速分散开来,他们明白敌人是一个人。当左边的鬼子朝他射击时,右边的鬼子就趁机向前冲;当右边的鬼子趴下射击时,左边的鬼子就迅速向前冲。就这样,狡猾的日军相互交替射击着、掩护着、冲锋着,他们不断在缩小与他的距离。
就像老练的猎手与狡猾的猎物之间的搏击游戏一样,越是这样,越能激发出他的斗志,他数数,已经干掉了四个,还剩下十二个,不急,一个一个敲。也许那个指挥官真不该来这里,他的枪已经紧紧地吃准了他。
“砰”,这颗子弹已经快速出膛,直奔那个“叽里呱啦”的鬼子指挥官面门。鬼子指挥官躲闪不及,面目开花,当即栽倒毙命。其他小鬼子一看,吓得趴在地上不敢起来。
忽然,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剩下的鬼子虽然没有冲锋,但也没有后退。他们一个个在悄悄挪动着,寻找最好的掩体。
越是这样的敌人越不能轻视,他把第6颗子弹已经压了上去。忽然,前面两个鬼子兵像疯了一样“哇、哇、哇”喊着,端着枪向他疯狂冲来。他们一左一右,好像故意麻痹他,让他分散注意力,岂不知他是沙场老将,一旦盯住一个,没一个能够逃得脱;其他的鬼子兵却像疯了一样向后跑。他有点分神,枪一挥,右边的鬼子应声倒地。左边的鬼子眼看着上来了,他就地一滚,躲到一个坑里。子弹已经压了上去,没等那个日军举枪,他的枪已经响了,鬼子被打了个四脚朝天。
四周静下来了,他爬出坑,鬼子没有上来。他感觉非常诡异,迅速跳出坑。这时,一颗炸弹飞了过来,正好炸在坑里。幸亏反应快,他急忙向高坡跑去,寻找制高点。
原来,那几个跑回去的小鬼子架起了小钢炮。炮弹携带着呼啸声一颗接着一颗飞舞而来,爆炸声此起彼伏,震得他耳朵发麻,他边跑边打,打炮的小鬼子一个一个毙命了。
剩下的4个小鬼子在炮弹的掩护下快退到了黄河边。绝不能让这些狡猾的鬼子回去,一定要彻底消灭他们。他迅速追了上去,像猛虎下山一样,身子一躺,仰面朝天,让身子跟随惯性向下滑。他边滑边打枪,又死了两个鬼子,剩下的两个已经到了小艇上,向对岸挥舞着军旗。对岸的鬼子看到了,迅速开着小艇过来了,而且还是大队人马。
不好,原来这两个逃跑的鬼子是在呼叫援兵。这些狡猾而又歹毒的鬼子兵,还真不好对付。他迅速调整了思路,抓住身边的一块岩石,挡住了下滑的身体。随即,他压上了第15颗子弹,单手一挥,摇旗的那个鬼子兵应声而倒。最后一个鬼子兵一看不好,正要跳河逃跑,被他快速的第16颗子弹干掉。松一口气,他急忙向后撤退。但是,大批的鬼子已经靠岸了。
04
鬼子兵上岸后,一看他躲藏在山坡上,指挥官不敢大意,急忙喝令士兵趴下。从前面那十六个死尸上,指挥官看出他不是个等闲之辈。鬼子指挥官吃定了要拿下他的意思,趴在地上,不断地用手示意,向后传递信号。看得出,鬼子还在不断增兵。这一班小艇上过来有三十多人,河对面还有小艇正准备出发。
鬼子兵趴在地上,半天没有动静。战场上死一般的静,只有老鸹“呀呀呀”的惨叫与盘旋。他不敢大意,不断地变换位置。北面是一座山坡,居高临下,能将河对岸看得一清二楚,他决定向北山移动,不能让鬼子发现自己的位置。果然,在他向北山移动的时候,鬼子的炮弹就一颗接着一颗向他刚才埋伏的地方飞去。炮弹带着啸声“轰”“轰”落在山坡上,山坡上的草木被炸得齐飞。尘土、碎石四处飞溅,瞬间,硝烟弥漫。
很快,他便进入北山,眼前地势开阔,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来不及细细打量。他就压上子弹,瞄准了正在发射小钢炮的鬼子兵。“砰、砰”连续两枪,鬼子炮手就栽倒在地,呜呼哀哉!
其他鬼子兵一看,就急忙冲锋。然后又迅速趴下。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敌人是一名百发百中的狙击手,谁也不敢大意,不然脑袋很快就搬家了,只见鬼子指挥官趴在地上不断地用手示意着。
他着急了,不能老是这样对峙着,得寻找机会干掉敌人。打一个少一个,同时也能震慑敌人,况且这样拖下去对自己不利,毕竟弹药、体力有限,不能和敌人耗下去,得诱惑敌人冲锋。
他站起来迅速跑到前面一块巨石旁,一个鬼子起立瞄准了他。正好,他反手一击,鬼子兵应声而倒。其他鬼子见了,也不敢起立,趴在地上,只是不断地向他射击。子弹呼啸着从他的头顶飞过。他被压制住,没有机会射击。这样不行,鬼子会借机冲上来。他把帽子摘下来,放在石头上,来了个金蝉脱壳。鬼子还以为他在,对着他的帽子不断射击。这时,他已经撤到了另一个安全的地方。
现在这个位置恰好是一个射击的绝妙点,鬼子趴在地上被他看得一清二楚。他稳了稳心神,取出一颗颗子弹。这些子弹正是鬼子的午餐。一颗子弹压上去,射出去,就有一个鬼子毙命。就这样,接连打掉了七八个鬼子,鬼子再也不敢匍匐前进了。他们清楚眼前的敌人简直就是一个吃人的魔鬼。
鬼子指挥官看着身边一个一个被敲掉的士兵,心里直发毛。再这样下去,难免一个个被对方干掉,他一边趴在地上“叽里呱啦”指挥士兵前进,一边挥手让几个士兵去搬救兵。而河对岸的小艇正在“突突”向前。虽然鬼子被一个个消灭,但是鬼子的后援部队却在不断开进。他不能就这样被鬼子缠住,得想法摆脱鬼子的纠缠。
他熟悉这里的地形。北山向下,就是山谷。谷大林深,草木丰茂野果累累。天无绝人之路。到这里,鬼子就如同进入死亡谷一样。他打定主意,迅速干掉两个鬼子兵后,顺势一滚,直向山谷冲去。
鬼子尽管人多,但对地形不熟悉,被他打得晕头转向。丛林中,他如一个神出鬼没的幽灵,百发百中的枪法令鬼子毛骨悚然。鬼子被打得简直成了惊弓之鸟。究竟有多少鬼子兵丧命于此,他不知道。他每一出手,几乎弹无虚发,看看身上剩下的子弹,就知道鬼子被干掉了多少。
看着伤亡惨重的部下,鬼子指挥官停止了搜捕,这样下去会有多少士兵被干掉呢?快到黄昏时分,鬼子撤出了山谷。周围寂静了下来,他这时才喘了一口气。取出身上的干粮,胡乱吃了几口,喝了几口水,他想:鬼子不会就这么轻而易举撤回吧,要不然,鬼子就是另有对策。为了安全,他不敢逗留,急忙向山谷深处退去。
05
他的猜测没错,退回去的鬼子并没有善罢甘休。鬼子吃了那么大的亏,这是进入中国境内前所未有的状况。对方就一个人,反而造成了36人的伤亡。鬼子们咽不下这口气,他们占便宜惯了,东北军、中央军、晋绥军,哪一个不是手下败将?
河对岸的鬼子们临时召开了紧急会议,商量对策。鬼子指挥部向军部上报了歼灭中国狙击手的行动,希望军部派遣高手前来支援。很快,从太原调集来的特务高手就到了前线。看着眼前这11名特务高手,日军指挥官藤田一郎露出了狰狞的笑容。他要从这个中国狙击手开刀,彻底瓦解中国西北军的抵抗士气。
日军在猎杀中国狙击手之前,先对河西潼关城进行了猛烈炮轰,做出要攻打潼关、进攻关内的举动,同时也派出了十几架飞机进行投弹,扫射、以祭先前死亡的3兵亡魂。日军疯狂报复遭到了潼关军民的英勇反击。潼关守军也对日军进行了猛烈炮轰,同时中央军也从西安调来了美国的援中飞机,对对面日军进行了猛烈反击,鬼子在潼关几乎没有占到便宜。在这次进攻中,他们不仅被中国狙击手射杀了36名官兵,而且河东的炮兵阵地也损失惨重。
这一番较量让鬼子感到中国西北军还真是块难啃的骨头。他们渡黄河进攻关中,包抄大西南的计划只好暂时停止,但日军派出的猎杀中国狙击手的计划并没有停止。在日军看来,这个狙击手的存在,对他们迟早是个巨大的威胁,必须下功夫拔去这颗毒牙。
在日军对潼关城池进行猛烈轰炸时,鬼子特务们也纷纷出动了。鬼子打仗历来狡猾,惯于使用瞒天过海之术。这种障眼法对他来说,已司空见惯。听着远处的炮声、飞机的轰炸声,他明白鬼子又发起了新的一轮进攻。他感觉危险在不断向他靠近。他没有大意,也毫不惧怕,鬼子毕竟还没有明目张胆过河,无论是投掷炮弹,还是飞机轰炸,即使派遣特务兵前来袭扰,关内毕竟还在自己人手中。
天渐渐黑了下来。筋疲力尽的他计划先寻找个地方躲藏起来,休息一夜,再作打算。但是,潜意识里他始终感觉日军不会善罢甘休。从剧烈的炮击声和飞机的轰鸣声里,他能感受到日军的疯狂与凶残,不知道在这样的狂轰乱炸里又有多少无辜人家遇难。
父亲临终告诫他的话又浮现在他的耳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习武之人,一定要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这才是正道啊!”他在心里回应:“爹,您放心。孩儿一定杀鬼子,保家卫国。”
他疲惫地靠在一棵大树旁,把枪斜挎在左肩,吃了几口干粮,不由得睡着了。一只快乐的小鸟落在他的肩头,“唧唧”叫了几声,悄悄地闭上了眼睛。
第二章 牛头岭
01
忽然,林子里枪声大作。慌乱中,他被枪声惊醒,急忙压上子弹迅速向丛林深处隐藏。
幸亏是在这样的深山丛林里,否则,早被敌人发现了。适逢夏夜,繁星在夜空闪烁着,草虫在唧唧吟唱着。倘若在平时,这里恐怕是最美好的乘凉之地。然而此刻,他没有心思,也没有闲情逸致去赏玩眼前的景色,倾听这虫儿的鸣唱。
枪声是从东面方向发出的,时断时续,看来不是大规模军事行动,是一小股人马在交火。
只见两个黑影边打边向这边跑来,后面紧紧跟随着好几个人,边追赶边打枪。黑影越近,看得越清楚,分明是一男一女,只见男的紧身腰带装束,身材适中,手持驳壳枪,边射击边掩护。女的看不清楚面孔,只见身材苗条,行动敏捷,也手持驳壳枪,边射击边撤退。后面的几个人穷追不舍,他们边躲边打,很有章法。在搞不清敌我的情况下,他握紧枪始终没有扣动扳机。
当两个黑影从自己旁边慌慌张张地跑过去时,后面的人也紧紧地跟了上去。他不动声色,静静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确定后面没人,他才悄悄地跟了上去。
山大林深,在丛林里夜战,再好的枪法也会出现偏差。双方看起来都是老把式,故缠斗得比较激烈,加之山谷林密草盛,便于隐藏,双方还不见伤亡。
但明显前面一男一女处于劣势,后面人多,穷追不舍。他要搞清楚这究竟是哪方人马。他在等待机会,看看双方的反应。他紧跟着后面的人,故意把身上的水壶朝前狠劲扔了一下。水壶打在前面那人身上,那人被击中,愤愤地骂了声:“八嘎!”然后回头看着他的同事,他的同事急忙向后瞧。
他藏在树后,晚上哪能瞧见呢?只听他们“叽叽咕咕”一阵,一句也听不懂。他明白了,后面这几个人是日本便衣。也许他们是朝他而来但没想到遇上这一男一女两个中国人,结果干上了。敌我既然已经明了,在我们的地盘上,任何人都有杀日本鬼子的责任和义务。
他压上了仇恨的子弹,朝着穿便衣的鬼子开枪射去,只听见最后面的那个发出“啊”的一声,栽倒毙命。前面的鬼子听到声音后急忙隐藏,随后,朝着他的方向开枪。子弹在夜晚像流萤一样来来回回飞舞。他边打边跑,躲藏得很快。鬼子弃了前面的人,朝他追来。他发了狠,向南撤退,鬼子穷追不舍。
也许吸取了前面鬼子的教训,这些鬼子十分狡猾,边打边躲,身手十分敏捷。他发了狠,必须彻底消灭这一股顽敌。在边打边躲之际,忽然鬼子后面传来了枪声,而且枪声越来越多,原来是刚才的一男一女折返回来,并且带来了增援部队。
他精神大振,返身连击,最前面的鬼子倒下,后面的连忙躲闪,但也躲闪不及,他们的后面响起了枪声,又有一个鬼子倒下,是被后面的人马击中的。剩下的鬼子几乎要崩溃了,急忙向东逃跑。
这下他们合为一股力量追赶鬼子,群情振奋。他几乎和他们打了一个照面,他喊了声:“兄弟,多谢!”只听对方回应:“我们还要多谢英雄相救,鬼子是我们的共同敌人。”
“说得好!”他激昂地答道。
这下形势发生了逆转,我众敌寡,敌人如丧家之犬,灰灰溜溜狼狈极了。剩下的两个很快被众人乱枪打死,大家向前搜寻,看还有没有残敌。
林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夏虫“唧唧”的和鸣声不断地吹进耳膜。晚风轻轻地吹着,送来了花草的阵阵清香。夜鸟的“叽咕”声也不断从山谷里传来。倘若没有刚才激烈的厮杀,这夏夜的山谷真是诗情画意。
“多谢英雄相救,不是英雄把敌人引开,我们兄妹俩今夜恐怕难以脱身。”身材适中的那位男子彬彬有礼,向他道谢。
“晓梅,还不向英雄道谢。”
“多谢大哥救命之恩。”晓梅噘起嘴,闪着如星的眸子,甜甜地对他一笑。
晓梅的笑和明亮的眸子在诗情画意的夜晚显得非常迷人,也让他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和紧张。他和气地说:“兄弟,不必客气,打鬼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看大哥身手不凡,非等闲之辈,不知大哥尊姓大名?在何处高就?“兄弟高抬,在下朝邑人氏姓郭名飞,实乃一山野俗人,不曾高就。”在对方身份不明了的情况下,他还是选择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
“哦?”对方有点吃惊。
“不知兄弟尊姓大名?为何在此?”
“鄙人姓韩名诚也,这是小妹韩晓梅。河东蒲州人氏,日寇毁我们的家园,杀我们的亲人。我们无法生活,拉了一支人马抗日。”
“义士啊!当今国家蒙难,大片国土沦丧,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是啊!感谢兄弟相救,我们真是相识恨晚。夜已深,可否到山寨一叙?”
“多谢兄弟相邀,承蒙厚爱,受之不得!”
他们惺惺相惜地望着对方,然后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晓梅和其他队员很快打扫了战场,然后大家一起向牛头岭走去。
02
牛头岭位于山谷西面,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但见山山相连,神谷弯曲,绵延纵横,到底有多深多远,连当地人都说不上来。不熟悉此地形的人,一般难以走出,故当地人又称之为“迷魂谷”。
“迷魂谷”深沟险壑,山石崔嵬,流水淙淙,植被茂盛,故这里物产丰富,飞禽走兽众多,极利于人类生存。这里山民一般都很分散,山上山下三三两两,不是很多。据说多是河南、山西、陕西避难的人们临时而居。故这里称为三省交汇之地,也是国民政府“三不管”之地。
据说此地又与秦岭山脉相连,向西更是山大林深,云雾弥漫,深不可测。故这里又常常是匪患之地,无限的战略纵深,是打游击、占山为王的天然地盘。
韩诚兄妹从山西蒲州拉起抗日队伍,召集义士,打击鬼子,被鬼子追剿,逃到这里,只好占山为王。不过因为从没有做过伤害百姓的事情,故也没有受到官军重视。
对这股抗日武装,郭飞甚至从没听说过,他只是奉命在华州秦岭山区剿过土匪王麻子。王麻子被打死以后,大多数土匪或被打死或缴械投降,只有土匪二当家穿山甲以及残余势力逃到秦岭深山,苟延残喘。
不过,秦岭山区也有共产党游击队势力,他们从不与百姓为敌,专打土豪劣绅,信仰共产主义。作为国民革命军,郭飞是杨虎城将军的部下。他们部队曾经剿过游击队,但往往成效不大。加之杨虎城将军对共产党有好感,所以虽然作为地方军,但未与共产党游击队结下仇怨。尤其是“西安事变”以后,共产党游击队已经成为合法武装组织,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山西前线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柱梁。
杨虎城将军因为发动“西安事变”,被总统拘押,之后没有任何消息,所部十七路军也被重新整编。郭飞目前归于改编后的秦东第1军1师1团。他们部队负责秦东地区防务,把守陕西的东大门。从朝邑老家走进军营的他,曾目睹了日军对朝邑、平民、大荔、潼关、华阴、华县等地的狂轰乱炸。日机时不时就从河东过来,不是下上几个“蛋”,就是扔下满天飞的传单,以瓦解中国军民的斗志。虽然中华大地大片河山沦陷,但巍巍秦岭依然矗立。它是中华民族的龙脉,有它护佑,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打不断的。大西北军高昂的士气就是证明。
“守土有责,守好陕西东大门。”“不做亡国奴,抗战到底。”“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把日本鬼子从中国赶出去!”这是他们第1军发出的强烈声音。

(作者简介:郭军平,系陕西省澄城中学高中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澄城县作协副主席,作品在众多报刊发表,在第六、七届全国校园文学成果展评中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全国校园文学十佳指导教师”等。)
图片来源:网络
设计制作:杨子菲
为了便于交流和投稿,文學陝軍新设QQ邮箱3544568522@qq.com,欢迎大家投稿新邮箱!
文學陝軍投稿邮箱:
3544568522@qq.com
陕西作家网投稿邮箱:
sxzjxhxxzx@163.com
QQ投稿:3544568522
爱文学爱生活,欢迎投稿!

文學陕軍新媒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