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看水都江堰
□文/龚飞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西北85公里处,背依群山起伏的川西山地,面向平畴千里的成都平原。小城依山傍水,市区干净整洁,道路河渠交叉,环境清静幽雅。奔腾咆哮的岷江在城北冲出狭窄的山口,沿西郊向南泻往平原。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修建在城西的玉垒山下岷江之上。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组成。鱼嘴是修筑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泄洪排涝,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是内江的引水口,能控制进水流量。这三项主体工程采用“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的科学方法,布局完善,结构严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其中横跨鱼嘴,内外江上的安澜桥,是名扬中外的古代索桥。碧潭悠悠,江水滔滔的宝瓶口则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千百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引水以灌田,分洪以消灾”的巨大作用。它通过成千上万条人工开挖的大小渠道,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灌溉水网体系。这空前绝后世界之最的大型水利工程造福千秋万代,惠顾川中百姓。从而使成都平原成为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沃野千里,人民富足的“天府之国”。

游览都江堰,少不了都要到都江堰水利工程最前端的鱼嘴,亲身感受一番。裹挟着雪山寒气的岷江水,气势磅礴,滚滚而来,在鱼嘴处便驯服地分流,一边是外江,江水依旧咆哮猛烈;另一边是内江,轻灵地穿过都江堰市。顿时,所有的喧嚣和尘俗,随着涓涓细流,慢慢淡去,这座古老的小城也就一直保持着淡泊与宁静。 跨过内江引水渠上的南桥,走进风景秀丽的离堆公园。公园内楠木成荫,绿草铺地,百花盛开,花香鸟语。沿着林荫幽径,走到伏龙观前,仰望这座庞大的古典楼阁建筑群。伏龙观三面水环,气势恢弘,古朴典雅,雄浑壮观。观内现有殿宇三重,均为清代重建,亭台楼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逐次开高。后殿最高处为观澜亭。步入观内,可瞻仰都江堰缔造者李冰石像。雕像造型浑厚,线条生动,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系自1974年岁修时,在江心发现的珍贵历史文物。后殿内放映着都江堰灌区纪录影片,淋漓尽致地展示出古堰今昔的发展变化。走出后殿,健步登上观澜亭。极目远眺,西岭雪山,巉岩危峰时隐时现,内江、外江、汹涌澎湃,分流而下,安澜索桥,长虹卧波,横亘江岸。凭栏鸟瞰:离堆下深潭,碧波万顷,波光涟滟;宝瓶口江流,旋涡翻滚,浪花飞溅,悬崖绝壁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走下观澜亭,漫步玉垒山公园,进入二王庙参观。二王庙是人民群众为怀念李冰父子兴修水利,造福子孙的丰功伟绩,在玉垒山麓修建的纪念性庙宇。它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上下梯道,转折多变。它十分巧妙地用围墙,照壁,保坎衬护,造成了多层次,高峻幽深的绮丽景色。庙内殿宇层叠有序,周围山峦林木苍翠,漫步庙院,如入“仙都”圣境。大殿塑有李冰父子神像,气宇轩昂,形象生动。庙院内还有治水的“八字格言”“三字经”以及“六字诀”等精美古代碑刻。这些碑文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治水经验的总结,至今仍为后人治理都江堰所遵循的原则。
如今,都江堰市又有了都江堰水城的规划:街街有水,户户临水,再现古城灵韵。通过城区水系的重新恢复打造,届时的都江堰将会是一个晶莹剔透、冰清玉洁的水的世界。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感概:“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2022年12月20日。


作者介绍: 龚飞,男,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