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家园
文/单体舜
今年夏天,因母亲要寻找老屋里的一件旧物事,我又回到了久别的温馨家园。而老家的点点滴滴,童年的片片花絮,早已刻骨铭心,挥之不去,历久弥新。
走进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枝繁叶茂的小竹林。这竹子,还是当年由我亲手栽下的。如今已占据了院子东边的大片空间。尽管这些年来都一直无人问津,它们仍是一如既往地独自顽强地繁衍生息着。
老家的房屋算是比较宽敞的。九间正房,东西厢房各两间。前面邻居们的正房后墙,正好充当了我家的南面院墙。因此,打眼一看恰似一处不太正规的四合院。
东边的四间正房早已翻新。踏着院里丛生的杂草往西走,西边的五间正房依然保持着昔日的风采,这正是生我养我的老屋。“生处不嫌地面苦”。如今看来,虽然老屋有些低矮简陋,却仍是那么亲切动人。睹物思人,那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又被豁然打开……
爷爷生前是个心慈面善,乐善好施之人。他的一生,到底帮扶过多少亲朋好友,困难乡邻,谁也说不清楚。反正人家有事总愿来找他帮忙,他是村里德高望重值得信赖的长者。
当时我们全家只住着西边五间老屋。两间东厢房,常年借给邻居二爷爷家的大伯和大妈住。因为他俩结婚时家里还没有新房。一旦家里做了二样的饭菜,奶奶还总是忘不了给他俩端去些。
东边的四间正房,记忆中基本上算是给外乡人准备的。在此借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有逃荒要饭的,有算卦相面的,有演杂耍的,有做买卖的……反正三教九流,五花八门。
年轻时曾经在外做过生意的爷爷,总是有求必应。他常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一个人出门在外,举目无亲,难啊!”
那年夏天,有几个席匠在此编席。因感恩我家分文不取,待客热情,总会在吃稀罕东西时,把年幼的哥哥和我叫过去一起分享。
那一天,天气炎热,热得我和哥哥都在家里一丝不挂。恰好又被叫去吃降温西瓜。那西瓜又沙又甜,两个天真的小吃货,由于吃得太过投入,早就把自己小主人的身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俩正贪婪地吃着,忽见两个席匠师傅,指着我俩的小肚子,笑得前仰后合,连嘴里的西瓜都笑喷了。
我俩莫名其妙,猛低头,原来自己只顾贪吃,粉红色的瓜汁顺着前胸,小肚子,最后从小鸡鸡上顺流而下。滴滴答答的就像撒尿一般。直羞得我俩捂着小肚子一溜烟地跑回了家。任其千呼万唤再也没脸出来。无奈之下,有个师傅只好又笑眯眯地送过去一半西瓜。
那时院子里有三棵果树。最东边是一棵梨树,主干笔直,像用墨线加过人工似的。听说是爷爷年轻时亲手栽下的,名曰“秋白”。
每到春天,院子里就会充满诗情画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朵万朵梨花开”。一树梨花一幅画,一朵梨花一首诗。望着那满树盛开的雪白梨花,在春风中搔首弄姿,风情万种,招蜂引蝶,我总会想入非非。恨不得自己也能一下子变成一只可以潇洒出入花丛的花蝴蝶,跟它们一同分享那无尽的欢乐。
梨子皮厚晚熟,得过了中秋节方可成熟。而成熟后却是汁多肉厚,入口甘甜。但我和哥哥是经不住馋虫诱惑的,往往等不到那时便先下手解馋了。
中间是一棵高大的金平柿树。对它,我们是没有半点心事的。因为不熟的柿子一旦入口,就会涩得你拖不动舌头。那汁液会在唾液中凝固成块状,就算用手指往外抠,也难以清理干净,口舌麻木,后患无穷。误食一次,牢记一生。
一年深秋,望着满身金黄,在秋风中摇曳显摆的柿子,奶奶难以抑制自己满怀的喜悦,笑容满面地让我们猜谜语:“皇(黄)娘娘,坐高楼,秋风来,直点头。”当我们大费周折,猜出“柿子”这一谜底时,奶奶欣喜地对着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满脸笑成了一朵花。
而此时,爷爷则会用一根粗铁丝串个塑料网兜,错落有致地弯曲成个“落子” 。然后固定在一根长竹竿上,专门用来下柿子。这“落子”看似平淡无奇,但只要用心观察,便不难发现原来却是暗藏玄机。其关键部位就在顶端的小“人”字形尖嘴上。它从正面可以拉扯,从侧面可以扭动。只要折断柿柄,网兜便会自然接住。这一折一接间,便让柿子摆脱了从高处落到地上摔得粉身碎骨的悲惨命运,确保了它的安全和容颜。不磕不碰,金黄光洁,便于存放和水懒。
用温水和稻草懒柿子,那是奶奶的拿手好戏。不裂不涩,脆甜爽口。后来母亲又继承了这手绝活。
西边是一棵蜜桃,名曰“六月蜜”。主干向东弯曲着,浑身疤痕累累,长得异常粗壮。老远望去,树干就像深埋在地下的半张弯曲的巨弓。这桃子天生坐果稀疏,过密时弱果便会自然萎缩掉落。桃子成熟后鲜红诱人,个大味甜。每每出神地望着那鲜红脆甜的蜜桃,我总会想起神话传说中王母娘娘的“蟠桃”来,顿生飘飘欲仙之感。
这满院子里成熟时节各异的果树,曾是我们童年多彩的梦,曾带给我们太多的温馨和满足。除了自家人可以吃得应时,方便,新鲜,长远之外,慈祥的奶奶和善良的母亲还会分给周围乡邻们相当一部分。
在那物质还相当匮乏的年代里,那群时常得到奶奶恩惠的小吃货们,自然对奶奶感恩戴德。平时总会用那抹了蜜般的小甜嘴把“奶奶”喊成垛,直喊得奶奶眉开眼笑,甜到心坎。借亲近奶奶之际,也正好可以跟我们玩耍,游戏。
有一次,我们在宽敞的庭院里捉起了迷藏。捉人者先在屋里待着,等外面的人逐个吆喝完“藏好了” 之后,才能出来寻找。眼见其他人都藏到各个房间里去了,我忽然发现西厢窗外有个废弃的大马槽。我灵机一动,随手拉过屋内的一张旧席,等人躺进去之后,再用席子盖好。
过了一阵子,其他人都先后被捉到了,他们都嘻嘻呵呵地在院子里议论着,后悔自己没有藏好。捉人者几乎哪儿都找遍了,就是怎么也找不到我。直恨得他牙根都痒痒:“真是奇了怪了!难道老二上天了不成?” 其实我就在他们旁边呢!吓得我连忙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稍有不慎,前功尽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还是毫无进展。后来他终于没了耐性,大喊一声“出来吧,老二。你赢了!”
我呼啦一掀席子,欣喜若狂地从大石槽中蹦了出来,还把大家吓了一大跳!等他们回过神来,都向我投来敬佩的目光。“真大胆” ,“真聪明” 。小伙伴们都七嘴八舌地赞美着。我得意洋洋,恰似一位打了胜仗的将军。心里像吃了蜜一般甘甜受用。捉人者却连肠子都悔青了!直恨自己有眼无珠,就连藏在眼皮底下的人都视而不见。
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当时玩的竟是“灯下黑”的心理战。不是吗?有时最危险的地方,正是最安全的地方。
忽然,随着一阵刺耳的铃声,我的手机响了起来。这可恶的电话!搅碎了我温馨幸福的家园梦……
凝视着这个生养自己的温馨家园,我百感交集。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个充满欢乐,异常健全的温馨家园。亲人们当年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就在眼前。
可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爷爷,奶奶,父亲这些至亲,都已相继离我们远去!小时候,总是天真地以为,家人们可以天长地久,长相厮守,永享天伦之乐。长大后才懂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再浓的亲情,也是“没有不散的宴席”。面对残酷的现实,我茫然,无奈,心酸,感慨。人生短暂,唯有珍惜!
几步一回头,难舍家园情。我深知,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心里始终都会澎湃着老家人的那满腔热血。因为家乡亲人们那淳朴善良,热情厚道的秉性,早已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作者简介:
单体舜,笔名:自华。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祖籍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大沟村。已有多篇散文在全国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或金奖。有多篇散文已被收录。喜欢读书练字,喜欢择善而从,喜欢精益求精。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