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故乡在哪里?
文/韦济民
昨天出生的人
今天是不可能再出生的
归宿已提前到来
从此
谁给我故乡
我也不要
以上这几句话,已记不清楚是谁写的了。对于一个在外多年的漂泊者来说,这几句话,真实的道出了人在他乡为异客对故乡的情结。
过去这几十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疯狂推进,资源被重新分配,不少行政概念上的乡村已经不复存在,而大多数乡下人,则开始了在城乡之间摇摆,是在异乡落户还是在故土重造高楼?于是,自己到底是哪里人都有些分不清楚了。异乡工作了多年的我,本体意识里地域上的“故乡”,它只不过只是城市化车轮辗过之后的残留。
可是,当生命远离故土后,在辛苦劳累中精神显得更加空虚,总没有在故乡里的那份踏实和充沛,于是,便开始寻找精神上的故乡。
有人说,“我的故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确,在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会有“故乡”之感。随着时间概念转化为空间概念,那个年代的精气神到九十年代就散开了,到了二十一世纪,市场化和全球化将故乡稀释得无影无踪,一切围绕着现实考量,人生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什么发财致富成功学,追求什么“牛逼、刺激”,成为个人价值的最高实现。
当我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军回到空间位置上的那个故乡时,却发现今日的故乡已不再是原来的故乡了,已经完全沦陷!过去的记忆和眼前的现实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岁月的沧桑和时移物往的变化,将故乡人变得麻木和疏远,我仿佛变成了一个外来者!尽管如此,心中的故乡,还是不会淡忘。
来自西南重庆南川地区乡村合溪镇的我,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不管这个故乡是贫困凋敝,还是毫无诗意的僻壤,只要我乐意,就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藉。
什么是故乡?故乡不仅仅是指父母之邦,而是童年时期生活的地方。这地方有母亲生我时流下的血,这地方埋葬着我的祖先和父母。故乡是生命的起点。故乡的沦陷就意味着生命没有了起点,根离开了土地,精神没有了归宿。试图追问故乡在哪里,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一个情结,而是在价值观沦陷后着力要寻找的精神力量,没有一个词能全然括释这种力量。不管是谁,都不要因为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不管当初是不是因为远大的抱负而背井离乡,还是因为真理和自由的寻索而漂泊于异地,都不要忘记故乡。因为故乡是一种永恒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情愫,千载而下,它饱含着最真挚的情感和眷恋,寄托了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我没有忘记故乡,然而,故乡的观念正在淡化。
在一个公司里工作,常常在聊天时问起同事,“你家是哪里的?”……在一个团队里常常也会听到一句话“他们是老乡”,这仿佛是在间接或直接地告诉你“他们是一伙的”。然而,随着二十一世纪的来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这个金钱与物欲时代,亲情和友情都在慢慢淡漠和消失。为了自己,有多少人会为了别人而让自己后退一步?在我的意识里,不管你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是西来的揾食者还是东来的创业者,合作愉快就好,“他们是老乡”的概念已淡出了我的思维舞台。
象我这样背井离乡的异乡的人,精神上的故乡在哪里?很多时候,真的有些迷茫……
作者简介:
韦济民(韦济明),男,大专,生于1965年4月21日,重庆市南川区合溪镇人。原工作单位南川林业局,曾参与了八十年代《南川县志》之《南川林业志》的资料收集全境采访到编纂工作。文学爱好者,清风诗学社社员。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