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渡长江
文/周超
在宜昌秭归归州办完事,已是华灯初上时分,一行三人来到江边渡口,等着渡船过长江,回对面的郭家坝镇去。
夜色阑珊,站在渡口,望着对岸,灯火迷离,惹人心醉。更有江轮灯火倒映水中,相映成趣。偶有几声汽笛传来,在静谧的夜晚,传得格外遥远。
渡船来了,是一只小船,船舱里只容得下四五人。上得小船,船家一摆船头,小船掉头就往江心驶去。从未在江中乘过如此小的渡船,如是坐公园里的游船,伸手可掬水,此时却是行驶在万顷江涛之中。
驾一叶扁舟驶于长江之上,如同苏东坡夜游赤壁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心旷神怡,陶然忘饥。
离江不远的九畹溪曾是爱国诗人屈原开坛讲学、植兰修性之地,他在《离骚》中写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站立船头,清新的、略带寒意的江风阵阵袭来,不知当年屈原顺江而下、进郢为官时,站在船头迎着江风,是否踌躇满志,欲以满腔报国情怀换得楚国的兴盛、楚国人民的安居乐业。只可惜昏君无道,冷落真正的爱国之人,让屈原满怀忧国忧民的情怀悲愤地投进了汨罗江。
船行至江中,正对着兵书宝剑峡峡口,如刀削斧劈般的兵书宝剑峡岩壁,尽管掩映在深蓝色的夜幕之中,那高耸的白色石壁在依稀的夜色中显示出的轮廓仍然巍峨雄伟。在两岸垂直石壁的夹峙下,长江涌动而出,波澜壮阔,势不可挡。当年的诗仙李白顺江而下,诗意大发,写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佳句。此时,站在船头,望着两岸,真希望能听见几声猿啼。
自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库区里的江水已不再急流奔涌,而是如湖水一般静水深流,正应了伟人那句:“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不一会儿,船行至岸边,已到了郭家坝镇。弃船上岸,回望一轮明月,江流天地间。
我见青山多妩媚
车出咸丰,就一头钻进了山里,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弯弯绕绕,不知是路随山转,还是山随路转。
青山但随山路分开两侧,车几乎是贴着山的石壁前行,路旁就是深深的山谷。昨夜一场暴雨,让山上的林木愈发显得郁郁葱葱,葳蕤地长着。只见对面虽是石壁千仞,那些木本、草本植物依然蓊郁地覆盖着岩石,仿佛让裸露千年的石壁穿上了一件绿衣。石壁顶上,一个灰色的五层古塔孤零地矗立在那里,不知是否在光阴的流转下守候了千年,更不知千年来它是否在苦苦等候着谁。
不知走到了哪里,清江流了出来,伴随着山路在峰回路转中汤汤而流,倚着车窗,似乎可以听到江水舒缓流淌时发出的快乐的声音,也让满眼绿意的双眼变得更加滋润起来。群山拥挤着,只给清江留下了一条狭窄的河道,还是弯弯绕绕的。山不转水转,清江就绕着青山曲徊宛转地流着,犹如婀娜多姿的土家族少女显出优美的身段。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清江水养育了土家族的儿女,让他们世代在清江水的滋润下生活、成长。山路上走来一支马队,一色的枣红大马,马蹄得得地响,沿着路边轻快地走着。骑在马上的土家人悠闲自在,全然不理会路上汽车从马旁驶过以及车上旅客惊讶的目光。路旁还会有土家人背着竹子编的背篓,三三俩俩地出山去。山里的茶叶、香菇、木耳等山货很有名,这条山路会不会是历经久远的茶叶古道,响过无数马队的铃声,走过无数背着背篓的人,运出无数的茶叶等山货,换回无数米、油、盐和服饰布匹,千百年来发挥着与丝绸之路一样的功能。
快进恩施城时,清江变宽了,水流变急了,仿佛就要脱离青山的羁束,可以快意地奔流着。回眸望去,只见远处青山叠障,层层峦峦;近前山峰含黛,默默无语,似乎恋恋不舍清江的离去。谁可知,奔流的清江水又不知渗入了多少离人泪。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作者简介:
周超,男,1971年生,江苏海门人,国企政工干部,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大量新闻稿件见于各大报刊媒体,获得过“湖北省企业报新闻作品二等奖”等各类奖项,并喜欢文学创作,许多文章散见于《中国作家网》、《湖北作家网》、《楚天都市报》、《青岛财经日报》、《旅游作家》等报刊媒体上。2017年10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个人散文集《我见青山多妩媚》。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