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可以随意出门之后
文/龚飞
这段时间人们的热门话题就是,中央出台政策,疫情防控不再强制了,小区解封了,大家可以随意出门了!
但是,大家且慢高兴,因为“革命要靠自觉”了。“二十条”和“新十条”出台了,小区逐步解封了。兴奋之余,你是否意识到,接下来考验的是每个人的防疫意识、自防措施、自身免疫等等自我防疫能力的时候到了。往后的日子,疫情仍将继续,当你随时随地都要面对未知的新冠病毒传播风险时,你准备好自救了吗?提高警惕,解封不代表没风险了,恰恰相反,风险更大了,切记出门做好自我防护。解封的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了,危险性更大了。虽然行动自由了,可是风险更高了。戴好口罩,尽量不去公众场合,保护自己更要紧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泸州史话大家谈”微信群的文友,纷纷展示真才实学,玩起了文字游戏,写出了打油诗。
这边有人写好了发出来与大家分享:
有水便是清,
无水也是青,
去掉清边水,
加心便是情,
国家有难不用怕,
万众一心抗疫情。
紧跟着就有人跃跃欲试,写道:
有人就是传,
无人则是专,
除掉传边人,
加车便是转;
要使病毒不再传,
劝君莫在外面转。
随后,还有人不甘示弱,写道:
有文便是放,
无文则是方,
去掉放边文,
加耳就是防;
抗击疫情重在防,
病例清零方能放。

文友们写打油诗的目的不在于好玩,而在于劝诫大家要做好自我防控。据专家预测,随着元旦和春运的到来,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将迎来大规模大面积阳性的情况。我们站在时代的洪流中,即使以最安全的姿势站着不动,也会被洪流冲击着随波逐流。我们目前最迫切的需求应该是心理上的接受,你要接受你身边的朋友,你的家人同事,甚至你自己,随时有可能感染奥密克戎的心理准备,并且坚信自己一定会战胜它。目前很多科普视频已经很全面的讲解了,奥密克戎从感染到治愈的全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备好药,做好基础防护,回归正常生活。病毒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阳了以后,有的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有的人有可能只是普通感冒症状,有的人可能是大号感冒。而有的人或许会失去生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去面对。我们已经把病毒熬到了流感级别,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做好防护让自己和家人阳得晚一些,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让自己的抵抗力免疫力提升。不要恐慌焦虑,信心和勇气是面对疾病最好的良药。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无论任何事情最终都会有一个结果,我们必须积极面对生活,期待春暖花开。
在拼自己免疫力的时刻,我们千万要保重好自己,在这样与疫情继续打交道的日子里,我们尤其要做好个人防护,少聚集,戴口罩,强身健体,购买必要的药物。无论怎么样解封,我们的脑子里都要绷紧一根弦,放开不放松,别管政策怎样松,我们不要去跟风,岀门继续戴口罩,回家开窗空气通。勤洗手讲卫生,吃好睡好多动动,每天保持好心情,健康快乐过一生。同时,我们还必须做到:一要更加注重个人卫生。自从疫情发生以来,我更加重视个人卫生。居室常消毒,洗衣服加消毒液。不聚餐或少聚餐,不饮酒不吸烟。二要更加注重锻炼身体。养成每天跑步或散步的好习惯,坚持早睡早起,少熬夜。坚持养成少吃多餐的好习惯,不暴饮暴食,不断增强身体抵抗力。三要更加珍惜亲朋好友。人的一生很短暂,艰难困苦都要经历。面对新冠疫情,有时我们很无奈,眼睁睁看着亲朋好友逝去,我们束手无策,让我们倍感时光短暂,人生无常。身边的每一位亲朋都是我们今生的巨大财富,相互扶持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位亲朋好友,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四要更加感恩党和政府。疫情面前,党和政府组织领导有力,投巨资救治百姓,全体医护人员不惜牺牲个人生命赶赴抗疫一线投入抗疫战斗。各级党委、政府全力以赴保百姓生活保生产保稳定保大局,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高尚情怀。我们要懂得感恩,听从政府安排部署,做好自己的事,不添乱,不添堵。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了健康的重要,平安的可贵。钱财买不来生命,利益换不回健康。最大的财富,就是活着,最大的幸福,就是平安。疫情过后,新冠没有特效药,靠的就是人体的免疫力。我们的人生要懂得知足,不要索求无度,不要贪得无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再忙再累都别忘了心疼自己,一定要记得好好照顾自己。人生的路,要靠我们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护我们的,也只能是我们自己人生的选择。在无法预料的日子里,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当前疫情动态,要靠我们自身免疫力保护自己,我们只有摆正心态,稳住自己,扛得住事,才能让生活保持井然有序,才能经得住风浪,才能成就我们美好的人生。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珍惜当下永远是最好的选择。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了人生没有永远,来日并不方长,一定要过好当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珍惜身边的幸福,珍惜生活的赐予,珍惜当下的一切,你安好,我无恙,便是岁月最好的馈赠。
2022年12月19日。
作者介绍: 龚飞,男,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