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饺
文/马彦
很久没包水饺了,今天正好有空,便去超市买来新鲜猪肉、虾仁和韭菜。俗话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的确,三鲜水饺一直是我的最爱,感觉比吃任何大餐都可口。虽然包饺子很费时间,洗菜、剁馅、和面等等,最麻烦的是擀面皮,需要用力一个一个地擀,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填进馅儿,包起来。超市虽然也卖饺子皮,哪有自己家的皮儿劲道好吃啊!如果不是特别喜欢,我这个懒人绝不会花几个小时包一顿饺子吃。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大年三十下午,母亲、父亲和姐姐围坐在桌子旁,边聊天边包饺子。因为母亲一时失误,把那顿年夜饭饺子包得很咸,但我还像往常一样吃得又香又饱!只是吃完饺子后喝了很多水,仍然感到口渴,转眼四十年过去了,父亲已离世多年,而那顿年夜饭就像发生在昨天,让我终生难忘!
自从十几年前来韩国定居,感觉最受委屈的是肚子。从前在中国生活的时候,从没因为饮食方面犯过愁,街头巷尾,包子店、饺子店、混沌店多的是;油条、豆浆、千层饼、馒头、花卷儿等,市场里随处可见,几乎没有买不到的食品。在以米饭和泡菜为主食的韩国,几乎见不到这些熟悉的面食,除非在中国人生活集中的地区才能买到。冰箱里那一盒盒火红的泡菜,老公每餐必吃,饭不离口,吃的非常香甜,而我却总感觉没滋没味,不香不臭,每顿饭都像吃不饱似的,非常纠结。于是便想起家乡的水饺,恨不得立刻吃进嘴里……
有几次,我自己动手包饺子。但饺子煮出来后越吃越难吃,饺子里有股难闻的腥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郑重其事地向身边韩国朋友咨询,她们告诉我说,包饺子要用香油和馅,而不能用食用油。当我把豆油换成香油,饺子还是一样难吃。一气之下,一连几年我干脆不包饺子吃,心里却一直疑惑:相同方法,为什么在韩国包的饺子就那么难吃!
离家不远处的超市也卖饺子,是韩国当地制作的速冻饺子,大约有六七个种类,其中一种叫做“故乡”牌水饺,有长型和圆形两种。韩国人把饺子称为“馒头”(韩语发音),包子称做“王馒头”。老公见我喜欢吃饺子,曾把“故乡”饺子买回家,并亲自用蒸锅加上水,坐上箅联蒸,只需几分钟便好。饺子馅是用泡菜、粉条、少许碎豆腐和韭菜等制成;面皮非常薄,能清晰看到饺子皮里透出的隐约韭菜绿。但是,吃完这“馒头”后,我不再想吃第二回,因为它不是我心里一直惦记的家乡水饺的味道。很长一段时间,寻找正宗家乡水饺成为我一大心愿,生活在异国他乡怎么就这么难!?
几年前暑假时,和老公一起去他的故乡——全罗北道,看望那里的亲戚和朋友,正好,我认识的一个中国朋友家也住那里。在去时路上,便给她打电话,没想到真打通了,很欣喜,约好见面时间和地点,准确地说,是我老公和她老公通过我俩的电话约好的,因为那时来韩国时间短,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对周围环境迷茫得很,如果不是两个老公带路,我们俩很难见面。
朋友叫苏晓丽,来韩国前在韩语培训班认识得,她除了学韩语,还在学习中医按摩技术,她说韩国按摩行业很挣钱。
炎炎烈日下,汽车在山间高速路上飞奔着前行……
我和老公准时达到约定现场。那天我恰好没带阳伞,正值中午,地面热得烫脚,站在火烤似的太阳下等苏晓丽到来。不一会儿,远远看见身穿淡黄色坎袖背心,白色八分裤,脚穿凉鞋的苏晓丽急匆匆向我走来,好像刚洗过澡的样子,头发湿漉漉的,仍是从前的长发,披散在肩。
“走,去我们家吧,这里太热了!我老公在那边车里等你们呢!”苏晓丽热情而爽快地指着停靠在不远处路边的一辆黑色小汽车说道。她老公是国家公务员,在市民政局工作,并承包了他们家住宅区内收废品的工作。只比苏晓丽高出半头的老公,年龄虽不大,额头却印着宽而深的皱纹,给人无限沧桑之感。黑红色的脸庞,浓眉大眼,精神显得很疲惫的样子。他前妻早亡,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女孩儿八岁,男孩六岁,两个孩子与年近七十岁的奶奶相依为伴。家里只有两个房间,屋里摆设显得凌乱。电风扇在屋子一侧不停地摆着头,屋里还是很闷热。我们盘腿坐在地板上,两个老公亲热地聊着,好像一见如故,却不知道他们在聊啥,只感觉他们情绪都很高涨,那时我的韩语听力实在有限。
喝过两杯冰水后,苏晓丽说:“走!我领你们去现场看看,我们俩的家在那边......”
约十分钟后,车把我们带到一处荒野近郊,四周是庄稼地,地里有玉米、大豆、地瓜等,庄稼长势茂盛。一眼望见远处有几座蘑菇大棚,大棚附近站着几个身影,隐约听到他们说着什么。
车停在一大堆废墟旁,周围都是废品和垃圾,有的已经分好类:钢铁等金属类、纸箱类、玻璃瓶、塑料等等,重重叠叠,七长八短,错落无序。空中飞舞的苍蝇、蚊子、蜻蜓、小飞虫等在我们面前肆无忌惮,得意忘形地张狂,赶也赶不走。
原来,苏晓丽来韩国后,每天跟着老公回收废品。将从居民区回收来的废品运到这里,经过分类处理,再运往各处废品回收站换钱。眼前仍旧潇洒的苏晓丽一脸无奈的表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我不禁问:“你不想做按摩了?你的按摩技术白学了......”
“唉!谁也没想到我来韩国收破烂来了......走一步看一步吧!主要是老公对我太好了,几乎百依百顺,人又老实忠厚,两个孩子也需要人照顾......”
废品堆旁有两间简易房,是她们俩口子临时搭建的家。屋里有卫生间、厨房、小客厅,彩电、冰箱等齐全,房间设计与普通住房几乎一样。在这与庄稼地为邻,寂静而偏僻的简易房里,话音随风能传到很远的地方。
很快到了午饭时间,苏晓丽麻利地准备着午饭,并从冰箱里取出一袋速冻饺子,她说是自己包的,芹菜肉丸馅的;芹菜是她们家地里种的。
午餐我们边吃边聊,漫不经心。她说平时如有时间还要去地里帮婆婆做些农活儿,地里除了水稻,还种了很多种蔬菜,收割后把蔬菜运到菜市场供婆婆卖……吃着吃着,一股久违了的回味慢慢滋润着我的心田,飘进记忆深处,好像灵魂回归到故里。
“你这饺子是怎么包的?味道这么鲜美!和我家乡的水饺味道一样!”
“我是去商店买完肉,回家用刀剁碎后包馅的......你千万别买市场里搅好的碎肉馅儿,那种肉馅可难吃了……”
我终于明白饺子不好吃的原因。嗨——!
每当包饺子,不免想起把家安在废墟上的苏晓丽,一种苦涩滋味久久萦绕心头,衷心祝愿她——一切过得比我好!
在韩国生活除了语言障碍外,最难适应的是韩国民俗文化和单调的饮食。面对种种困惑和挑战,我们只能努力适应当地风土人情,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国外平静的生活环境,尤其需要增添一些业余爱好,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艺术无国界。随着韩中关系正常化,近年来,作为“在韩同胞文人协会”理事,每年都定期组织开展韩中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让更多喜欢文学、爱好美术创作的艺术家有机会走进韩国,进行两国间面对面的文化艺术交流和作品展示,增进了民间友谊,让艺术向更高层次飞翔。对于他们的参展作品给予颁发参展证书,印制精美画册,作为永久纪念,深受参展者欢迎。
新时代新思想,让“一带一路”精神发扬光大。开明的中国一片繁荣景象,经济高速腾飞,一天天冲刺世界顶峰。沐浴在阳光下,我们喜迎改革的春风,感受祖国实力的日益强大,让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在异国土地上绽放出自信而美丽的笑容!
马彦,笔名:枫叶(竹林),韩籍华人,定居韩国京畿道。系在韩同胞文人协会理事、韩中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草根文学》特约副总编、《东北亚新闻》副刊主编、凤凰诗社副秘书长、少林文学社四川总社顾问、国际城市文学学会理事等。诗文刊发国内外报刊杂志,著有长篇小说《跨国婚姻》。曾获得国内“全国首届沂蒙精神兰田文学奖”、“全国首届运河散文金帆奖”、韩国“雪原文学奖”、第二届“紫荆花杯”世界华语诗歌大赛铜奖、云岩“阳明文化杯”世界华语诗歌大赛优秀奖等。 现组稿韩文翻译、图书出版等。
诗观: 诗,贵在纯真!能温暖自己,也能燃烧他人。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