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连载(八十八)
《为爱永恒》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宋厚健文
9月15日上午,王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肿瘤医院举行,张静、田云、王露以及王伟的生前好友都来了,在其生命的倒计时,他们奔波在医院,为王伟送去了无尽的关怀和温暖。伴随着低沉的哀乐,王伟的父母泪如泉涌,哭得肝肠寸断,痛彻心扉,几度昏死过去。白发人送黒发人,这种哀伤是何等的难言,这样的场面是万分的悲惨。何丹丹更是痛不欲生,哭得死去活来,她送的花圈上醒目地写着:“懂你的人今生今世都爱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天堂虽然遥远也有鸟语花香,那里有天使飞过,那里没有物欲和灾难,也没有痛苦和恐惧。远去的爱人,天堂的路你一路走好!”
王伟的遗体告别仪式之后,何丹丹的心情依然久久地难以平复,她经常独自来到海淀区五道口附近某宾馆舞厅停留。那里,曾经留下了太多她和王伟的影子,留下了她太多的甜美记忆。站在舞池的中央,她常常浮想联翩、自言自语 ,似乎有一种错觉,她仿佛在王伟的引领下,至身在舞池,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踏着轻松而欢快的舞步,沐浴着幸福和欢乐翩翩起舞,恰似行云流水。她和王伟两个人手牵手、心连心,神情交汇、上下起伏不停地旋转,轻松活泼的吉特巴、激情四射的探戈、浪漫柔媚的伦巴、优雅舒缓的华尔兹……一曲抒情典雅的《友谊地久天长》萦绕脑海……为友谊歌唱,朋友!为友谊歌唱,举杯痛饮齐声颂扬,友谊地久天长。自己和王伟携手并进,踏着曼妙的华尔兹舞步,将爱情进行到底!站在舞者的中央,任凭思绪回到那难忘的过往,尘封的记忆竟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赏心阅目,如同开闸的洪水一幕幕的涌现,似曾发生在昨天,甚至还能触摸到彼此的温度。
走出舞厅,坐在街道旁边的石磴上,仰望苍穹,星星点点,残月当空。何丹丹不由地吟诵起苏轼的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回首往事,感慨万千……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面对未来的人生旅途,自己还要平静地走向明天……
一年之后的清明时节,在母亲的陪伴下,王晓强来到了位于北京海淀佛山脚下的佛山陵园为父亲扫墓。斯人已去,余音绕梁,站在父亲的墓碑之前,王晓强幽幽地说:“爸爸,儿子来看您了。您在天堂那边还好吗?我和妈妈现在生活的很好,我们很幸福,请您放心。我现在上了初中,学习成绩特别的优秀,将来一定力争考上理想的大学,学成之后,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为祖国多做贡献,一定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请您在九泉之下放心吧!”催人泪下的内心道白,让余慧巧的心里犹如山蹦海啸,儿子真的长大了,也懂事了,说出来的话像个大人,让人安心、使人放心、催人奋进。为此,余慧巧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把专程带来祭奠的北京红星二锅头酒,一点点地洒在王伟的墓志铭前,声泪俱下地喊了一声:“王伟,你听见了吗?儿子已经长大,他很懂事、也很听话,你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接着,余慧巧从挎包里掏出两个酒杯,分别斟满了酒,跪在丈夫的墓碑前大声地说:“王伟,请你接过这杯酒,我俩一起干掉,从此,我们夫妻的恩怨一笔勾销。”这声声的呼唤和呐喊,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厚缅怀和她那宽广的胸襟。
余慧巧曾经是一个外刚内柔的女人,嘴巴像刀子,说话不饶人,但她的心地却十分的善良。在与丈夫协议离婚之前,她考虑最多的是儿子的抚养教育和未来的成长,看到丈夫红杏出墙,家庭关系紧张,儿子苦不堪言,自己却与丈夫难以沟通,在丈夫执迷不悟、不肯悔改、不可救药的情况下,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儿子摆脱痛苦和伤害,余慧巧放弃了婚姻,选择了离婚。离婚之后,为了照顾这个家庭,她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努力,一方面她要负责儿子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她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的饮食起居。家庭之外,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做一名优秀合格的园丁,为此,她的精神压力特别的大,工作生活非常的艰辛。所幸运的是:王晓强不仅懂事,而且学习成绩特别优异,他关心集体,帮助同学,很有社会责任感。一天放学回家,儿子看到母亲独坐一隅发呆儿,或不时地翻看一家三口的合影照片,看的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仔细,那样的情真意切,时间、地点、场景、人物历历在目。看着、看着,母亲手捧着照片哭出了声,肩膀一抽一抽的,使人感到无比的忧伤和揪心。王晓强猛然意识到,父母虽然离婚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还在惦记着父亲,惦记着过去的那个家,那份亲情和感情,父亲在母亲的心目中还是那样的鲜活,至今仍然令她难以忘怀、挥之不去。
当今社会,道德品质和生活作风是考察提拔干部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王伟与妻子离婚后,从此仕途一厥不振,领导对他的信任程度也大打折扣。整整三个多月的时间,王家大家族难以接受王伟离婚的事实,几乎没人给王伟好脸色看,使其掉进了痛苦的深渊,如今母亲已有原谅自己丈夫的意思。为此,王晓强从中积极地撮合,然而,此时的王伟已经沉浸在感情的纠结和仕途跌落的痛苦和挣扎之中,为此,他嗜酒如命,说什么也不愿意从新开始。父亲不能让母亲称心如意、如愿以偿,不能再使全家人幸福团聚地走到一起,王晓强感到万般的无奈和格外的愤慨。
离婚后的头几个月,王伟还能坚持每个星期去余慧巧家探望儿子,自从与何丹丹失去了联系,他就开始沉伦。他深醉于酒肆歌舞之中,过着一种百无聊赖、醉生梦死的寄生生活。这种虚度光阴、苟且偷生的日子使他一厥不振、郁郁寡欢。这期间,王晓强几次找他,甚至哀求,母亲还在惦念着丈夫,惦念着这个家,希望父母重修于好,抓紧时间尽快复婚。但是,王伟心有余悸,考虑再三,他不想再回到以前的状况,尤其是羞于面对饱经苍桑、久经磨难的余慧巧父母。为此,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去探望儿子了。这一天,王伟感到自己的身体十分的不适,忍不住产生了对儿子的牵挂和思念,于是他直奔余慧巧的家中探望儿子。然而,多日不见,父子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隔阂……彼此已经很生分了,自此,王晓强再也没有主动与父亲见过面。前不久,王晓强听爷爷说:“他的父亲生病住进了医院,”王晓强不以为然,表现的十分麻木和冷漠。父亲抛弃母亲,抛弃自己,抛弃家庭,死不悔改,这使王晓强对父亲的积怨越来越深,这种恨意如同一堵城墙越垒越高,隔挡住了父子之间的感情和亲情。(待续)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世界华人小学生获奖作品评析》、《世界华人中学生获奖作品评析》、《阮玲玉之死》、《青衣行酒》、《说悔》、《食色与欲》、《儿童急病与意外》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100位名人早逝之谜》等图书。荣获全国首届“无量杯”诗酒融合文学大奖赛“十大诗酒文学魅力作家”;第二届全球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成人组:二等奖;第三届中国青年作家杯征文大赛诗歌(含词赋):一等奖;2021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散文组(含随笔、评论)一等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