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之恋
文/李永任
兰素以高雅清芳著称于世,它真的不愧是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笔下诗歌抒怀的娇娇者——绿色之王。
是的,兰之根系独特,叶艺别致,其花姿更奇巧,色泽玉洁,加之那沁人心田的幽幽飘馨,莫不给人留下一串串悠悠的爱恋之情!
因而,我举双手赞同如是说:兰有朴实、纯真、坚韧、无私的气质,象征着高尚精神。换句话说,养兰,既能陶情养性,又能修身洁己,其乐趣受益无穷,着实是一种浓郁的美妙的享受。
养兰爱兰,我如痴似醉。缘由是因为我种养的兰,来之不易,且兰名特别,再则是自己亲手采挖到的,她还有一个使我常常难以忘情的轶事……
那是八十年代,我原在祖国西南边陲——麻栗坡县边防团。那时,我们连队奉命驻守老山,当时我是连部文书兼军械员。一天,在战斗间隙,我和连部的卫生员、通信员一行三人悄悄绕过雷区,在一个无名高地左侧附近的一密集竹林里,穿来钻去,好不容易找挖到十多个品种的兰。当时,我们三人分工合作,通信员负责警戒,以监视防范特工意想不到的突然袭击,我和卫生员则负责寻找采挖,那场面那情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至今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无可言喻的深深烙印。那时,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挖兰,并无他求,目的是美化装点我们所守卫的阵地。我们把挖来的那些兰,精心地种养在跑弹筒里和罐头盒里,有的摆放在猫耳洞旁,有的摆布在哨位堑壕边,战友们个个分外喜欢,诊爱之心久远悠长。那时,在阵地上,水贵如油。我们每天每人发一壶水,一天到晚尚不够解渴,但战友们省吃俭喝,在上岗巡逻前或者巡逻归来,人人都争着抢先给种养的那几盆兰松土浇水……老山地处亚热地带,气候异常炎热,然而,我们所挖来的这些兰,和我们年青的边防战士一样,顶着烈日焦烤和风吹雨淋,并经受了战火硝烟的考验,有坚韧和顽强的生命为,在老山主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战友们一致取名为“老山兰”。那是1984年的秋天,原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的时任政治部干事邹荣禄和蔡朝东共同创作歌词,后由作曲家雷鸣亲临主峰访问后谱曲,不久就以《我爱老山兰》为主题,词曲谱就了这首军歌,飞快地在战友们中间流行传唱,歌声常常飘荡在老山上空,嘹亮动人。这是一首讴歌参战将士舍身忘死的爱国情怀歌曲,充分展示了边防战士的忠诚与担当、无私与奉献的顽强精神,成为那个时代最为称颂的一首战歌。后来,我们连队换防,撤队离开了老山,我和战友们就把几盆“老山兰”带回了军营。战友们倍加珍爱种养,并给“老山兰”重新更换了花盆,摆放在连部娱乐室内。到了春季,“老山兰”相继含苞开放,一股股幽香激荡心房。战友们还为此举行开花庆典的文艺晚会,热闹非凡。那年,因在一次执行阻击作战任务中,我光荣负了伤,之后又光荣退伍了。那时,一支《送战友》军歌把我从千里边防线拽回了故乡。告别军营时,战友们依依不舍挥泪作别,都说没有什么更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赠送给我,于是送给我其中一盆曾是我自己亲手挖的“老山兰”。转眼之间,三十多年过去了,战友们那千叮万嘱的告别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
多年前,家乡兰热爆响,行家把兰称之为“绿色古董”,“绿色金子”。我所种养的“老山兰”,己繁殖发展到几十盆。从兰的品种上分别归类,其中一盆原名是“春剑桃:腮素”,另几盆原名是“红花朵朵香”。好多次,社会上专门搞兰投资的人走访到家中,观赏后愿以每苗三百至五百元出价购买,但每一次均被我谢绝了。因为我养兰爱兰并非因兰热兰冷而动心,况且我养兰爱兰本意并不是图这图那。现在,我常常总是这样想:无论今后,还是将来,我会一心也会一定把我的“老山兰”种好养好的,这才无愧于我曾是一名祖国边防战士的光荣称号!
而今,虽然时过境迁,但我的兰之恋依然如故,痴心绝对。时下,我曾认识的一位文山州麻栗坡籍著名作家张祥敏同志,在“天下老兵网”一篇美文中,一段意味深长的文字,不仅道出了当年无数参战军人的心声,也最具扎眼地倾诉出了当下无数当年“两参”幸存者的憧憬……《我爱老山兰》,尽管诞生于那个渐走渐远的战争年代,然而,真格地讲,在这和平现实的岁月里,仍旧令人振奋和感慨万千。著名作家张祥敏如是说得好,《我爱老山兰》依然在参战老兵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久远生动,鼓舞军心。不是吗?最近,由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出品,王建军作词,郑阳作曲,青年女高音歌唱演员温森岚演唱的《又唱老山兰》MV推出,这首歌曲的成功上线,再次将传扬“老山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此歌,既是一首军旅艺术歌曲,又是一首缅怀英烈的倾情之作;当它被一次次地唱响,当它被一次次地演绎,英烈们忠肝义胆的崇高形象也必将被完美地塑造,再现于共和国发展的历史长卷中。万家灯火万家乐,谁人又唱老山兰?是的,和平需要守卫,和平需要创造和争取。即使在风平浪静的和平年代,更需要那些守护和平、为国尽忠的勇士;在花好月圆的时候,更需要那些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尽心竭力的人。谁人在唱老山兰?你唱,我唱,大家唱,每一个心中装着祖国、深爱着这片热土的人都在唱,《又唱老山兰》是《我爱老山兰》的姊妹篇,却不是终极篇,在未来许许多多的日子里,将会有许许多多关于老山兰的歌曲横空出世,让一代又一代、许许多多的人为它深情地传唱。世世代代、不停地传唱……
啊,岁月如流,往事如烟。真的,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是谁还在唱起这首《我爱老山兰》?《又唱老山兰》已经接续开启。但愿——我的这篇兰之恋,也成其为呼唤更多更多的后来人,作为“珍爱和平、勿忘英雄”的序曲之一!
作者简介:
李永任,白族,笔名:四发、绿溪,云南省大理市人,省州市作家会员;曾军旅于原35550部队(现为77322部队),历任战士、营建员、文书兼军械员等职,曾先后参加“扣林山和老山”战争。退伍后,曾任社长、村长、民办教师、律师等。之后又自主创业至今。长期爱好业余文学创作,在军地报刋发表文学作品无数。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