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品文•为什么会以己度人
作者 王天波
2022.12.17
【我闻】
2022-12-17 成长学习课堂【为什么会以己度人】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大体上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以己度人。“度”,就是“测度”的意思。
以己度人,即我们是怎样的人,大体上,就会认为对方也是怎样的人,因而,时时刻刻,都以自己的坐标系来框定这个世界。
假如,我们是一个拈轻怕重、看得比较近、不吃眼前亏的人,我们大体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我们爱不出去,不敢爱别人,大体上觉得别人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就会认为,用不着对别人好,因为,他也不会对我好,所以,我就等着,除非对方证明他是个好人,且对我好,我才会对他好,这就叫“以己度人”,是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思维模式。
以己度人,第一个后果是,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小我”的世界里,整个世界都被我们缩小到一个狭隘的空间里。因而,我们一生都是自己在画地为牢,一生就生活在这样的小圆圈里,同时还会把这样的禀性和习性传承给孩子。
以己度人,第二个后果是,它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作为一名企业家,这是很严重的后果。它会让我们看不清人,看不清事,看不清团体,看不清客户,也看不清趋势。因为,当我们活在一个很小的空间时,能看到的天空是有限的,而这有限的天空,在我们看来,就是世界的全部。以自己的心揣度他人的心,我们会一次一次地错失眼前的机会,并且还一无所知。
“以己度人”,往往是以自己的小我揣度他人的小我。事实上,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我们都要明白一个本质:人心的本质,是大我。
阳明先生曾有言,“良知本来自明”,“昔镜未开,可得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自难住脚”。阳明先生告诉我们,人心中的那些小我都是外来的,都是从外面沾染过来的,或者是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环境、或其他人的影响,让我们形成了对立、怯懦、不相信人、不容人、心比较小等习性。因为这些习性都是外来的,所以,它是可以去掉的。
因而,我们明白了,生命是可以突破的。哪怕在少年时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性,或者习性已经形成了几十年,事实的真相是,这些不好的习性,是可以逐渐改变、去掉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心的本质是大我。
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有言,“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真知”。真知,就是良知,就是大我,良知即本来面目,因而,我们心中原本就有无上的仁爱、无限的胸怀、无量的智慧、无穷的能量,此前只是被小我遮蔽住了。
所以,我们要真正地在心上用功,开发和唤醒心中的大我,久久为功,不好的习性就会逐渐去掉。
相信自己心中的大我,也相信他人心中的大我,由此,我们与客户、高管、家人的关系会实质性地上一个台阶,我们生命的舞台会变得无限宽广。
【如是】
以己度人,习惯成因。
先入为主,是非少分。
因袭偶然,印象定本。
多论眼前,考究难深。
以己好点,直初评人。
摒弃特点,随视频频
常禀赋性,刻意量身。
凭籍外貌,岂识人真。
权衡利弊,测度难允。
主观先达,定念怎申。
度人德先,量人质稳。
综合素质,测度必准。
画地为牢,小我度人。
坐井观天,以偏概本。
一本正经,胡说道真。
只顾小我,不虑他身。
时势不清,好歹不分。
事实不顾,结果不论。
以己度人,百害莫隐。
唯有自律,换位比称。
【我感】
七律•以己度人
(中华通韵 押恩韵)
作者 王天波
以己度人困自身,抱缺成见看他民。
良知必致良知慧,宏允自招宏允心。
昔镜蒙尘可污隐,今朝鉴亮岂容尘。
满怀仁爱道德在,生命舞台无限真。
2022.12.17

作者简介:
王天波,男,河南省封丘县人,1965年4月8日出生,回族,大专文化,中医,善调慢性疑难杂症,尤攻颈肩腰腿疼痛。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美丽中国德孝文化示范村联盟副主任,热衷公益、爱好文学。常有作品见于主流报刊。愿用满腔赤诚传播华夏文化,唯图神州大地温暖祥和充满真善美,祝福祖国富强美丽永为伊甸园!
联系我:15836127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