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意翻动列队书架的图书,手指弹琴一般,滑过跳过一本又一本,其实是视线在跳跃,思想在选择,一种感觉在与书脊书名碰撞,迅速地经过和突然地停顿就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
所有摆上书架的书,都是曾经的时光中某一时刻某一原因某一机会认真选择的,收存在此,是因为喜爱,被认可是它的荣幸,更是我的幸福。
小说、散文、诗歌分类齐聚,次第铺排。还有一部分是教育著作,曾在显要位置,如今被排挤在一角,稍微封尘了。

诗歌属于激情青年,小说虚构生活,散文是最真情最自然最实在最情绪流溢的。于是,书架上散文集子便多。
抽出一本,主编是刘心武,《散文选刊——年度优秀散文集》。因为对刘心武的仰视,当年选购这本书时,一半是名家名气原因。刘心武,曾因为小说《班主任》一炮而红,后来曾慕名购买过他的《钟鼓楼》,研读过他的文笔,他的确很胜他人一筹。以后他研究红学,也高端前沿,毕竟大家啊。名家的选集,肯定非同一般。
这本《散文选刊》,集合的是2002年的各种报刊的散文上乘之作。书名像了一个散文期刊名称,实际不然。文章来自四面八方,报与刊,还可能取自某些其它渠道。不过,那时网络还单薄,没有多少文章出现。
现在翻阅起来,依旧不错的感觉。二十年前捧读这书时,挺有感觉,投入,入情,触动内心,此时不免细心翻新回味起来。
早些年的散文,常常短章。一般千字左右,讲求辞藻华丽文笔清新,不作长篇赘述冗杂陈设,通常干净洗练情真意切。现在读来,很感觉那时的散文就是散文诗。现在的散文,有发展提高,叙述多故事性强,多以亲身经历娓娓道来真情动人,有点儿像故事会,也像些个小说。不过,读起来,却是颇有味道的。
短章有短章的好处,快餐,利索,味道鲜明,无须慢慢品,迅速口舌感觉,读之得味。实在说,快节奏的当今,快餐还是必要的。大家都喜欢。所以,翻读二十年前的散文,倒也十分有味。

散文读者不分年龄,中老年更多人喜欢。有了人生经历,更有生活感觉,更懂他人心思,明白文字的一行行一段段,理解作者通篇行文之目的。触动旧文章,翻阅新作品,各有千秋,咀嚼回味,都是好的。
虽然手头有些新近年月的散文新作,愿意坐进阳光里,细细品味。也常常寻找从前的书籍,体味记忆里那份感觉。回味,常常是美好的。一本旧图书,一篇老文章,触动内心,引发思索,令人回忆,往往经常。那种遐思,会长远深刻,久久不去,甚至会是缠缠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