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与冲突》(三十二)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文明是人类活动留下的人文痕迹,人类文明的灵魂是文化,而能够指导人类依照规律开展活动的文明精神正是蕴藏在文化中的道性思想。从人类文明到人类文化,再从人类文化到人类思想,这三者的关系为,文明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思想的载体,反之,思想是文化的灵魂,文化是文明的灵魂。而宗教,哲学,科学三者的关系则不同,宗教是体 (本体),哲学是用(作用),科学是相(现象),它们三者是体、用、相之间的关系,如果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也可以这么讲:宗教是根,哲学是干,科学是花果枝叶。哲学是架起宗教与科学的桥梁,宗教属于文化范畴,科学属于知识范畴,哲学则介于两者之间,其中,哲学的世界观属于文化的范畴,哲学的方法论又属于知识的范畴。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文字中所包含的各类思想,我们需要用心去体悟,才能感受到它的生命意义的本质、社会意义的存在与历史意义的价值。

自古中国重视文化轻视知识,文化属道统,知识为术艺,文化为根本,知识为枝叶。重道轻术,重农抑商,重义轻利,以德配天,道法自然,这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所在。然而西方的宗教与科学却是在对立中走过的。从五千年前的闪米特宗教到四千年前的亚伯拉罕诸教,到三千年前的犹太教,再到二千年前的基督教,一直到一千四百年前的伊斯兰教,闪米特宗教一脉相承向后延伸,同时,也一如西方文化的特点一样,在分裂与排它中向前推进!

从犹太教发展而来的基督教,也属一种信仰一神和天国的宗教,发源于中东地区。按照《新约》说法,耶稣在三十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犹太省地区传道。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为真理作出见证,教导人“爱上帝”和“爱人如己”以及求“天父的国和他的义”等道理。根据基督教福音书的记载,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恶业。他的教训和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这使得罗马帝国下的祭司团大受影响,所以决定将他除之。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在受尽打骂侮辱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价上。而《圣经》新约对此解释为,《圣经》旧约所预言神所差遣的救赎主耶稣,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为代罪羔羊,流出自己的血,让世间的广大罪人得以赦免。

在人类发展史中,基督教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尤甚。基督教相信耶稣为神(天主或上帝)的圣子,是人类的救主(弥赛亚即基督)的一神论宗教。基督教如今与伊斯兰教、佛教并列为当今三大世界性宗教,而且列世界影响第一位,但它又分出很多分支,主要有天主教(又称公教会)、希腊正教(又称正教会)、基督新教(中国俗又称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许多规模较小的派别组成。基督教虽然产生于中东地区,但后来由于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扩张和持续打压,基督教的传播中心逐渐从西亚转移至欧洲,并在欧洲发扬光大,并由此传播至远东、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即便如此,目前在基督教的发源地中东地区仍存留着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古老的东方礼教派,信仰者有阿拉伯人,希腊人等。 中文语汇的“基督教”一词时常是专指基督新教,这是中文目前的特有现象。当前基督宗教的信徒在2008年统计约占世界人口32.9%即约20亿7千万人。其中,天主教徒占其中52.89%(约11亿人),基督新教占其中17.63%(约3亿6千万人),而东正教则占其中10.64%(约2亿2千万)人口,余下4亿信奉基督教的其它派别。
根据基督教《新约》的记载以及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又从石窟坟墓中复活。因为他的坟墓已空,并且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形象,人们渐渐确信耶稣真正复活。在耶稣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空之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传扬耶稣的教训,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这就是天主教会,所以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产生的。相对于传统犹太教强调遵循律法,基督教则强调耶稣救赎的恩典,并认为只要信奉耶稣基督就是旧约《圣经》里众先知所预言的救世主,愿意接受他为主,人们只要并决意以上帝的心意为生活的准则,让耶稣基督为承担自己所犯的过错并悔改原罪,就可以借着洗礼被接纳成为教会的一分子。
然而,当时的犹太人视耶稣教为外道,是离经叛道的异端。开始,罗马帝国认为基督教只是犹太教的一支,并不去逼迫天主教会,再加上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人自己也岌岌可危,所以无法关注或控告耶稣,但耶稣在传教过程中,信徒增多且对罗马帝国的统治产生不满,这引发了政治危机,耶稣是被罗马总督通缉后,再由犹大出卖耶稣,才被下令抓捕,然后钉死在十字架上。罗马帝国迫害基督徒也只限局部性,随着基督教的传播,社会各阶层愈来愈多人加入天主教会,导致天主教会在公元第二、三世纪遭遇可怕事件,许多主教和信徒被火刑烧死,在竞技场中被野兽吃掉。但天主教会依然茁壮成长,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终于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教会将耶稣复活的这一天定为复活节,而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即为圣诞节。

欧洲中世界时期,即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基督教的神权大于各封建王国的皇权,宗教裁判所几乎是欧洲最权威的裁判机构,很多西方科学的先驱,都是作为异教徒惨死在基督教的神权之下。在这个时期,西方世界宗教文化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几乎不可调和。而在遥远的东方,道(文化)与术(知识),两者主辅相应,共同推动中华古老文明滚滚向前。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