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泸州三线建设有我的贡献
文/龚飞

八月初,到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办事,观看了办事处的宣传橱窗,发现一面橱窗是《传承“三线精神”》的,宣传茜草坝原长江“三厂”等企业为泸州市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的贡献的,上面展出了一些老照片,便不由得停下来驻足观看。突然,我眼前一亮,原来有一幅图片是我正在为长江液压件厂通讯员主讲《通讯写作》时被摄影师拍摄的,黑板上面还挂有横幅标语,书写着“长液厂第二期新闻培训班”的字样。
这让我非常高兴,马上叫妻子为我拍照留念,这充分说明:泸州的“三线”建设有我的贡献呢。记得那是1998年夏季的事情了,当时我在工厂宣传部门负责新闻宣传、理论学习和报纸责任编辑等工作,同时还要抓企业通讯员的管理和培训。根据通讯员队伍发展变化的需要,就组织了“长液厂第二期新闻培训班”学习,培训通讯员30余名。

培训时,还特别邀请泸州日报副刊部负责人靳朝济老师讲解了新闻评论(言论)写作,邀请泸州日报通联部负责人杨乾刚讲解了新闻(消息)写作和怎样向报纸投稿,邀请了长液厂党委书记肖涌讲解新闻的党性原则,而我则是主讲通讯写作和怎样拟定好新闻标题以提高稿件的采用率。就是因为我主管企业的通讯员队伍管理和培训,企业教育中心每年在教师节发慰问金时,也没有忘记发给我一份,这说明我也是一个业余教师。 我是1979年高考落选后进长江液压件厂技工学校学习的。父亲告诉我,“三长”厂(即长江液压件厂、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挖掘机厂)是国家大型机械工业企业,也是著名的三线企业,工资和福利待遇在泸州地区都是比较高的,你这次虽然没有被大学录取,但被长液技校录取,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长江液压件厂工作,这可是很多泸州人梦寐以求都不能实现的事情,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啦。为此,父亲反复叮嘱我:要好好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力争顺利毕业,以便进长液厂工作,当一名国营企业职工。
经过两年的半工半读技校学习,我如愿毕业进长液厂当了一名车工,没有了失业的忧愁。但我不愿放弃读大学的梦想,不管车工一天工作站八小时多么辛苦,我下班后没有其他应酬,都要温习功课,以便有机会就参加成人高考,实现我上大学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我通过参加企业的预选和成人高考,终于如愿以偿地被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录取,脱产带薪学习两年劳动经济管理专业,圆了上大学的梦想。毕业以后,鉴于我喜欢写作,被分配到企业宣传教育处担任宣传干事,负责新闻宣传和报纸编辑工作。

从1989年1月2日开始,我先后在企业宣传教育处、党委宣传处、党委组织宣传处、党委工作部和企业文化部担任《长液报》编辑、责任编辑,先负责编辑一版和四版(副刊)的编辑工作。自2000年1月开始独自承担整个报纸四个版面的组稿、编辑出版工作,已编辑出版290多期,近300万字。
在办报中,从组稿编辑、文字校对、微机录入,到版面设计、栏目设置、标题制作都狠下功夫,将《长液报》办成图文并茂、美观大方,深受企业员工喜爱的企业报,在泸州市内部报刊评比中还两次获得二等奖。其中,每年在《长液报》上发表杂文(评论)稿件15-20篇,累计发表杂文(评论)稿件200篇以上;每年在《长液报》上发表报告文学(特写)5-7篇,至今累计发表报告文学(特写)100篇以上;每年在《长液报》上发表文学作品3-4篇,至今累计发表文学作品50篇以上。从1989年至今,经我主持的文艺副刊刊发文学艺术作品约500篇,其中,作者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雪、白连春、李自国等人。《长液报》刊登的作品,还曾被《四川日报》《中国机电日报》《福建日报》《瞭望》周刊等报刊选载。

1989年1月开始,我负责企业的对内对外宣传报道工作,每年都撰写有一两百篇弘扬主旋律,讴歌企业风貌,展示长液人风采的宣传报道稿件在《长液报》、广播站、闭路电视、宣传橱窗及企业内部局域网、企业网站上播发。1989年1月至今,已有3000多篇次稿件在中央、省、市级报刊台发表,达300多万字,占企业外发稿件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并获得四十多项部、省、市级奖励,为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做出了积极贡献。在2003年3月,还荣获泸州市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
泸州三线精神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时期,是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精神的内容可简要表述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三线建设中的众多重点工程项目落户泸州,从根本上改变了泸州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状况,增强了经济实力,为泸州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泸州城市建设的改造和发展。当年建设的许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在泸州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三线建设已融入共和国记忆,“好人好马上三线”的经典评述已载入史册,千军万马奔赴三线艰苦创业的精神永恒。我作为千军万马中一员,能够参与三线建设,我无悔青春。因此,在茜草街道宣传橱窗宣传“三线”企业建设的老照片中,发现我的一幅正在讲通讯写作课的照片,我非常高兴,这比发给我万元奖金还要高兴,因为它无可辩驳地证明:泸州的“三线”建设有我的贡献。
2022年12月18日。



作者介绍: 龚飞,男,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