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万众期待中,它终于来了——《三体》动画!全球科幻迷翘首以盼的《三体》影视等各种形式的作品中,它第一个现身,用另外一种与文字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出原著中那种宏大空灵瑰丽的想象,也以更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扩大着它的影响力。据说《三体》的原著已经热卖了将近3000万册,欧美市场就已超过300万册,是不折不扣、享誉全球的科幻畅销小说,更不用说它横扫了几乎所有的科幻大奖,包括科幻“雨果”奖。中国人再一次用非凡的想象力震撼了世界,这是中国科幻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幻故事走向世界的最佳范本。
《三体》动画上线不到一天,点击率就破亿,赞赏者有之,诟病者也有之,但这不妨碍它将成为科幻动画中的里程碑之作。也许原著小说中那些波澜壮阔、纷繁复杂的想象,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会更为贴近,这不免让人为未来的电视剧版本、美剧版本、电影版本《三体》产生担忧。

从目前放出来的这几集来说,动画选择了《三体2:黑暗森林》作为主体,以《三体1》中的“古筝计划”作为开头,对其内容作了压缩。虽然《黑暗森林》确实是《三体》系列中较为经典和令人震撼的部分,但《三体1》里“红岸基地”“太阳作为无线电波放大器”“三体星球的三日凌空”“质子的一维、二维展开”“质子化为三维生命之眼攻击三体星”等创意和想象没有得到体现,也让“智子”的突然出现,产生了莫名其妙的突兀感,特别是没有看过原著的朋友,大概无法理解“智子”是多么伟大的一个科幻创意,我们期待后面的剧集中,会对此有所展示。而另外一些生造的情节,却显得多余了。
《三体》动画的策划为游族网络的原CEO林奇,他是一个有情怀、舍得投入的企业家,不惜花了1.2亿,从张番番夫妇那买来了《三体》的版权。那一天,2020年12月22日,我清楚地记得,我和刘慈欣一起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向全国政协和科协的领导们汇报中国科幻的情况,参加的还有范迪安、谭盾等艺术方面的专家。当时我看到旁边有一个桌签,写的是林奇,但他一直未曾现身,第二天竟从新闻媒体上得知了他不幸猝然离世的消息。如今能看到《三体》动画上映,也算告慰林奇的在天之灵。
《三体》动画除了在剧情上有些地方产生了多余和冗余之外,画质和建模以及人物形象的设定,倒也还算符合大众心目中的想象,而镜头的剪辑、切换,动态渲染等,也属动画作品中的较高水平。当然比起前段日子上映的动画电影《杨戬》等还有差距,但它们毕竟有着电视和电影体裁的距离。

相较而言,7月份上线的科幻原创剧《黑门》,因有了几位科幻作家的加盟,呈现出了独有的科幻创意和设定,较为有新意。虽然小说创作和剧本创作是两回事,但高明的作家,本身就是编故事的高手,故事的启承转合、逻辑对应,早已丝丝入扣,编剧这时候要做的就是贴着作家走,而不是自己标新立异,去增加一些旁支。就像许多金庸剧、古龙剧,在面对这些大师的原著时,尊重原著就是最大的增益,一旦非要“魔改”,自以为是地画蛇添足,最终就会惨败。对于刘慈欣《三体》这样的巨作也是如此。不同于《流浪地球》,在一个伟大的科幻创意后面,拥有许多可以增加故事的地方,《三体》的故事已经非常饱满、烧脑、快节奏,对于这样的改编,需要细腻地展示那些妙不可言的科幻创意,以影视化的宏细节表现不可思议的原著描写。以目前看到的情况来说,的确差强人意,遭到了许多粉丝的抗议不是没有道理。

目前,《三体》动画豆瓣评分6.9分
不管怎么说,《三体》动画又将《三体》拓展到了新的二次元领域,未来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将会成为一支科幻的超级前锋,带领更多的科幻作家作品一起向前冲。不久前,在刘慈欣和科幻大家王晋康的牵头,以及众多科幻作家和研究者们协助下,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成立了。刘慈欣为院长,王晋康作为荣誉院长,将带领大家创造真正为科幻作家们服务的“温暖之家”。刘慈欣也亲自出马,打造《三体》立体书,用新的维度和阅读方式,来拓展《三体》原著的魅力。
无论如何,作为一部作品的拓展者,有良知的企业应该让创作作品的主体——作家,成为作品本身最大的受益者,应让彼此的合作在更加融洽互助的情况下,做好更优质更多维的拓展。一部作品,无论变成什么样子,它的灵魂、它的根,都永远属于原作者,希望《三体》动画是这一切的良好开端。《三体》的漫画、音频等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期待着未来《三体》真人影视作品、游戏、立体书等等,也都能在不同的领域大放异彩。
《三体》只是刘慈欣人生中的一部作品,未来他很有可能创作出超越《三体》的巨作,这也是全球所有科幻迷翘首以盼的,衷心希望那一天的到来。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超侠 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发起人
配图来源:豆瓣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