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工一
“呀!收到了!”
老伴的情不自禁比以往增大了分贝,提高了调门,让我莫名其妙:“收到什么?”
“高龄补贴呗!”老伴看着手机信息回我。
天天和她生活在一起,形影相伴,对她的心绪了如指掌。她的惊讶是因为在办理高龄补贴前前后后遇见的一些事,被多个“没想到”感动了。
没想到办得这么快。按规定,发放高龄补贴的对象是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人。老伴刚到70周岁,生日过完没几天,补贴就到账了。原本想,咋也得满月吧,实际上却大大提前了。
没想到这么多。每月200元,在全国各省、市高龄补贴统计表上可见,深圳的这个标准,全国最高。其他省、市有150、100、50不等。听朋友说,有的省、市压根就没有这项补贴。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里,随便都能接触到几个外省的邻居、同事、朋友。一位从外省来深圳的大哥,已经74周岁了,他说他从没领过、也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码事。
没想到社区工作这么主动。老伴在深圳所注册的住址有两个,身份证上的住址是罗湖区,户口本上的住址是南山区。每年街道社康中心组织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都是在罗湖区进行,罗湖区社康中心都会提前通知。可是这7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高龄补贴应该在哪个区办理,尚不知晓。她说,反正还没到70整呢,先不着急问。就在这个当口上,南山区粤海街道下边社区的工作人员电话短信主动找上门来,告诉她,在南山区办理,以户口本上的住址为准。真是神了,心里思考的问题,尚未提出来,人家就已经知道,不等提问就给解决了。
没想到社区如此重视。老伴查看手机汇款信息来源,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承办人是街道办。社区具体负责这项业务的是一位姑娘小Z。距70周岁生日还有十多天的时候,小Z就打来电话。第一次,老伴手机处于静音状态,未接。第二次,依旧。后来看到短信通知才发现两次未接电话。按通知要求,我陪老伴带上有关证件,在工作日来到社区服务中心。小Z却不在。她的同事告诉我们,因疫情值班,她已经连续工作24小时,串休。这位同事电话联系,没过多久,小Z就专门为这事上班来了。她说话温和,热情周到,把我俩安顿坐下,填表贴照片,连浆糊都直接递到手上。她对我老伴说:“给你打过两次电话,都没有人接。”老伴很不好意思,一再道歉,也抱怨这手机,不知不觉地就给下载了一些根本不需要的软件,不知不觉地就给静了音,这对一位不善于操作电子产品的老人来说,平添了很多烦恼,也无端地为社区同志的正常联系造成困难,真是苦不堪言。好在小Z非常执着,想方设法冲破最后一道障碍,打通最后一公里,具有一种不联系到居民誓不罢休的劲儿,直至彻底落实到位。
200元钱,它的意义,它的分量,它给人在心理上的感受都远远大于这个数额,甚至重于千斤。它带着政府对老人的关怀,带着人们对老者的尊重,让这个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充满了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年迈长者的心。老年人,经历了大半辈子的风风雨雨,人间世道,已知天命,感慨从来就没有称心如意的人生,风雨扑面,才是命运的常态。生活中所有的遇见,不可能都是好事,祸福相依,好坏相伴,奉知足常乐为信条,不想更多地打扰忙忙碌碌、追赶时间、辛勤劳作的年轻人,更愿意为他们分忧,让他们快乐地去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而社会给予他们的每一点温暖,每一份尊重都会让他们感到满足、快乐。政府给予的高龄补贴,那是温暖贴心的补贴啊!不正是在这样一件一件具体的民生实事当中让大家感受到晚年的幸福吗!
(2022年12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